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希望生在中国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
——中国历史学家黄仁宇
宋朝之我观:你愿意生活在宋朝吗?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课标: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
2、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3、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自主学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北宋时 南宋时的 、元朝时的 ,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1)原因:①随着 ,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表现:
①娱乐: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南宋临安的 更为发达。
②戏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①形成于 ,② 建立后,在以 为中心的北方兴盛起来。③元朝南北统一后,传入 。
③传统节日:宋朝时, 等传统节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 ,元宵节的 ,端午节的 等,一直流传至今。
1、宋元大都市
南宋临安
元大都
北宋开封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①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庙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
——北宋《东京梦华录》
“大抵杭州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南宋《梦梁录》
“元大都商业行市达30余种。”
——元代《析津志》
商业繁荣
人口众多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市民阶层
书生、商人、平民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②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①场地宽:
②庙会多:
③交易多:
④表演多:
⑤规格高:
可容万人
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
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1、宋元大都市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1)表现
瓦子
①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勾栏
瓦子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局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瓦子可以欣赏到哪些演出?
说书
表演蹴鞠
傀儡戏
耍杂技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1)表现
②杂剧
看戏曲表演
A.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
吹口哨
舞蹈
吹笛子
击鼓
B.发展历程:
a.形成于宋代。
b.元朝建立后,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c.元朝南北统一后,传入南方,遍及城乡。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1)表现
③传统节日与习俗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2)原因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东京、临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平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材料四: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经济的繁荣
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壮大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课堂检测
1、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2、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4、宋代已经有以下哪些节日(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A
D
B
A.B.C.D
自主学习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 ,也称 ,便于歌唱。
②发展: 出现,经五代到 得到发展,成为 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③代表词人: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 等。
A.苏轼: 时期文学家,他改进了 。词风 ,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B.李清照:词风 。她的作品以 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 ,此后作品充满了 ,通过对 的描写,反映 。
C.辛弃疾: 辛弃疾继承苏轼以来的 和 ,词境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 。
2、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 。包括 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 ,代表作是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 等。 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
自主学习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 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 。
2、《资治通鉴》
①体例:是一部 。
②内容:记述了 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③书名的意思: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 。
④地位:司马光的 与司马迁的 ,并列为 ,他们也被后人称为 。
唐___
宋___
元___
诗
词
曲
二、宋词和元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出现:
(2)发展:
唐朝出现
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特点:
①句子有长有短,便于吟唱,也叫长短句。
②依据乐谱要求,有一定格式,叫词牌。
③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二、宋词和元曲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委婉、细腻、清秀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景更加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豪放派
豪放派
婉约派
二、宋词和元曲
2、元曲
①含义: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二、宋词和元曲
2、元曲
②代表人及作品: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关汉卿齐名的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图说关汉卿的《窦娥冤》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血染白绫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二、宋词和元曲
2、元曲
②代表人及作品: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唐___
宋___
元___
诗
词
曲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
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自由化、通俗化
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宋词和元曲
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要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史记》
作者
体例
内容
地位 北宋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西汉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黄帝到汉武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资治通鉴》和《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启示: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重视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小结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繁华的大相国寺
热闹的瓦子、勾栏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文学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都市
史学
文化
杂剧
传统节日与习俗
课堂检测
1、我国古代主流文学表现形式从汉赋、唐诗、宋词发展到明清小说,这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八股化 B.思辨化 C.平民化 D.文言化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3、下列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郑光祖 D.白朴
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被称为“史学双璧”。下列年代尺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
C
B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