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 谁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2、播放大海的视频,指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大海。
3、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就化身潜水员深入海底,去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要想潜入海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闯过三关才能顺利到达海底,大家有没有信心?
1、字词关出示本课词语:闪烁宁静差异蕴藏海参迅速长途储量波涛澎湃窃窃私语指生读词语,并及时纠错。出示本课多音字“差”,分辨“差”字的四个读音。再读词语。
2、书写关
出示难写生字“参”。观察生字,指生说出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的点,相机范写生字。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强调坐姿和握姿,并巡视指导。同桌互评。
3、朗读关出示本课两个难读的句子。指生读句子,指导学生读得正确确流利。男女生比赛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
3、请学生回答。(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
四、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 2--6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的写一写体会。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学成果。
3、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一:
(1)“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读句子,谈体会。 “窃窃私语”什么意思?偷偷得小声说话,同桌两个窃窃私语一下我看看。同学们非常聪明,学的很快。声音真的很小,只能借助水中听音器来帮忙,谁能把你听到的声音读的有趣些。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有趣的声音,快来边听边模仿吧。咱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有趣的声音,大家能通过朗读把这些有趣的声音表现出来吗?海底的动物仅仅发出了这几种声音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个水中听音器,你还会在海底听到哪些声音?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海底的动物还能发出哪些声音。
(3)课件出示:老师送你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还会有什么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生说。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奇妙,他们的活动更精彩,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海底探秘,谁来分享你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学生读句子,谈体会(体会海参的速度慢)四米有多远?是不是还没有我们教室宽,一小时才走这么远,慢不慢?出示视频。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海参活动的慢表现出来呢?真慢呀,那梭子鱼呢?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生读句子,谈体会(体会速度快)同样是海底的动物活动速度一快一慢,果然奇特。指导感情朗读。过渡:其他动物又有什么特点呢?我找同学接着来读一读。
(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出示表格(体会它们活动的方法不同。)海底的动物的活动方式各有各的特点。过渡:除了动物的声音和活动方式奇特,还有哪些奇特之处呢?
预设三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你发现了海底植物的差异(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1)生读句子,谈体会(体会海底的植物种类繁多)
(2)课件播放海底的植物美景图片。学生说感受。
(3)教师指导朗读,这么多的海底植物,真的是色彩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我们一起读出海底植物的差异吧。
预设四:
咱们一起领略了海底奇异的景色,那海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有谁发现了?“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矿藏可真多!海底除了有许多有趣的动物,还有这么多的植物和矿产。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其实,海底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你想怎么探索?指生回答。
六、推荐阅读
课下同学们可以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更多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参
物产丰富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海参(shēn cān)蕴藏(cáng zàng)
峡谷(jiá xiá)乌贼(zhéi zéi)
是否(fǒ fǒu)闪烁(shuò lè)
2.反义词。
危险——()清楚——()迅速——()
前进——()丰富——()宁静——()
3.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1)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洁新鲜清新),我走在小路上,阳光(照射照耀反射)在身上,心情很(舒服舒畅)。
(2)当海面上(波翻浪涌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居然果然依然)是(安静宁静)的。
(3)海底动物吃东西时发出一种声音,(前进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急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惕警报)。
4.课内阅读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把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2)这段话写了( ) 、( ) 、( )、( )、和( )几种动物。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远程——( )忽然——( )旅游——( )一般——( )
(4)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请你简要地写下来。
《海底世界》课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另一个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第一个是重点,第二个是难点。在精读课文时,我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朗读、动作、语言来深入学习“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理解“窃窃私语”意思,并仿照其来进行仿说。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大声读出句子,逐一学习每个小动物的活动方法,理解本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为中心句,为下一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写具体的。这一段也是总分关系的结构。这节课为了突破重点,“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那么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围绕着“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课上朗读比以前还是有进步的,但是语言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我觉得还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积累词语。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完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
对海底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