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21: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雷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学写“雷”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转化的能力。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4.拓展阅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春夜喜雨》,通过两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对不同形态的雨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转化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音频导入,书写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听雷雨音频,说说刚才听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导入课题,老师范写课题,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2.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设计听“雷雨”音频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学习中来,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板块二:识记生字,梳理结构
1.识记生字出示词语串,指名读,齐读。
2.理清顺序默读课文,找出下雨的段落。板书“雨中”,顺势理清“雨前”1—3“雨后”7—8
小结:这样一分我们就明白了,作者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这场雷雨的。【设计意图】先降低难度让学生找出下雨的段落,顺势理清雨前、雨中、雨后,学生很轻松地就明晰了文章结构,为后面分三部分展开学习做好了铺垫。
板块三:品析课文,内化语言
(一)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默读1——3自然段,圈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交流1——3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学生回答板贴。
1.让学生用一两个字说说对乌云的印象,并说说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结合学生的回答,重点理解“压”字。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压”,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云在天上,怎么会压下来呢?是真的压下来了,还是一种感觉?从而明确有的压是能看到的,有的是一种感觉,指导读出这种感觉。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其它的景物。例如,风急。忽然、大风、乱摆。读出风急,风大。
2.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理解“垂”字。垂下来能换成掉下来,落下来吗?为什么不能?生活中你还看到什么垂下来?例:柳枝垂下来——垂柳......出示“垂”的词语串齐读2遍。出示“垂”的书写口诀,领学生做头部操,用头来写“垂”字。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随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境设计用身体来写“垂”字这样一个环节,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化解了“垂”字笔顺复杂难记的特点。
3.用“越来越”说说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乌云越来越______,天越来越______,风越来越______,闪电越来越______,雷声越来越______。这一切,给你怎样的感觉?(紧张、压抑)指导学生分组读好这三段。
(二)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1.雨真的下起来了,雨下得大不大?一生读。余生说从哪看出来的雨大。指导朗读,渐次加强,用声音模拟雨加大。
2.除了树和房子看不清了,想想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用这个句式说说。雨越下越大,_____越来越看不清了,雨越下越大,_____越来越看不清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用上“越来越”将脑海中的画面转换为文字,进而内化语言,为背诵课文做好铺垫。
3.雨一直这么大吗?渐渐地......指名读作者运用“越来越”“渐渐地”这些体现变化过程的词语突出了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变缓的变化特点,读出这种变化,男女读。
(三)改编儿歌,感受雨过天晴景象的变化。闭上眼听课文录音。 让生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随机指点挂。
挂:很有画面感,想象彩虹就像什么挂在天上?加入“虹”的字理学习——“彩 虹”的“虹”为什么是虫字旁 读出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段哪个字出现的最多,这个“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读出喜悦兴奋。填空背。
(四)提取信息,练习表达。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各种事物的变化,对着板书讲一讲。例: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出;雷雨后,蝉叫了。
【设计意图】“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雷雨的景色变化,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转化的能力,在朗读理解中学习提取重要信息,学习迁移运用,为帮助学生说清楚作铺垫;再在理解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诵,有效积累。小结:你看,作者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夏日雷雨图。
板块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导语:一千多年前宋代有一位大诗人,他也对雨进行了描写,读一读,看看他是怎样写雨的?这首诗让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雨前__________,雨中__________,雨后__________。小结:你看,刚才还是乌云翻滚,突然间雨点就像白色的珍珠一样砸到船里,噼里啪啦地响,可是一转眼又雨过天晴了。想象画面,再把诗读一遍。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阅读的都是夏天的雨,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春雨,(绵绵细雨,春雨如油,蒙蒙细雨)从这些词语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春雨的什么特点?(细,轻柔,悄无声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这首《春夜喜雨》也描写了春雨的特点,读一读,你从哪句诗句中发现了?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有了实践运用学习方法的机会, 旨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看来同样是雨,雷雨和春雨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变化,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这就需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我们一起静静等待一场春雨,然后以《春雨》为题来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