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必修三 3.2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单选题
1.两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横截面积之比为1:2,长度之比为3:1,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
A.1:6 B.6:1 C.32 D.2:3
2.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质量相同,其横截面积之比,则电阻之比RA:RB为( )
A.2:1 B.1:2 C.1:4 D.4:1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金属导体的材料、厚度均相同,它们的上下表面均为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b、c、d,且。当电流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流过四个导体时,这四个导体的电阻R甲、R乙、R丙、R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现将它截成相等的两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Ω,则电阻丝原来的电阻值为( )
A.3Ω B.6Ω C.9Ω D.12Ω
5.如图所示,两段长度和材料相同、各自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a、b,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相等,横截面积之比.已知流经导体a的电流为0.16A,电子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电阻之比
B.5s内有个自由电子通过导体b的横截面
C.自由电子在导体a和b中的定向移动速率之比
D.相同时间内导体a和b产生的焦耳热之比
6.如图所示,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上表面均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导体甲、乙,高度均为,甲、乙上表面边长分别为,则( )
A.从图示电流方向看,甲、乙电阻之比为
B.从图示电流方向看,甲、乙电阻之比为
C.若电流方向均为竖直向下,甲、乙电阻之比为
D.若电流方向均为竖直向下,甲、乙电阻之比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8.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长度为L,电阻为R,把它对折使其长度为,则对折后的电阻值为( )
A.R B.R C.2R D.4R
9.家用电热水器,在使用时具有漏电危险,当发生漏电时,电流会经过水管中的水,流到人体而发生意外事故。“隔电墙”可以在--定程度上保护人体的安全,其装置如图(1),其内部结构是一个螺旋状的绝缘管道,结构如图(2),它实则上是将水管的水道变得更细更长,安装位置如图(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漏电时“隔电墙”能完全隔断电流。
B.“隔电墙”是靠减小水流速度来减小电流的。
C.“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来保护人体安全的
D.“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率来保护人体安全的
10.如图所示是均匀的长薄片合金电阻板,边长为,边长为,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中时, ∶为( )
A.∶ B.∶ C.1∶1 D.∶
11.如图所示,两个横截面面积不同、长度相等的均匀铜棒接在电路中,其两端的电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细铜棒的电流大于通过粗铜棒的电流
B.两铜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C.细铜棒两端的电压大于粗铜棒两端的电压
D.相同时间内通过粗铜棒的电荷量较大
12.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和,长为,长为,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的电势随位置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导线和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
A.1:9 B.9:1 C.1:4 D.4:1
13.用可拉伸的材料制成长为l、直径为d的圆柱形容器,在其中充满电解液,经测量可知电解液的阻值为8Ω。假设电解液的阻值的变化趋势与金属丝的阻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在保持容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该容器的长度均匀地拉长到原来的1.25倍,则此时该电解液的阻值为( )
A.5.12Ω B.6.4Ω C.12.5Ω D.25Ω
14.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对电磁学的基本原理有许多重要发现。如安培力公式、安培定则、安培环路定律等都是他发现的。为了纪念他,后人以他的名字安培命名了电流的单位。下列关于电流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有电流
B.电路中有电流,则一定有电阻
C.由电流的定义可知,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小
D.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则一定有自由电荷
15.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为,,当将与接入电压恒为的电路时,电流为,若将A与接入电路中时电流仍为,则接入的电压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与长度成________,与它的横截面积成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17.(1)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
(2)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
(3)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
(4)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
(5)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成标准电阻。( )
18.判断正误
(1)由R=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 )
(2)电阻率ρ只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 )
(3)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 )
(4)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 )
(5)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也一定越大。 ( )
(6)在特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率ρ可以降到0 ( )
三、解答题
19.宏观规律是由微观机制所决定的。从微观角度看,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下,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如同理想气体分子一样做无规则地热运动,它们朝任何方向运动的概率是一样的,则自由电子沿导线方向的速度平均值为0,宏观上不形成电流。如果导线中加了恒定的电场,自由电子的运动过程可做如下简化:自由电子在电场的驱动下开始定向移动,然后与导线内不动的粒子碰撞,碰撞后电子沿导线方向的定向速度变为0,然后再加速、再碰撞……,在宏观上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1)在一段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长直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已知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荷量为e,电子质量为m,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t。仅在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碰撞时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①求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②求在时间间隔t内自由电子定向速度的平均值;
③推导电阻R的微观表达式。
(2)请根据电阻的微观机制猜想影响金属电阻率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0.如图是某次实验得到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观察曲线,你能确定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怎样变化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1.大气中存在可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其密度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把离地面50 km以下的大气看作具有一定程度漏电的均匀绝缘体(即电阻率较大的物质);离地面50 km以上的大气则可看作是带电粒子密度非常高的良导体,地球本身带负电,其周围空间存在电场,离地面l=50 km处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约为U=3. 0V.由于电场的作用,地球处于放电状态,但大气中频繁发生雷暴又对地球充电,从而保证了地球周围电场恒定不变,统计表明,雷暴每秒带给地球的平均电荷量约为q=1 800 C.试估算大气的电阻率和地球的漏电功率P.(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2.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加速电场电压为U0偏转电场可看做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U,极板长度为L,板间距为d。
(1)忽略电子所受重力,求从电场射出时沿垂直板面方向的偏转距离Δy;
(2)分析物理量的数量级,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办法。在解决(1)问时忽略电子所受重力,请利用下列数据分析说明其原因。已知U=2.0×102V,d=4.0×10-2m,m=9.1×10-31kg,e=1.6×10-19C,g=10m/s2;
(3)经典电磁理论认为:当金属导体两端电压稳定后,导体中产生恒定电场,这种恒定电场的性质与静电场相同。由于恒定电场的作用,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增加,而运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发生碰撞从而减速,因此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随时间变化。金属电阻反映的是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不动的粒子的碰撞。假设碰撞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全部消失,碰撞时间不计。某种金属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量为n,自由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现取由该种金属制成的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金属导体,将其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自由电子连续两次与不动的粒子碰撞的时间间隔平均值为t0,请从电阻的定义式出发,推导影响电阻率ρ的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则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个导体的材料相同,电阻率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相同,横截面积之比
可知
根据电阻定律
可知
故选D。
3.A
【解析】
【详解】
设厚度为x,根据电阻定律
所以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设电阻丝原来的电阻值为R,根据电阻定律可知所截后的每根电阻丝电阻值为
由题意可知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R=12Ω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根据电阻定律
可得a、b的电阻之比为
故A错误;
B.5s内通过导体b的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
个
故B正确;
C.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可得自由电子在导体a和b中的定向移动速率之比为
故C错误;
D.根据焦耳定律
Q=I2Rt
可得相同时间内导体a和b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AB.由可知:当电流方向如图示时
,
则
故A错误,B正确;
CD.当电流方向均为竖直向下时
,
则有
故C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A.为了减小导线上的功率损耗,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要用纯金属制作, 故A错误;
B.电炉和电阻器是为了在相同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电阻值, 一般用合金制作,故B正确;
C.制作电阻温度计的材料的电阻率需要随温度变化有显著的变化,故C错误;
D.标准电阻的阻值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几乎保持不变,所以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材料制作,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金属导线对折,由于金属导线得体积不变,所以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根据电阻定律分析得到,电阻变为原来的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水的电阻率不变,在该情况下,将水流变长,横截面积变小来增大电阻,减小电流,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设电阻板的高度为d,当端点1、2接入电路时,根据电阻定律,电阻
当端点3、4接入电路时,根据电阻定律,电阻
则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因两导体串联,则电流一定相等,A错误;
B.由
I = nesv
可知,电流相同,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相同,电子的电荷量相同,因截面积不相同,故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不同,细棒中的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大,B错误;
C.因电流相等,而由
可知,细棒的电阻较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细棒两端的电压较大,C正确;
D.通过两棒的电流相等,根据
q = It
则相同时间内通过两棒的电荷量相等,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
【详解】
由图像可知ab两段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Ua:Ub=6:2=3:1
可知电阻之比为
Ra:Rb=3:1
根据
可得
则
故选A。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
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电解液仍充满整个容器,将容器的长度均匀地拉长到原来的1.25倍,则容器的截面积变为原来的,电阻变为
故选C。
14.D
【解析】
【详解】
A. 电路中有电源和闭合回路,电路中才有电流,A错误;
B. 电路中有电流,则不一定有电阻,若超导体中有电流,超导体没有电阻,B错误;
C. 由电流的定义可知,通过相等电荷量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小,C错误;
D. 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则一定有自由电荷,D正确。
故先D。
15.D
【解析】
【详解】
设金属薄片的厚度为d,根据电阻定律
得
可得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相同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两次电压之比为,故将AB接入电路时,接入的电压为9U。
故选D。
16. 正比 反比
【解析】
【详解】
[1][2]由电阻定律可知,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17.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决定,与加载两端的电压无关,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错误;
(2)[2]电阻率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与长度l和横截面积S无关,故错误;
(3)[3]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故正确;
(4)[5]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不一定很大,故错误;
(5)[5]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成标准电阻,故正确。
18.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解析】
【详解】
(1)[1]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决定,与加载两端的电压无关,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错误;
(2)[2]电阻率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与长度l和横截面积S无关,故错误;
(3)[3]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故正确;
(4)[5]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不一定很大,故错误;
(5)[5]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不一定越大,故错误;
(6)[6]在特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率ρ可以降到0形成超导,故正确。
19.(1)①;②;③;(2)温度,热运动速度变化,材料有关等,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②自由电子在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t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第二次碰撞前的速度为v,则
,
解得
③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
则电流
电阻
解得
(2)由电阻定律得
解得
猜想: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理由:导体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导体内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变化,从而使自由电子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t发生变化,因此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其他合理猜想和理由均可,例如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0.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小灯泡的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压增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增大,电流做的功变大,产生的热量增大,小灯泡的温度升高,小灯泡的电阻率增大,所以小灯泡的电阻变大。
21.;
【解析】
【详解】
本题中把50 km厚的漏电均匀绝缘体视为一个导体,其长度为50 km,横截面积为地球的表面积,所加电压为U=3.0×105V
则由题意得
又由电阻定律
得
地球漏电功率为P=UI=3×105×1 800 W≈5×108W
22.(1) ;(2)见详解;(3)见详解
【解析】
【详解】
(1)电子经过加速电场后,由动能定理
可得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
偏转距离
(2) 考虑重力和电场力的数量级,有重力
电场力为
由于
因此不需要考虑重力;
(3)金属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后,电子受的电场力为
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时间为t0,由动量定理
可得
则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金属中的电流为
由电阻的定义式
可得
其中为定值,即电阻率ρ,所以影响电阻率的因素有单位体积内的电子个数,自由电子连续两次与不动的粒子碰撞的时间间隔平均值为t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