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 》展览
首次阐述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提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深刻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
国家富强梦
国家不富强,
就会被人欺侮;
国家强大,
中国人在世界上
就有价值、有地位、
有精神、有尊严
航母梦
飞天梦
强军梦
民族振兴梦
不允许任何其他民族对华人进行歧视,更不允许欺凌蹂躏。华人会活得更有尊严,受到公平的待遇。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
(3)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
人民幸福梦
国家好,民族好,
人民才会好。
中国梦的依靠在人民,发展也在人民,而个人之梦也只有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能成真。
回顾历史,说说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洪秀全
农民阶级的
_________
太平天国梦
李鸿章
地主阶级洋务派 ________
自强求富梦
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________
变法图强梦
资产阶级革命派 ________
民主共和梦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________
民族独立梦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________
民族富强梦
先进中国人的 中国梦
失败
半途夭折
成功
失败
失败
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们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921
2021
1949
2049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关史事:
中共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
深化改革
全面
依法治国
全面
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关史事: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史事: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国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近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圆了许多人的“安居梦”。全国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
相关史事: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013—2014年,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有力整治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
“四个全面” 内涵的演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战略目标
强大动力
法治保障
根本关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成就之际,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三、新发展理念
1、提出: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
绿色
开放
协调
创新
共享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注重解决动力问题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
注重解决不平衡问题,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形成对外开放新机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意义: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目的: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从2015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8%增加到了53.9%,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39%,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7.1%。我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
动力转换
2、经济发展新常态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相关史事: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自贸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的重要支点。
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付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3.意义
2022年3月2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同缅甸工业部举行中缅合作生产新冠疫苗投产启动仪式。国药集团同缅甸的灌装合作生产厂,是中国之外国药在亚太地区第一个正式投产的新冠疫苗工厂。
五、开启新征程
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轻验。
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至上
③坚持理论创新 ④坚持独立自主
⑤坚持中国道路 ⑥坚持胸怀天下
⑦坚持开拓创新 ⑧坚持敢于斗争
⑨坚持统一战线 ⑩坚持自我革命
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揭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系统完整 相互贯通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宏伟蓝图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新发展理念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中国梦的提出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2、内容
3、意义
1、表现
2、举措
3、影响
1、提出
2、内涵
3、意义
课堂小结
五、开启新征程:
1、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
2、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课堂练习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D
2、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