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据及其特征 课件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数据及其特征 课件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4-01 09: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学科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 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作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
2、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 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思维可以划分为四个步骤
(1)分 解:把问题分解成更小的、易于实现的部分。
(2)模式识别:观察数据的模式、趋势和规律。
(3)抽 象:识别模式形成背后的一般原理。
(4)算法设计:为解决某一类问题撰写一系列详细步骤。
学科核心素养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 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科核心素养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1.1 数据及其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1
新知导入
什么是数据呢?其实数据就在我们身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符号来表达客观事物。
例如:180cm、70kg、36.5℃可以分别代表人的身高、体重、体温情况;200㎡、600m 、120km/h可以分别表示物体的面积、体积、速度情况,都是数据。
数据用来描述不同事物的运动状态。
新知讲解
数据的定义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新知讲解
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符号
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本(文字、数字、字符)等数值性和非数值性符号。
新知讲解
数据的定义
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是联系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途径。
新知讲解
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符号都可以被计算机转化为二进制,然后通过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还原成现实世界视、听、触等各种能感知的信息。
例如:180cm在计算机中转换成二进制:
“180”在计算机中表示为10110100;
字符“cm”在计算机中表示为0110001101101101;
合在一起变为“101101000110001101101101”
新知讲解
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提取信息、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数据是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重要资源。
新知讲解
数据的基本特征
(1)二进制。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加工。
(2)语义性。语义是将数据符号解释为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
(3)分散性。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
(4)多样性和感知性。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数据是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
1、人们用数据记录自然现象与社会发展,数据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事物的特征。( )
2、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不能用计算机进行加工。( )
3、以下关于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是计算机被发明之后产生的,所以在古代没有数据。
B、数据的记录过程一定需要人的参与。
C、数据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数据。
D、数据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后探究
数据记录方式的发展历程?(第一组)
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第二组)
数据采集的基本过程?(第三组【通过实例说明】)
数据采集的一般工具?(第四组)
新知讲解
数据记录方式发展的基本历程从语言的产生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新知讲解
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事物本身、实验、调查、体验,也可以听讲座、请教专家、阅读专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检索光盘、观看电子音像制品、搜索网页。
数据采集的过程:确定需求、确定来源、采集数据、保存数据。
数据采集的一般工具:扫描仪、摄像机、照相机、录音设备和计算机等。
知识拓展
进制
新知讲解
除了十进制以外
还有哪些进制
十六进制






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
早期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十分落后,根本没有现在的键盘和鼠标,最早的计算机有两层楼那么高。人们只能通过扳动计算机面板上无数的开关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新知讲解
为什么电脑要用二进制?
电脑是由许多电子元件组成的,电子元件中的电路有两个状态:接通和断开。这两种状态可以用二进制中的数字1和0表示。
二进制的特点是数码少(只有0和1两个数码),用电子元件容易实现,所以电脑采用二进制。
0 1 0 1 0 1
新知讲解
十进制的结构:
1、有十个基数:
0,1,2,3,4,5,6,7,8,9
2、采用满十进一的进位规则
3、采用位权表示法,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上所代表的值不同
新知讲解
例如 :
3578=3000+500+70+8
=8×100 +7×101 +5×102 + 3×103
这里个位(100)、十位(101)、百位(102),我们就称为位权
新知讲解
二进制基本结构:
1、有两个基本数字:
0和1
2、采用满二进一的进位规则
3、采用位权表示法,同一个数字不同位置上所代表的值不同
例:110101=1×20 +0×21 +1×22 +0×23 +1×24 +1×25
进制转化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除2取余法:不断除以2,取余逆序。
(26)10=(11010)2
26
0
2
6
1
0
3
13
2
2
2
1
1
2
1
0
余数从下往上写
新知讲解
二进制的计算(满二进一,借一当二)
运算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课堂练习
二进制的加减乘
+
10110011
101001
10110011
101001
-
1011
111
×
11011100
10001010
1011
+ 1011
1011
1001101
课堂练习
1101+101=
1111*1011=
10010
10100101
知识拓展
除了二进制、十进制以外,计算机中还常常使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来表示数据。
八进制:0、1、2、3、4、5、6、7
十六进制:0、1、2、3、4、5、6、7、8、9、A(10)、B(11)、C(12)、D(13)、E(14)、F(15)
知识拓展
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通常给数加下标来表示数的进制。
例如:
(10110)2二进制数
(16)10十进制数,
(25771)8八进制数
(2EC9F)16十六进制。
B二进制 D十进制 O八进制 H十六进制
进制转化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化:1位十六进制数可以和4位二进制数相互转化,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要从低位开始转化;
二进制与八进制的相互转化:1位八进制数可以和3位二进制数相互转化,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从低位开始转化;
课堂练习
1(16)=?(2)
101(2) =? (16)
1010110(2) = ? (16)
1010110(2) = ? (8)
2761(8) = ? (2)
37FA(16)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