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1《短歌行》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1《短歌行》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09:5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有人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猜一猜,是谁?
曹操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曹操其人」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
谥号魏武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A (丞相):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
B (统帅):
C (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与孔融、阮瑀、王粲等七人并称“建安七子”。
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宗、走赤壁、克马超、收张鲁、封魏王。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 者 简 介
代表作品:
☆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
☆写景的《观沧海》(背诵)
☆抒情的《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风:
悲凉慷慨,古朴厚重,大处着笔,气韵沉雄。
「曹操其诗」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写作背景
《短歌行》
题解:短歌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yōu
duō




读 准 字 音
把 握 节 奏
体 会 情 感
作者究竟 忧 什么?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忧?
2. 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3精读品味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赏析诗歌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兴)
杜康:酒(借代)
忧:人生苦短
赋比兴是《诗经》 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分析手法
比兴
“朝露”是早晨的露水,很快就消失了,作者用来比喻“短暂的人生”,引起自己的感叹,人生苦短。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分析手法
借代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诗人借用,代指“酒”。
思慕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诗歌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求贤若渴
君 (贤才)
思慕贤才
用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 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分析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用典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赏析诗歌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忧:贤才难得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见到贤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这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没有贤主。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赏析诗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照应)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贤人。”
志:一统天下
积极进取
忧:岁月短暂
讨论:全诗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成,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忧:贤才难求
忧:功业未成
志:一统天下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4拓读明理
《短歌行》共128个字,“忧”字出现三次,成为贯穿全诗的诗眼,也是曹操英雄气概的最好体现,“忧思”中,呈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真诚恳切的老者形象,尽显明主风度,全然没有了战场上硝烟的味道,也没有了军事里奸诈的阴霾,是最“真心”的表白,最“实意”的胸怀。
我们同样也会产生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英雄的足迹告诉我们,忧愁会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毅然前行。
【表现手法】
一、比喻
“朝露”比喻人生的短暂。
“日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二、用典
用“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
《 蒿 里 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