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15:5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选择题
1.“信然”的意思是( )
A.当然 B.的确如此
2.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你明白的道理是( )
A.遇到问题要多动脑思考。
B.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C.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3.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是( )
答曰。
A.说 B.称作;叫作
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尝与诸小儿游( )
A.经历;体验 B.曾经 C.辨别滋味
5.取之,信然( )
A.听凭;随意 B.相信 C.的确
6.诸儿竞走取之( )
A.径赛项目 B.快走 C.争着跑过去
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7.“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原因是( )
A.路边人摘李子时折断了树枝 B.李子结的果子实在太多,把树枝压断了
C.李子树结的果子太多,营养不良,树枝就折断了 D.李子结的果子多,压弯了树枝
8.“诸儿竞走取之”,下列词语中的“走”与句中“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街串巷 B.走投无路 C.奔走相告 D.一走了之
9.“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这样说是因为( )
A.他认为,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如果长在路边的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
B.他通过仔细观察李子的颜色,发现没有成熟,没有成熟的李子当然是苦的。
C.他认为李子树上果实结的多,每个果子分摊的营养就少,自然就会苦。
D.他不喜欢吃李子,看小朋友竞相摘李子,故意这么说的,恰巧说对了。
10.下列故事中主人公不是小孩子的一项是( )
A.孔融让梨 B.黄香温席 C.悬梁刺股 D.凿壁借光
二、填空题
11.解释下列词语。
1.尝( ) 2.诸( )
3.游( ) 4.折枝( )
5.竞( ) 6.走( )
7.唯( ) 8.信然( )
12.一音多字。(读拼音,填写同音字并组词)
jìnɡ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三、语言表达
13.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曾子是_____的学生。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等我,____________。”孩子__________。
2.妻子回来后,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就赶忙阻拦。曾子说:“我们的一言一行____________,我们说话不算数,__________________。”
3.曾子言传身教、________,为后世传颂。
14.名言收藏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
意思: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
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宋朝进士彭几谨谒!”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这有什么可笑的?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
15.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谨谒:谨慎、小心地拜见。
C.光火:恼火,发怒。
D.怪相: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16.“这有什么可笑的?”这是一个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___。
17.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四季的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yūn yùn),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________是蒙蒙细雨的夜晚,________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zháo zhuó)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儿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xīng xìng)。
19.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  朦胧——( )  寒冷——( )
21.选出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____”上。
即使……也……  既然……就……
22.短文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它们分别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选自《王戎不取道旁李》。“取之,信然。”意思是摘来一尝,的确如此。“信然”,的确如此。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平日所积累的字词的意思及文学常识,结合古文进行作答。
“答曰。”意思是回答道、回答说。“曰”就是古代“说”的意思。
4.B
5.C
6.C
【解析】
【分析】
4.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尝与诸小儿游”的意思是曾经和众多小孩一起游玩。所以“尝”的意思是曾经。
5.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取之,信然”的意思是摘过来,尝一尝,的确是这样。所以“信”的意思是的确。
6.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诸儿竞走取之”的意思是其他的那些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所以“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
7.D
8.C
9.A
10.C
【解析】
7.折枝是因为树上果子多,将树枝压弯了。
故答案为D。
8.走:跑。奔走相告:意思是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故选C。
故答案为C。
9.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知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0.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故答案为C。
11. 曾经 众多 嬉戏玩耍 压弯树枝 争逐 跑 只有 的确如此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解释字词的能力。把字词放在语境中来理解字词。答案为:曾经众多 嬉戏玩耍 压弯树枝 争逐 跑 只有 的确如此。
12. 竞 竞走 竟 竟然 镜 镜子 静 安静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同音字组词。
敬组词:敬爱、尊敬、毕恭毕敬、敬佩、敬礼、敬意、敬重、敬而远之、可敬。
净组词:窗明几净、净土、明净、干净、洁净、净化、清净、一干二净。
竟组词:毕竟、穷原竟委、未竟之志、竟然。
镜组词:破镜重圆、跌眼镜、镜花水月、明镜高悬。
径组词:径自、径直、独辟蹊径、大相径庭、蹊径、半径、口径、路径、行径、径庭。
13. 孔子 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信以为真 对孩子都有影响 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以身作则
【解析】
【分析】
听力材料: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
【详解】
此题重点考查听读理解和记忆能力。在解答本题时,先浏览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朗读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解答。
1.第一段第一句告知答案。
2.带着问题认真听读朗读段落,曾子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3.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原句。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
意思: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熟读熟记的能力,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平时多加积累。
15.B
16. 反问 非常生气
17.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18.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解析】
1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短文语句、词的能力。理解词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解释。
谨谒:恭敬地拜见。
16.考查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这是一个反问句,说明当时彭几很生气。
17.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看见哪些名人画像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再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1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9.yùn zhuó xìng
20. 黑暗 清晰 温暖
21.即使……也……
22.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23.我喜欢秋天。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