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文档属性

名称 3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1-21 12: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 级
高一
学 科
化学
版 本
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编稿老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二. 重点、难点
1.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涵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2.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3. 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三. 具体内容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 概念
2. 实验
3. 结论
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 可逆反应定义
2. 可逆反应特点
3. 可逆反应的普遍性
4.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 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基本思路
2. 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讨论
3. 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和意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中,向反应体系中增加CaCl2后产生CO2的速率加快
B. 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CaCO3 + H2SO4 == CaSO4 + H2O+ CO2↑中,向反应体系中增加H2SO4后产生CO2的速率加快
C. 在相同的酸性环境下,生铁(合金)比不锈钢(合金)腐蚀得快
D. 将铝片加到3mol/L的HCl(溶液)中并观察现象,有产生气体越来越快的现象
答案:CD
解析: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其他知识的结合解题。
[例2]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C(g),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反应的时间是( )
A. 等于18s B. 等于12s C. 大于18s D. 小于18s
答案:C
解析:了解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考察方式。
[例3]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的关系为:B=3A,3C=2B,C=2A。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A+BC B. 2A+2B3C C. 3A+BC D. A+3B2C
答案:D
解析: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解题。
[例4] 在一定条件下,当单独改变可逆反应N2+3H22NH3(放热反应)的下列条件后(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都会生成更多NH3),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 增大压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逆反应增大的倍数
C. 降低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反应减小的倍数
D. 加入氩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逆反应增大的倍数
答案:CD
解析:掌握各种影响因素的大小关系。

[例5] 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 平衡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
D. 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答案:BC
解析:掌握条件对于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的影响。
[例6]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生成
B. 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
C. 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H—H键断裂
D. 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H—H键生成
答案:A
解析:掌握化学平衡的状态分析。
[例7] 对于可逆反应2A(g)+3B(g)3C(g),在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A和B气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的关系是( )
A. 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A):c(B):c(C)=2:3:3
B. 平衡混合物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3/5
C. 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molA物质,则同时也消耗了1.5amolC物质
答案:D
解析:要区别反应进行过程中的现象和达到平衡时的特征。
[例8]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 混合气体的压强;② 混合气体的密度;③ 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 气体总物质的量;⑤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 C、D反应速率的比值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注意考虑哪些量是固定不变,不受化学平衡影响的。
【模拟试题】
1.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 减小C或D的浓度 B. 增大D的浓度
C. 减小B的浓度 D. 增大A或B的浓度
2. 在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能产生气体的是( )
A. 3%H2O2溶液 B. 1mol/LNaOH溶液
C. 1mol/LKClO3溶液 D. 11mol/LHCl溶液
3. 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0.01mol/(L·s) B. 0.008 mol/(L·s)
C. 0.003mol/(L·s) D. 0.002mol/(L·s)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 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C.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D. 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 下列关于平衡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正反应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平衡不移动
B. 当正反应大于逆反应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当正反应小于逆反应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 反应停止了 B. 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条件一定时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
B.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较快,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
C. 可逆反应维持的时间越长,生成物的百分含量必定越高
D.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8. 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温度、容积不变,通入SO2气体
B. 加入一部分NH4HS固体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氯气
9. 在N2+3H22NH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 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0.3 mol·L-1 B. 0.4 mol·L-1
C. 0.6 mol·L-1 D. 0.8 mol·L-1
10. 下列叙述能肯定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改变 B. 反应混合物的压强改变
C.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D. 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11. 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的量 B. 增加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正催化剂
12. 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l)C(g)+D(l)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试题答案】
1. D 2. A 3. CD 4. AB 5. C 6. D 7. BD 8. BC 9. A
10. D 11. CD 12. BC

【试题解析】
1. A中减小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另一种不变,不会加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所以选D。
2. 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和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的催化剂,而C中氯酸钾为溶液,所以选A。
3.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N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3mol÷5L÷30s=0.002mol/(L·s)。而NH3:O2:NO:H2O的速率之比为化学计量数之比4:5:4:6。
4. B光只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所以说某些是对的;C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D针对不同方面,影响不同,例如,Zn和H2SO4置换出氢气,如果增大硫酸的浓度变成浓硫酸,就无法置换出氢气。
5. 平衡决定于正逆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7. 可逆反应有正反应和逆反应,所以都不能进行到底;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定值。
8. A通入SO2气体,与H2S反应消耗生成物,使其浓度减小,使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移动;B中反应物的量增多,但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中虽然压强增大,但是生成物气体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D氯气将硫化氢氧化,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小。
9. 先计算氨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之比来转化。
10. 考虑的应是某种反应物的浓度的改变而不是混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有气体参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果有差别,表示平衡移动。
11. 如果反应物为固体或纯液体,则加大用量不改变浓度,无效;如果无气体,增加压强,无效。
12. 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A是一直不变的;因为气体的体积一直不变,而密度改变,说明A、C的含量比值改变,所以选B;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