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陈 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4.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行业协会成为诚信防火墙
姚 旭
近年来,我国产品责任事件频发,三聚氰胺奶粉、美的“紫砂门”、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众多事件连续发生,制假、贩假行为屡禁不止,各行业的潜规则不断浮出水面,在给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行业失信的一个关键性成因是企业与监管者、消费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此,必须构建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新机制,让其与政府监管相配合,实现更有效的综合治理。
行业协会是同行业商事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而自愿接受行规约束,自发设立的互益性组织,其天然具有会员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职能。同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平台,拥有众多业内专业人才,具有掌握行业信息的天然优势,应当将其作为限制行业失信行为的一个重要关卡。
然而,行业协会在传统的责任承担模式下,无法承担起上述职能;无论协会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其财产(全体会员缴纳的会费、服务收费等)都不会分配给会员。协会被注销对会员也没有影响,大可“换汤不换药”地再设立一个新协会。也就是说,由于协会本身是虚拟主体,没有自己的意志,法律又无法将责任直接加诸会员,协会内部即使了解到业内的违规行为,也不具有动力将其披露。当绝大多数会员共同默守潜规则时,协会的自律、监督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点:第一,须将会员与协会利益统一起来,让会员深刻认识到,协会利益受损会直接对其造成损害。第二,要将协会及其会员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统一起来,使会员认识到,实现行业健康发展才是符合协会及其会员长远利益和实质利益的。为避免协会及其会员仅追求个体、团体的短期利益而损害社会公益,如默认潜规则,必须在会员之间以及会员与协会之间设立博弈机制,让每一个会员都有动力检举行业内违规失信行为,辅助协会承载起会员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
行业协会应建立一种新的责任模式:要求在各行业协会的财产下设立一个产品责任基金,该基金来源为会员按照各自所占行业市场份额缴纳的产品责任保证金。如果因会员企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需要行业协会承担产品责任时,赔偿金优先从该责任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再从行业协会的其他财产中支付。
1.下列关于“行业协会”的理解,不属于作者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的一项是(3分)
A.是同行业商事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而自愿接受行规约束,自发设立的互益性组织。
B.会员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职能。
C.财产(全体会员缴纳的会费、服务收费等)都不会分配给会员。
D.会员之间以及会员与协会之间设立博弈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
2.下列内容对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连续发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所以作者提倡成立行业协会。
B.改变行业失信就是要构建改善企业与监管者、消费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新机制。
C.传统的行业协会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组织,起不了约束会员不良行为的作用。
D.新的责任模式的行业协会是让会员的利益与协会利益挂钩,起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功效。
3.下列不属于“让行业协会成为诚信防火墙”的做法的一项是(3分)
A.必须将会员与协会利益统一起来。
B.要将协会及其会员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统一起来。
C.在各行业协会的财产下设立一个产品责任基金。
D.各行业协会成立一个虚拟主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自《荆轲刺秦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重金收买,悬赏征求。
D. 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5.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一组(3分)
A. 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6.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2)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3) 桑之未落, 。《诗经》
(4)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5)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
(6)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看大片的后果
(俄罗斯)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因为垃圾片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好片才有助于我们的生存。
前两天在街上,有一个男人朝我走了过来。那个男人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他微笑着对我说:“您好!”
我刚要回答“您好”,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阻止了我,我全身发冷。“有点儿不对劲,”我心里想,“这个又高又瘦、长着满脸大胡子的家伙为什么要跟我说‘您好’?我想起来了:我看过的一个美国大片里有一个变态狂也是对谁都微笑。只是那个家伙个子小小的,胖墩墩的,还没长胡子。他看见谁都说‘您好’,可是人家刚一转身,他照着人家的脑袋就是一啤酒瓶子,然后他就站在那儿狂笑。这个变态狂从小就是看着他爸爸用空瓶子砸脑袋长大的。他妈妈心理也不正常。他爸爸用瓶子砸脑袋时,他妈妈就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大笑。父母的这些反常行为就这么传染给了孩子。整部电影都是这些情节,片子拍得很细腻,是一部心理片。”
再说这个男人,他朝我走过来,说了一句:“您好!”
我吓得心都不跳了,腿像灌了铅似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嘴里却说:
“喊什么喊,你这个混蛋!你找死吗?”
他马上原地倒了下去!要不肯定就得给我脑袋一酒瓶子!
还有一天,有个穿得很轻薄、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朝我走了过来。当时已经是黄昏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天空中飘着小雨,刮着一阵阵冷风,远处还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叫。这时,那个女人走近我说:“请问……”
我当时像被电击了一下,脑袋里一片空白。
“‘请问’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要跟我说‘请问’?这可有点儿不对劲。”我的脑子迅速转动着。
这时,她又说了一遍:“请问……”
她刚张开嘴,我就看到了她嘴里一颗颗的牙齿。天哪!吓死我了!我以前看过一部美国大片,片子里的那个女人就是用牙死死地咬住人家的脖子,直到把人咬死为止。她父亲是个呆子,从小一直吓唬她,她妈妈经常不给她饭吃。只有奶奶对她最好,保护她,经常拿着枪追赶女孩的父母。有一次终于追上了,但追上的却是女孩的爷爷,爷爷血肉模糊地倒在女孩的眼前。整部电影都是这些情节,片子拍得很细腻,也是一部心理片。
你看,这个女孩儿长大了,朝我走了过来。
“请问……”
我吓得汗也下来了,腿也发软了,像梦呓似的说:
“你这个不要脸的贱货!‘请问’什么‘请问’?你不想活了?”
她立刻晕了过去。我踉踉跄跄地拔腿就跑。谢谢美国大片,我又得救了!
可是今天,我在市中心迷路了。我看见路边站着一个男孩儿,男孩儿看上去挺可爱,也挺和气,面带笑容。我朝他走了过去:
“对不起,打扰一下……”
他看了我一眼,脸马上就白了,五官也走了形。他一句话也没说,“咔”地一棒子就打在了我的门牙上,然后转身就跑,还边跑边喊:
“他又回来啦!他又回到地球上来啦!”
这个傻瓜准是垃圾片看多了!
(摘编自《中国校园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呼应了题目,点明了题旨;同时,“好片”与“垃圾片”形成对比,暗示主题。
B.第2自然段中,那个“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的男人让“我全身发冷”,如果换成一个女的情形就不同了。
C.“还有一天”片段中,“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让“我”“脑袋里一片空白”,所以,“我”连“请问”的意思都不知道了。
D.“我当时像被电击了一下,脑袋里一片空白”,夸张地表现了“我”听见那个“穿得很轻薄、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一声“请问”之后的惊吓程度。
E.小说结尾写“这个傻瓜准是垃圾片看多了”,既照应了开篇的“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又深化了中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
(3)“您好”“请问”“对不起”本是文明用语,却招来了“后果”,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6分)
(4)“看大片的后果”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独行者”池莉: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
舒晋瑜
①“我更喜欢独行,天生孤僻;更善于独自行走民间;更乐于和陌生人交往聊天,这样的方式使我成为我这样的作家。”此番“自白”,池莉发表在1998年出版的《来来往往》上。直至今日,她依旧独来独往。
②有趣的是,像她这样一个“比较孤僻冷傲”的作家,作品偏偏很“热闹”,社会影响风生水起,尤其是《生活秀》: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那两年,池莉成为“空中飞人”,各种邀约不断。
③她自小起意当作家,三岁的理想就是写作,三十岁的理想还是写作,从没改变过,至今没有一字退稿、一篇压稿。不过,创作上的顺风顺水,无法抚平池莉心中的焦虑。她从小是一个乖女孩,听父母的、听老师的,长大成名了,听社会潮流的,四处奔忙,顾此失彼。直到有一天,作家奈保尔笔下的“成名和逃离”击中她的内心,她突然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懂得选择生活方式了!她要安稳,要妥帖,要能够生长新的思想与新的美丽。于是,池莉毅然动身回归自己——转身成了“会议和社会活动的请假大王”。她搬家,种菜,步行,阅读,写作,听音乐,看影碟,少应酬,躲媒体。这一切对于盛名之下的她,想必需要决绝的勇气。而这也许正是她的宿命:找到一个“隐身洞穴”,写作并远行。
④她常常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去接近、了解不同的人群,学习、思考和修正自己。“我要成为一个健康洁净、从容精致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感受与领悟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客观、善于理性与感性的人。”生命与写作共生,这是池莉此生想要的和正在坚持的生活方式。庆幸的是,作家的个性与反骨恰是职业的必需,也是越来越开放和进步的社会的需要,也许正因为如此,池莉才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
⑤从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九卷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创作脉络:第一个时期:28岁前后,青而不涩,充满激情,充满对成名的渴望,努力用文字表达生活的严酷,同时不掩饰自己对现实的模糊认知;第二个时期:30岁~45岁前后,熟而不透,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世界不断怀疑、颠覆、重构;第三个时期:45岁至今,透而不穿。她“叛逆”“自由”,疏离文坛但并非“看穿”而“遁入空门”。她待在暗处,把自己的视线调整到最清晰,静静地琢磨这个世界,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
⑥在新近创作的诗歌中,池莉写道:“所有山峰/都是我的亲戚/我潜伏在小草根部/认真成长/每天我都吞食泥土/那是因为没有其他方式走近你……”这首《坐在云端深处》,正是她走向大地的生命状态的写真。她说:“我相信,我的生命性质正如我的故乡和命运一样,先于我的存在而存在,早就隐藏在文字里。而我对于它的认识与服从,也一如认同我的故乡和命运。面善得无法陌生,亦无法选择。”池莉就是这样在理解生命,每一次裂变都可以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否定和变化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生命的本质生机勃发。
⑦在池莉看来,我们的文学,多少年多少代都喝着洋奶,除了吸取应有的营养之外,更养成了翻译思维、翻译文本和翻译语言的写作习惯,而专事表达我们本土的母语,明显缺乏文学原创力,这让她感到深深的遗憾与哀伤。失去本民族的,必不是全世界的。当一个民族对自己进行客观的省视和真实的表达时,这其中必定含有人类共同的生命情怀和普世价值。她说,这就是自己的写作理想,默默地静静地努力去做,这就是自己的写作生活。
(选自2011年7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池莉喜欢独行,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乐于和陌生人交往聊天。直至今日,她依旧独来独往。
B.性格“比较孤僻冷傲”的池莉,参与社会活动却很多,各种邀约不断,她的作品表现的内容都很“热闹”。
C.池莉的理想是写作,从没改变过,创作上非常顺利。找到一个“隐身洞穴”,写作并远行,是她的宿命。
D.池莉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是想“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客观、善于理性与感性的人”。这也是她想要的和正在坚持的生活方式。
E.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创作的三个阶段:青而不涩、熟而不透、透而不穿。她正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
(2)文章列举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和池莉新近创作的诗歌有何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多次写池莉的理想,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6分)
(4)池莉为什么反对我们的文学长期“喝洋奶”?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前仆后继、挥洒青春,中华民族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生机勃勃。
B. 微软因Android专利授权费率先发难谷歌,谷歌此次又与北电专利失之交臂,被苹果等竞争对手捷足先登,双重打击让谷歌呼吸急促。
C. 有多件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事发后,故宫都秘而不宣,未将有关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D.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确实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精神空虚的问题,包括精神家园的迷失、道德的缺失、人文关怀的淡漠、一些人行为方式的失衡等等。
B.通过张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C.受伤旅客赔偿处理标准根据旅客受伤情况或伤残等级鉴定结果,以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标准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收入等作为计算依据,对照相应的赔偿项目进行赔付。
D.哈米斯,曾赴俄罗斯一所军事学院学习,遇袭前在兹利坦指挥部队与反对派作战,被认为是卡扎菲的儿子中最具军事实力的儿子。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封皮上“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急盼盼的眼神。 , , , 。我走进去的,本是萧红的呼兰河小城,却觉得那小城就是我的家乡小镇。?
①我不知道是被游走在文字里自由自在的灵魂打动,还是被镶嵌在荒蛮大地上的孤独寂寞感染,我一经走进去,便再也不能自拔 ②一到冬天就裂了口子的大地,一到春天就陷进泥浆的马车,只有秋天才热闹起来的山野,还有黑漆漆的磨房、漏雨的粉房,荒凉的草房人家,还有祖父、祖母,还有在大街上自由串动的蜻蜓、蚂蚱、小燕子,分布在小城街头的金银首饰店、布庄、茶庄、彩纸铺…… ③像吸附在一块磁石上的铁屑,随着磁石的移动微微颤抖 ④在那个遮蔽了窗帘的昏暗的宿舍小屋,我彻夜无眠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16. 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5分)。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17.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两句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音节和谐的排比句。(6分)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 ; ,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幸福;高调行善是陈光标的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个字 。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答题卡
命题人:陈林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1
2
3
4
5
6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5分)
②(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8、(5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名句默写(6分)
(1) ,(2)
(3) ,(4)
(5) ,(6)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11、12小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5分) ( )( )
(2)(6分)
(3)(6分)
(4)(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 ( )
14、(3分) ( )
15、(3分) ( )
16、(5分)
17、(6分)
,
,
六、18.作文(60分)
题目:
800字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测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 C 解析:这是传统模式下的行业协会,不属于作者提倡的。
2. A 解析:前后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3. D 解析:这是传统体制下的做法,起不了诚信防火墙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3分) A 解析:信,信物。
5. (3分)B 解析:A. 判断句。B. 被动句。C. 省略句,数量词作定语后置。D.定语后置。
6. (3分) D
7. (10分)译句:(1)假如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要来拜见您了。(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信物,那么就不能接近秦王。(采分点:微,假如没有。臣,我。谒,拜见。信,信物。亲,接近。)
(2)这样,将军的仇就可以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可以除掉了。(采分点:然则,这样。而,且、并且。见,表被动。陵,凌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8.(5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6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3) 其叶沃若 《诗经》
(4) 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其一》
(5) 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
(6) 惠风和畅 《兰亭集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 AE 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我”的感受主要是看大片后产生的,与遇见的是男是女无关;C项,不是“请问”的意思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言外之意。
(2) ①“黄昏”“一个人也没有”“小雨”“冷风”“狗叫”渲染了死寂、凄冷、恐怖的氛围。②为后文写遭遇埋下伏笔。③暗示电影情节给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3) ①采用了反讽的手法,文明用语与野蛮后果形成鲜明对比。②形象地表现了在野蛮到文明的演变中,有时野蛮还会占上风。③暗示野蛮程度极其严重,不是看几部电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4) 这道题是开放式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①文明改变野蛮,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有曲折,甚至有损失和牺牲。
②改变野蛮,形式应该多样化。不是看几部电影、挂几幅标语、喊几句口号能办到的。
③电影等娱乐形式,应该以正面表现为主,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和引导。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 AE 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她的作品表现的内容都很‘热闹’”与原文不符;C项,“是她的宿命”太主观,原文是“也许正是她的宿命”。
(2) ①表现池莉的生活方式:生命与写作共生。②紧扣题旨,表现池莉的理想追求,“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③展示池莉的文学业绩,诗文俱佳。
(3) 文章通过对池莉理想的有关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池莉的写作生活和人格追求。
所选事例及分析:
第③段,写池莉从小“起意当作家”,以及几十年的追求,直接表现了她的写作生活和她选择的生活方式。
第④段,写池莉“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点明题旨,间接表现了她“生命与写作共生”的理想追求。
第⑤段,写池莉试图“专事表达我们本土的母语”,表现她对“生命情怀和普世价值”的追求,是她写作理想的直接表现。
(4)这道题是开放式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①我们的文学,养成了翻译思维、翻译文本和翻译语言的写作习惯。
②我们的文学,专事表达母语,明显缺乏文学原创力。
③文学应该有民族性,需要对自己的民族进行客观的省视和真实的表达。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答案D 解析:“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机会。“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14.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者“使”;C项,搭配不当,将“标准”和“收入”位置互换;D项,句式杂糅,删去句末的“儿子”。
15.答案 A 解析:一是体察语段语境,“呼兰河传”是“闪烁”的“眼神”,还有“我走进去”的提示语;二是梳理语脉及其标志,“彻夜无眠”“小屋”“颤抖”“一到”“还有”等标志语流的词语。结合前后语段,则语序自出。
16.( 5分)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修辞手法2分;语句通顺,写满字数1分。
答案: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
示例二: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蛇飞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似乎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焦到了天空。
17.(6分)答案:示例:示例: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春风从脸庞拂过,留下了丝丝温暖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幸福;高调行善是陈光标的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个字 。
提示: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