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选择题
1.把下列词语中带点字与“处罚”的“处”字音不相同的一项选出来。( )
A.处分 B.处理 C.住处 D.处方
2.与“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你们怎么能破坏环境呢?
B.桌上的这杯可乐是谁的?是妈妈的。
C.你和我是一个学校的吗?
D.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会叫。
3.下面词语的意思相反的一组是( )
A.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B.鸦雀无声 人声鼎沸 C.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4.选词填空
仍然 依然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这里的天气________很寒冷。
李老师生病了,但她________坚持天天按时到校上课。
5.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句中引用这两句诗,表现了( )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
二、填空题
6.填上合适的内容。
( )的世纪 ( )的发现
( )的神仙 ( )的生活
7.同音字组词。
mèi 明( ) 蒙 ( ) ( )力 表( )
suǒ 烦( ) 线( ) ( )以 ( ) 链
三、语言表达
8.句子魔法师,请按要求完成句子的转换。
(1)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桓侯对扁鹊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仿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照样子,写句子。
1.例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是谁送来了光明和温暖呢?当然是________。
跟我学: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常起强调作用。
是谁____________呢?当然是_________。
2.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文理解。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0.“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____________。“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的“大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
13.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
14.“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 )(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17.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生字的读音,结合带点字所在的具体词语进行选择。
处:[chǔ]处置;办理:论~。~理。处罚:~治。惩~。~以徒刑。[chù]地方:住~。心灵深~。大~着眼,小~着手。所以“处罚”的“处”与A、B、D中“处”的读音一样,都是读“chǔ”。C项中,“处”的读音为“chù”。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各种句式的辨别。题干中的句子是一个设问句。设问句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A.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B.这句话先提出问题,再自己回答,是一个设问句。与题干中的句子句式相同。
C.这句话是一个疑问句。疑问句指提出问题,请对方回答的句子。
D.这句话是一个陈述句。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首先要搞清楚原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素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A、C中词语意思相近。B.鸦雀无声:表示一点声音也没有。人声鼎沸:人的声音像开锅的水一样沸腾。表示声音很大。故是一对反义词。
4.依然;仍然
【解析】
【详解】
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依然:副词。依旧。仍然:谓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根据句子的意思①“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这里的天气 很寒冷。”横线上应填:依然。②“李老师生病了,但她 坚持天天按时到校上课。”横线上应填:仍然。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本题涉及到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现代科学技术,再联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知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腾云驾雾 美好
【解析】
【详解】
略
7. 媚 昧 魅 妹 琐 索 所 锁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同音字组词。
明媚:形容(景物)鲜明美丽。
蒙昧:不懂事理;愚昧。
魅力:指的是与众不同, 独一无二的人,指一个人“充满了吸引力”。
表妹:姑母、舅舅、姨母的女儿中比自己(说话人)年轻者。
烦琐:细小而繁杂。
线索:比喻事情的头绪或发展脉络。
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锁链:意思是连在一起的成串铁环,用于束缚人使不能自由行动。
8. 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蔡桓侯对扁鹊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只见,他伸出一支后,捂住胸口,然后一挥而过。
【解析】
略
9. 太阳 给了我们生命 爸爸妈妈 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不仅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解析】
略
10. 原始社会 表示推测,有很大的可能性
11.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用对比的方法。
12.第一句是说古时候人们只能靠想象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第二句是说20世纪科技发展很快,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代词和的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含义能力。仔细分析文本内容可知,“那时”是代指前文提到的内容,可根据“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来分析作答。文中的“大概”是指对时间的推算,这种时间到底是何时人们还不能肯定。据此分析作答。
1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要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找重点语句是概括概括段意的一个好方法,本段中“那时没有……”和“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相对比,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意义。
1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是读懂文章的基础。我们要抓住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还要注意把句子的理解和对整个课文的内容、情感的理解联系起来。
第一句运用“千里眼”、“顺风耳”表示“看得远”、“听得远”,说明古时候人们靠想象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第二句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被引用后的含义可以根据“忽如一夜”来分析;文中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可以结合“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来分析。
13.(1)无稽之谈 (2)无奇不有 (3)络绎不绝
14.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
15.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
16.BC
17.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
【解析】
13.略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