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高一
学 科
化学
版 本
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
核素和元素周期律
编稿老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核素和元素周期律
二. 重点、难点:
1. 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是本节的重点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三. 具体内容:
(一)核素
1. 原子结构
2. 质量数
3.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4. 元素和其多种原子
5. 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比较
6. 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用途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变化
2. 元素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4. 比较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探究金属变化的规律
5. 比较Si、P、S、Cl四种元素的性质
6. 粒子的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四)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37Cl中含有20NA个质子
B. 20g2H216O中含有10NA个电子
C. 26g26Mg2+中含有26NA个中子
D. 18O中含有10NA个中子
答案:B
解析:考察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2] A、B、C、D、E五种元素,已知:①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跟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E原子M层上的电子比K层的多5个。② 常温下B2是气体,它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6。③ C的单质在B2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F,F与AB2反应可生成B2。④ D的单质在B2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B2,D在DB2中的含量为50%。根据以上情况推断A、B、C、D、E各为什么元素?
答案:C;O;Na;S;Cl
解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相联系。
[例三] 在短周期元素中,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差值等于电子层数;Y元素原子比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则X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为( )
A. X3Y2 B. X2Y C. XY2 D. XY3
答案:C
解析:应考虑目前我们判断的主要为短周期元素,最多为3层。X和Y的最外层电子的差值,决定了X最外层最多有5个电子,同时Y最多有7个,则X的层数应为3层,即P,而Y最外层为7,形成-1价,应为XY5;而X最外层为4,则X可以有2层,是C,是+4价,Y为-2价,化学式为XY2;再推断最外层为3、2、1,都不符合。
[例4]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B. 从Na到Ar,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变小
C. 11号到17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3号到9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完全相同
D. 没有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就没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考虑元素周期律的周期变化特点和某些特性。
[例5] 氧化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
A. F-、Cl-、Br- B. Na+、Mg2+、Al3+
C. P、S、Cl D. Li+、Na+、K+
答案:BC
解析:掌握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氧化性变化的特点。
[例6] 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
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K2S B. MgO C. MgS D. NaF
答案:A
解析:抓住题中主要条件,同时注意O元素的化合价的特殊性。
[例7]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粒子An+、B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关系是:C>B>A
B. 粒子半径的关系是Bn- >An+
C. C一定不是稀有气体元素的一种原子
D. 原子半径得关系是: A<C<B
答案:B
解析:考察关于各种粒子得半径的基本判断。
[例8] 已知下列反应:Cu+X2 CuX2;2Cu+YCu2Y;2KX+Z22KZ+X2。
X2、Y、Z2为三种元素的单质。在Cu2Y中Y为-2价。下列关于X、Y、Z三种元素得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得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HXO4>H2YO4>HZO4
B. HZO4>HXO4>H2YO4
C. HZO4>H2YO4>HXO4
D. H2YO4>HZO4 >HXO4
答案:B
解析:从非金属性和最高价氧化物酸性的关系入手解题。
【模拟试题】
1. 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23He,每百吨23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24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23He和24H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 23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24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24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2.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2e/3,d夸克带电量为-e/3,e为基本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3. 某元素的阳离子Rn+,核外共有x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
A. A-x-n B. A-x+n C. A+x-n D. A+x+n
4. 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 )
A. 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C. 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1/2
D. 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
5. 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
A. 6和8 B. 16和8 C. 12和9 D. 11和16
6. 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的最强酸。则A、B、C、D分别为?
7. 最难变为离子的是( )
A. 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的原子
B. 有两个电子层,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子
C. 最高正价为+5,最低负价为-3的有三个电子层的一种元素的原子
D. 有三个电子层的原子中半径最大者
8. 原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得原子得符号是( )
A. N B. B C. P D. Al
9. 下列各族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A. K+和Na+ B. CO2和NO2 C. CO和CO2 D. N2和CO
10.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BF3 B. H2O C. SiCl4 D. PCl3
11. 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 8 B. 14 C. 16 D. 20
12.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试题答案】
1. B 2. B 3. A 4. C 5. D 6. Na;C;P;Cl
7. B 8. A 9. D 10. C 11. AC 12. C
【试题解析】
1. 23He符号代表的含义是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的氦原子,则中子数应等于质量数—质子数=3-2=1,而24He同理。D选项中氦原子只有一层,排满为2,所以和金属的2不同,具有稳定结构,没有较强的金属性。
2. 根据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中子不带电推断,保证u夸克和d夸克所带电量×个数=质子或中子所带电量。
3. 根据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的关系,该元素的质子数为x+n,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A-(x+n)。
4. A的反例为H;B的反例为Si;C中说明M层为最外层,并有1个电子,则排布为2、8、1,是钠;D的反例为Ca,排布为2、8、8、2。
5. 要求对于短周期的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熟悉,并联系化合价特点,D应是Na2S。
6. 最高正价的数值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B次外层为2,说明排布为2、4,则为C;A、C次外层都为8,说明排布为2、8、1和2、8、5;而D的含氧酸的特点说明是高氯酸,则为Cl。
7. A代表的是卤素,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B为ⅣA族,不易得失;C为ⅤA族,易得电子;D为Na,易失电子,掌握各主族元素特点。
8. 说明次外层为第一层,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能多于8,所以排布为2、5。
9. 就是找质子数之和相等的。
10. 按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AB都是因为B、H达稳定结构为2个电子(第一层),而D中P最外层有5个,应需要3个Cl,所以不是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11. 熟练掌握原子的核外排布。
12. 掌握同周期、同主族的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