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之初》
【教材分析】
《人之初》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本课的学习,也应注重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本课生字在文中都独立成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识记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运用识字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十三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习”字。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韵文特点,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中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韵文特点,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步了解《三字经》。
1、猜歌名,引出《三字经》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节奏欢快,韵律优美的儿歌,你们听......(2)你能猜出这首歌的名字吗?学生听歌曲,猜歌名。
2、初步了解《三字经》,感受古文化韵味。
(1)(课件出示三字经):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孩子们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它浅显易懂,取材典范,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知识、国学历史故事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2)学生齐读:熟读三字经,便可知 天下事,通圣人礼。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魅力吧。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歌名,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本课内容产生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三字经》的古文化韵味及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产生阅读期待感。]
二、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魅力。
1、通过朗读,感受韵文的句式特点。
(1)听课文朗读。(2)学生根据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韵文。
(3)观察韵文的字数特点,了解三字断句的特点。(师板书:三字断句) 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三字经的字数特点。
2、在诵读中感受三字经的节奏明快。
过渡: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别看它短小,但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1)(课件出示节奏)老师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试着模仿着读,师指名读。(2)学生尝试按照三字经的朗读节奏,自由读第二小节。(3)指生读第二小节。(4)学生拍手朗读,进一步感受韵文明快的节奏。
3、复习“不”的变调规律,感受“不”在韵文中的不同读音。 (1)在韵文中有一个字的出现频率很高,你知道它是谁吗?(2)还记得“不”的变调规律吗?(3)学生齐读不的变调儿歌。
4、品读音,体会三字经的韵律美。
过渡:说到读音,在这首韵文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课件显示)
仔细观察第一小节的末尾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读音指出韵母都含有an。
观察第二小节的末尾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读音指出韵母都含有i。 (3)教师讲解什么叫押韵。 (4)学生分男女生诵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三字经片段中生僻字多,学生朗读有一定困难。课始由教师示范朗读,再自主借助拼音朗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读准读正确。在读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探究韵文的特点:通过朗读发现句式特点——三字断句;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节奏的明快;通过自主观察比较读音特点,了解韵文中的押韵,感受韵律之美。]
三、自主识字,为理解韵文做好铺垫。
1、定位联想,辅助学生记忆生字。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是韵味十足,如果老师把韵文变成这样的形式,你还会读吗?(1)指名朗读第一、二小节。(2)同位对照屏幕,互读韵文,加深巩固。(3)如果只读屏幕上的字,你还会读吗?指生读。2、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自主识字。
过渡:屏幕上的字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下面老师把他们打乱顺序,你还会读吗?(1)指2-3名学生带组词朗读。(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什么方法记住了什么字?3、小组合作,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过渡:刚才这些识字小能手教给我们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就赶快用这些方法识记生字吧。(课件出示合作识字小提示)(1)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识字要求。(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识字。
4、反馈检查,深化巩固生字。
(1)图片创设情境,理解词意。过渡:如果老师把这些生字换个地方,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情境读准生词。(2)看图猜字,利用字理,深化理解字意。(课件出示:善、教的字理图片)让学生猜字,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猜。
[设计意图:因为本课生字在文中都独立成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借助韵文采取定位联想辅助记忆生字的方法。通过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利用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每位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借助字理识字,帮助学生理解字意,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四、借助生活,理解韵文内容。
过渡:我们的老祖宗就是依靠着丰富的想象力与惊人的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汉字,写出了家喻户晓的《三字经》。由于对《三字经》的喜爱,人们根据《三字经》的意思拍成了动画片。
1、借助生活中的动画片,理解第一小节的内容。(1)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动画片。(2)你能说说这是根据哪几句韵文拍摄成的吗?指生交流。
2、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动画片。(1)联系生活实际,如果让你将第二小节拍成动画片你打算怎么拍?(2)学生谈自己的拍摄打算。(3)欣赏根据第二小节意思拍成的动画片,印证自己的猜想。3、联系自己谈感受,深化理解课文内容。过渡:你们看,韵文虽然短小,但却蕴含了许多浅显易懂得道理,你能说说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感受,教师随机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韵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由看动画片猜韵文,到看韵文设计动画再观看进行验证想法,很好地做到了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联系生活,感知韵文内容。]
五、学写生字“习”,在实践中感受“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原来有这么多的收获,的确三字经的字虽少,但浅显易懂的道理让读的人受益匪浅。这节课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个字:习,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课件出示习字)
1、知识迁移,让学生根据以前学的笔顺规则知识,猜笔顺。 (1)你能根据以前学习的笔顺规则,猜一猜习字的笔顺吗?(2)生交流,全班同学共同书写笔顺。
2、自主观察,明确田字格的占位。(1)你认为在书写时,有什么地主要提醒同学们的?(2)学生交流“习”字在田字格占位的注意事项。
3、教师示范,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1)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老师书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写字评价,懂得“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1)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 (2)根据优缺点自行改写。 (3)出示改写的字,引导学生理解“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设计意图:在写字环节,选取了一个“习”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在评价写字的过程通过“展评——修改——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习就像打磨雕刻玉石一般,需要反复练习,方能做到最好。]
六、背诵韵文,拓展知识。
1、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背诵三字经。
2、读含有本课生字的新三字经,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编成新的三字经让学生进行诵读。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生字,并通过新三字经,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如何才能做到学有所成。]
七、推荐阅读,课堂延伸。(课件出示彩绘版的《三字经》)同学们课后可以买彩绘版的《三字经》,回家读一读、背一背,这样你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三字经》,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将课堂进行延伸,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多懂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