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1 06: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4、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如果是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下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③① B.②① C.②④ D.③④
3.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4.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两种,如图是表示甲乙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乙是近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甲是远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D.乙是远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5.小明在笔记中整理了有关光现象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晴天,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6.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7.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原理,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总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近视眼是因为正常距离的物体所成清晰的像在视网膜前方
C.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要佩戴凸透镜矫正,看近处的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虚像
8.2020 年疫情突然来袭,有人奋战一线救死扶伤,有人街头小巷巡逻站岗,作为平凡的我们, 除了做好居家隔离外,我们的一线就是空中课堂。关于这一场景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图像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近视的小齐佩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C.电视的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遥控电视的
D.小丽听到的电视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9.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刻度处,放置在处的光屏上恰好形成清晰的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的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的焦距为
B.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会变化
C.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向右移动蜡烛,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D.将透镜换成凸透镜且焦距,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出现蜡烛的像
10.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11.据人民网报道,近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近来,小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明可能已经(  )
A.患上近视眼,需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2.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人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可以佩戴凸透镜矫正
C.凸透镜也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13.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睛近视,如图所示,______(选填“甲”或“乙”)是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眼镜佩戴一段时间后会变脏,利用超声波清洗仪可以便捷的将眼镜清洗干净,超声波能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14.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左侧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5.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矫正方法之一是佩戴 _____镜(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_____不同。如图为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_____。
16.老年人常戴“老花镜”,人们常称之为“远视眼”。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___________图。
三、综合题
17.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______、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_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它到晶状体的距离是固定的,正常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是依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视网膜上都能获得清晰的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凸,在观察远景时,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扁,在观察近景时,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1)正常人看远景或近景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通过改变________(选填“焦距”或“像距”)来实现,具体是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就得________ (选填“扁平”或“凸起”)些.
(2)患近视眼的人欲矫正视力,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镜;患远视眼的人欲矫正视力,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镜.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25cm C.从10cm到极远处 D.0~25cm
19.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10cm~无限远 D.25cm~无限远
(3)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______,焦距为______m。
(4)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
20.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如果眼睛长期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眼睛缺陷,常见的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需要配戴眼镜(透镜)来矫正视力。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φ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眼镜的度数(其中f用m作单位)
(1)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使像变得清晰。
(2)小明是近视眼,则应配戴_______透镜。验光师给小明验光后建议小明配戴400度的眼镜,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________m。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__。
A.0~10cm 
B.10~25cm
C.0~25cm
D.从10cm到极远处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21.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______、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_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才能看到小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变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因为应用凹透镜将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便可会聚在视网膜上了,故B正确;
C.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如图
矫正近视眼需要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光路图如下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AC.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甲是近视眼,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AC错误;
BD.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乙是远视眼,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等。晴天,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人民币上有用荧光物质印的字,验钞机会发出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的,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更凸,焦距变小,像成在视网膜前面,需要带凹透镜使光发散后再会聚到视网膜上。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水中的鱼等。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AB.近视眼是因为眼睛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B正确;
C.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得发散一些,延迟会聚,使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上,故C错误;
D.远视眼是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较弱,近处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不清晰,所以需要佩戴凸透镜,会聚光线,让像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近视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的小齐佩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小丽听到的电视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条件分析;
(2)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4)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详解】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物距、像距分别为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凸透镜焦距等于,故A错误;
B.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光线延迟会聚成像,像距变大,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蜡烛,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即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10.A
【解析】
【详解】
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大小相等,故B错误;
CD.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时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需要将进入眼睛的光线适当发散,故应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说明眼睛晶状体焦距变短,是患上了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使成的像往后移到被视网膜承接,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解析】
【详解】
A.近视眼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导致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A正确;
B.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对光会聚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之后,需要佩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故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物距大于1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1倍焦距,则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
D.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3. 乙 能量
【解析】
【详解】
[1]近视眼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乙是矫正近视眼的方法。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清洗机清洗眼镜等物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4. 凹透镜 近视
【解析】
【详解】
[1][2]由题意可知,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左侧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右侧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右侧的镜片是凸透镜,左侧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15. 凸透镜 音色 -15
【解析】
【详解】
[1]产生老花眼(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2]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发声体;因此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15℃(或零下15℃)。
16.甲
【解析】
【详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知,甲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的情况。
17. 倒立 焦距 像距 D
【解析】
【详解】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3)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
故答案为D.
18. 焦距 凸起 凹透 凸透 C
【解析】
【分析】
(1)眼睛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调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3)从材料中信息可以得到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
【详解】
(1)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就得凸起些;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3)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故选C.
19. D C
近视眼 凹透 4 0.25 丙 乙
【解析】
【详解】
(1)[1]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2]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则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无限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3][4]如题图所示,在视网膜前成像,说明晶状体折射能力太强了,看不清远处,故是近视眼;折光能力太强了,故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故选凹透镜。
[5][6]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焦距为
(4)[7][8]近视眼配带凹透镜,起发散作用,故选择丙或者丁,度数较大,即透镜焦度较大,则焦距较小,折光能力较强的,即凹透镜凹得程度更大,故选丙;同理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折光能力较强的,故选凸得程度更大的透镜,故选乙。
20. 焦距 像距 凹 0.25 D 做眼保健操,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等
【解析】
【详解】
(1)[1][2]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3][4]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因为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焦距。
(3)[5]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
(4)[6]预防眼睛疲劳眼睛保健很关键,不要到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坐车看书,以及做眼保健操等。
21. 倒立 焦距 像距 D
【解析】
【详解】
(1)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3)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