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质量调研卷
姓名: 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书写(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至今,我们xiàn chénɡ的人们还保留着用屠苏泡酒的习俗,听老人说这一习俗dà yuē已有上千年的lì shǐ了。
zào zhǐ术是由我国chuànɡ zào并传到ōu zhōu和ā lā bó。
二、填空题(共21分)
2.比一比,再组词。
洒( ) 异( ) 验( ) 具( )
酒( ) 导( ) 脸( ) 县( )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爆竹声中一岁除。 除: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 时节:__________________
3.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____________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东:__________________
5.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重量 ( )设计 ( )河面 ( )雕刻
( )的遗产 ( )的创举 ( )的图案
5.读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妈妈的手很粗糙,再也找不回以前的( ),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
脱掉( )的冬装,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朋友们从家里跑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
6.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学( )五( ) ( )( )闻名 ( )( )遥望
双龙( )( ) 名( )中( ) ( )( )楚楚
1.古时候用______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2.______,是指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样子。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元日》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元日”指___________。这首诗中描写的春节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重阳节有_____、_________的习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之情。
《纸的发明》一文按照_______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文房四宝”是指____、墨、____、砚,“雅人四好”指____、棋、书、_____。
三、信息匹配(共16分)
8.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积累( l i lèi) 朝鲜( xiān xi n) 前爪( zhu zh o)
作坊(zuō zuò) 一乘轿子( chéng shèng) 马笼头(l ng lóng)
9.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住 佳 ( )节 ( )房 才子( )人
保 宝 ( ) 存 ( )贵 ( )护环境
10.选词填空。
坚定 坚固
1.小红军充满着革命必胜的( )信心。
2.这座房子看起来很( )。
轻便 便利
3.这次出差要走很多路,请准备一双( )的鞋子。
4.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 )。
四、语言表达(共10分)
11.按要求写句子。
1.围绕中心写句子。
早晨的集市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是古代建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 句)
_________________
4.在《清明上河图》上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12.照样子,写一写。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3.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蔡伦的造纸方法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16.找出画横线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
课外阅读。
颐和园的廊与画
①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属长廊了。
②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也就是英文字母“W”的形状。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面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福到了”。
③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南面的昆明湖会吹来阵阵的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 )。从环境上看,长廊( ),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 )。
④长廊的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并全部由木头搭建,没有用一颗钉子,这就是老一辈们留下的精湛技艺!
⑤长廊奇,但更奇的是长廊上的画。它们一共有一万多幅呢!
⑥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山玩水,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了许多江南的美景。后来,长廊上又加上了许多花鸟山水画、人物画。人物画有许多情节,形象生动,更引人入胜。
⑦长廊上的画内容有好几种类型,有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
⑧长廊上的画十分精美,中外游人看后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17.人们称长廊的建筑有三绝,分别是:__、__、___。
18.读了第②段,我知道把长廊建成蝙蝠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
19.仔细读第③段,按要求填空。
(1)把“变化无穷、凉风习习、依山傍水”分别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2)这一段话从 和环境两个方面写了长廊建筑第二绝的原因。
20.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这个句子起 的作用。
21.长廊上的画是有来历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写其来历的句子。
22.短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廊与画,可分成两部分,下面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六、书面表达(共25分)
23.习作乐园。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的,每逢传统佳节,各地都有自己过节的习俗。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家过某一个节的过程写下来,或者把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下来(自备作文纸)
参考答案:
1.(1)县城 大约 历史
(2)造纸 创造 欧洲 阿拉伯
2. 洒水 异同 经验 工具 喝酒 领导 脸上 县城
3. 逝去。 时候,时间。 形容伤感极深,烦闷不乐。 指华山以东。 全部,都。
4. 减轻 规划 横跨 精心 宝贵 伟大 精美
5. 光滑 笨重 落后
6. 富 车 世 界 回 首 戏 珠 扬 外 清 清 学富五车 双龙戏珠
7. 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 放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 登高 插茱萸 对亲人的思念 时间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的赞美 笔 纸 琴 画
8.l i xi n zh o
zuō shèng lóng
9. 佳 住 佳 保 宝 保
10. 坚定 坚固 轻便 便利
11. 商品琳琅满目;商贩忙得不亦乐乎,吆喝声此起彼伏;顾客来来往往,人流如潮。 雄伟的赵州桥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 这种文具既实用,又美观,非常适合我们使用。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12.花园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花: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蓝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白色和粉色。
13.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制造出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4.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5. 学富五车 价廉物美
16.剪碎 切断 浸 捣烂 捞出
17. 造型绝 风水绝 结构绝
18.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面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福到了”
19.(1)凉风习习 依山傍水 变化无穷
(2)气候
20.长廊奇,但更奇的是长廊上的画。承上启下
21.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山玩水,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了许多江南的美景。
22.A
23.范文: 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的习俗,还记得去年端午节的早上,爸爸准备了很多包粽子的材料,我很纳闷地问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吃?”爸爸说:“今天我给你普及一下端午文化。”于是,我竖起两只耳朵听爸爸讲端午节的文化。
爸爸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习俗。讲到屈原,爸爸变得严肃起来,我也听得很投入。爸爸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说,屈原是楚国人,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为了振兴楚国大业不畏权势,受到当时贵族的排斥,最终楚国被秦军攻破,屈原不忍看到国家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听到这里,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好像高大的屈原诗人已经站在我的面前……耳边听见爸爸还在讲,传说楚国人因不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影。之后人民每年五月初划龙舟以纪念他,借划龙舟的活动来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听完爸爸讲的这个故事,我也想包一个甜蜜五香糯米粽子来表示我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