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37课时 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考点一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a],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1. 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们的 、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2. 种群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
(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 。
(3)种群密度即在一定的范围内 , 它是种群中最基本的特征。
形态
结构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物个体的数量
年龄结构
性别比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
3. 生物群落:
(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叫做生物群落,简称 。
(2)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 称为植被。
(3)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 现象,森林群落中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层、 层、 层和苔藓、地衣层。分层使植物有效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4.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所以适应是一种普遍现象。
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物
植物群落
灌木
草本
分层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考点梳理
考点二 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功能[c]。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a]。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c]。感知生物界是
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a]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1) 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群落
非生物因素
生物圈
种群
生态系统
考点梳理
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 和 ,以及作为 、
和 的各种生物。
(1)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组成 阳光、空气、 ______________等 主要是____________ 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____________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机物→ ;光能→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氧气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的遗体、遗物分解为
水分、无机盐
绿色植物
各种动物
有机物
化学能
无机物
物质
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考点梳理
(2)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图所示。
考点梳理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起点是__________,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2)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变化:(以“甲→乙→丙”为例)
①短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增加,丙减少;如果乙增加,则 。
②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减少后增加,最后各种生物数量 。 (3)食物网:有许多条 相互交错成的网状结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数法: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数到最后一个消费者为止算一条。
甲减少,丙增加
初级消费者
捕食
物质
保持相对稳定
食物关系
生产者
食物链
考点梳理
4. 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记录如下: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甲) 鱼(乙)
小球藻 /
鱼(乙)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该湖泊是一个 ,其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球藻属于 。
(3)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
群落
生产者
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
生态系统
考点梳理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①途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大约10%~20%的能量。
③能量流动特点的形成原因: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间的 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可倒流;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 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④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 。
(2)物质流动:是 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如碳、氢、氧、氮、
磷、硫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单向流动
逐级减少
对人有益的部分
循环
捕食
呼吸作用
考点梳理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1)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2)图中乙和丁之间是 关系;分解者是 。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
甲
戊
竞争
甲→乙→丙;
甲→丁;
考点梳理
考点三 理解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b];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
义和措施[a]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该生态系统中的 、 和
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 ; 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叫 。
(2)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生态系统的 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 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 。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平衡
复杂
多
自动调节能力
简单
少
自动调节能力
限度
自动调节
考点梳理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具体有 、 、海啸、 、雷电、火灾、 、滑坡、泥石流等。
②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指 、农药化肥、 、生活废水、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
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燃因素的 。
2.自然保护
(1)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圈朝着 的方向发展。
(2)措施:植树造林;建立 ;建立环保机构。
火山喷发
地震
水旱灾害
台风
工业三废
生活垃圾
强化或弱化
有利于人类
自然保护区
考点梳理
例1 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D
考题精讲
重点一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
【解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家。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同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因此构成一个种群。
训练1 台州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A. 种群 B. 植物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B
对点训练
例2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
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考题精讲
重点二 种群的特征
【解析】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③,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④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D错误。
D
对点训练
训练2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2010年第六次普查结果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率仅5.38%。但浙江省的人口增加了1014万,增长率高达18.6%。浙江省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人口多 B.年龄结构合理
C.出生率高 D.性别比例合理
A
例3 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
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草→鼠→蛇→鹰
重点三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最长。
考题精讲
训练3 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模型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
的数量将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
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
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捕食关系
6
增加
分解者
对点训练
例4 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 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
重点四 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CO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产生CO2,又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消费者体内,再通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产生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D
考题精讲
训练4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
(2)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
(3)太阳能通过 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 之间
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7
鹰
分解者
光合作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环境
对点训练
重点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题精讲
例5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即甲捕食乙
B.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个体数目的改变
D.甲、乙两种群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据图分析,动物甲和动物乙为非同步性变化,表示捕食关系;动物甲的数量多于动物乙,而且先增加先减少,所以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错误;B、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增加,使得乙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又减少,最后保持稳定,B错误;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可能使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减少、可能不变,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D
训练5 [2015·台州] 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箭环蝶长期有规律的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 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 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 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 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 5%白酒(溶质为酒精)、0. 5%蔗糖水、0. 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下表。
AC
对点训练
箭环蝶停留数(只) 清水 0. 5%白酒 0. 5%蔗糖水 0. 5%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 。
(4)若配制0. 5%的食盐水4千克,需食盐 千克。
箭环蝶喜欢发酵的食物
由于重力作用,绳子底端白酒溶液多
0.02
2.[2015·金华] 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
A. 双龙景区内的所有植物 B.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 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 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课时训练
1.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如今“单独二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演变过程,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与这些政策的制定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 自然增长率 B. 性别比例 C. 年龄结构 D. 人口密度
B
C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适于生活在水中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皮肤,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C.蜥蜴的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适于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
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于在空中飞行
B
课时训练
4.下列选项最符合图图意的是 ( )
A. 生物群落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
课时训练
5. 与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 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 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 该生物有细胞核
D
课时训练
6.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 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 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课时训练
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二氧化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面关于此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 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D. 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C
课时训练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D
9.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球,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 ( )
A. 水草数量 B. 小鱼数量
C. 螺蛳数量 D. 微生物数量
A
课时训练
10.[2020·陕西]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
仅缺少非生物成分
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
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
C
课时训练
11.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水稻→蝗虫→青蛙→蛇
课时训练
12.2020年初,数十年一遇的沙漠蝗灾在非洲爆发,并向南亚蔓延,影响了约20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沙漠蝗虫聚集成团危害作物,每天可迁飞150千米,给防治带来严重困难。如图表示蝗虫所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含蝗虫的食物链有______条。
(3)图中蝗虫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
(4)蝗虫聚集成团会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是
有一定限度的。
(5)与利用杀虫剂治理蝗虫相比,利用鸭子消灭蝗虫
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用鸭子灭蝗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太阳能
2
竞争
自动调节能力
不污染环境
课时训练
13.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的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据图回答问题:
(1)随着鼠的捕食过程,食物的 进入
它的体内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图1中生物过程 (填序号)将光能转变
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3)图2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4)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煤和石油的用量剧增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一例低碳生活方式: 。
物质和能量
①
蛇
少开车或少开灯(合理即可)
课时训练
14.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
(1)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3)目前,针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少,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容易保持相对稳定。
观点二:物种多样性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超越该限度后,物种的增加反而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 (可多选)。
A. 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
B. 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C. 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
D. 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E. 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金鱼
有性
BDE
课时训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分册】第37讲 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考点一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a],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1.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们的 、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2.种群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
(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直接
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能够间接影响
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 。
(3)种群密度即在一定的范围内 , 它是种群中最基本的特征。
3.生物群落:
(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叫做生物群落,简称 。
(2)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 称为植被。
(3)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 现象,森
林群落中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层、 层、 层和苔藓、地衣层。分
层使植物有效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4.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
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
所以适应是一种普遍现象。
考点二 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功能[c]。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
的生态系统[a]。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c]。
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a]
1.生态系统的概念
(1) 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做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和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 和 ,以及作为 、
和 的各种生物。
(1)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组成 阳光、空气、 ___________等 主要是____________ 以植物或其他 动物为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机物→ ; 光能→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氧气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的遗体、遗物分解为
(2)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图所示。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
起点是__________,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2)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变化:(以“甲→乙→丙”为例)
①短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增加,丙减少;如果乙增加,则 。
②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减少后增加,最后各种生物数
量 。
(3)食物网:有许多条 相互交错成的网状结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数法:
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数到最后一个消费者为止算一条。
4.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
记录如下: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甲) 鱼(乙)
小球藻 /
鱼(乙)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该湖泊是一个 ,其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球藻属于 。
(3)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①途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
物大约10%~20%的能量。
③能量流动特点的形成原因: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间的 关系不可逆转,
因此能量不可倒流;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 产生热能的形式
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④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 。
(2)物质流动:是 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如碳、氢、氧、
氮、磷、硫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1)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2)图中乙和丁之间是 关系;分解者
是 。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
考点三 理解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
和意义[b];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
的意义和措施[a]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该生态系统中的 、 和
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 ;在
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
状态叫 。
(2)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
生物种类越 ,生态系统的 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相
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 就越弱,稳定
性也就越低。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 。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具体有 、 、海啸、 、雷电、火灾、 、
滑坡、泥石流等。
②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指 、农药化肥、 、
生活废水、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
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燃因素的 。
2.自然保护
(1)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
律,使生物圈朝着 的方向发展。
(2)措施:植树造林;建立 ;建立环保机构。
*考题精讲
重点一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
例1 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
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对点训练
训练1 台州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
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
个( )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考题精讲
例2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
的①②
*对点训练
训练2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2010年第六次普
查结果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率仅5.38%。但浙江省的人口增加了1014万,增长
率高达18.6%。浙江省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人口多 B.年龄结构合理 C.出生率高 D.性别比例合理
*考题精讲
重点三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
例3 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
*对点训练
训练3 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
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
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
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该模型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
*考题精讲
重点四 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例4 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
*对点训练
训练4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
(2)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
(3)太阳能通过 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
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 。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
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考题精讲
重点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5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即甲捕食乙
B.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个体数目的改变
D.甲、乙两种群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对点训练
训练5 [2015·台州] 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
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
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箭环蝶长期有规律的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 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 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 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 研究人员取四条
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 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
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
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下表。
箭环蝶停留数(只) 清水 0.5%白酒 0.5%蔗糖水 0.5%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 。
(4)若配制0. 5%的食盐水4千克,需食盐 千克。
*课时训练
1.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
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如今“单独二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演变过程,从种群特征
的角度分析,与这些政策的制定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 自然增长率 B. 性别比例 C. 年龄结构 D. 人口密度
2.[2015·金华] 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
种群的是 ( )
A. 双龙景区内的所有植物 B.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 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 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适于生活在水中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皮肤,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C.蜥蜴的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适于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
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于在空中飞行
4.下列选项最符合图图意的是 ( )
A.生物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5.与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该生物有细胞核
6.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
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
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 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 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二氧化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
面关于此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 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D. 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
构成一个“级”的是 (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9.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球,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
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 ( )
A.水草数量 B.小鱼数量
C.螺蛳数量 D.微生物数量
10.[2020·陕西]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
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
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
累得最多
11.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0年初,数十年一遇的沙漠蝗灾在非洲爆发,并向南亚蔓延,影响了约20个国家的农
业发展。沙漠蝗虫聚集成团危害作物,每天可迁飞150千米,给防治带来严重困难。如
图表示蝗虫所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含蝗虫的食物链有______条。
(3)图中蝗虫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
(4)蝗虫聚集成团会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导
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
限度的。
(5)与利用杀虫剂治理蝗虫相比,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用鸭子灭蝗的
优势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13.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的食物链中四种
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据图回答问题:
(1)随着鼠的捕食过程,食物的 进入它的体内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图1中生物过程 (填序号)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3)图2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4)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煤和石油的用量剧增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一例低碳生活方式: 。
14.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
(1)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3)目前,针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少,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容易保持相对稳定。
观点二:物种多样性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超越该限度后,物种的
增加反而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 (可多选)。
A. 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
B. 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C. 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
D. 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E. 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6讲 生物与环境 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1.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柏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 B.杨树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柏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柏树影响了杨树的叶吸收阳光
2.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中所有的鱼 B.扎龙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 D.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
3.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
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21·常州]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雨林生态系统
5.如图为学校附近的一块农田为单位进行研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单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且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②和⑤过程可能需要分解者参加
C.农作物通过①、③途径比④途径流向人的能量更多
D.农作物固定的能量在到达人的过程中不断递减
6.[2021·河南]郑州市龙湖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等多种野生禽鸟
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天鹅、鸳鸯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7.农民在农田里喷洒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杀虫剂。如图为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方框面积表示甲、乙、丙、丁四
种生物体内所含杀虫剂的多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丁→丙→乙→甲 B.乙以丙为食
C.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D.图中的乙就是要喷杀的害虫
8.袁隆平院士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高产水稻品种已在世界多地种
植。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生物数量多,所以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稻田要人工除草,说明该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可遗传的变异
二、填空题
9.[2021·福建]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
__________。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
__________。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
数量将___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
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10.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1·金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大
影响。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
叶蛾幼虫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
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
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
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但对于雏鸟最早孵
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 。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 。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 能力。
(4)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 (填“增
多”或“减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A 7.D 8.D
二、填空题
9.(1)太阳能 (2)乔木 (3)4 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增多 (5)自我调节能力
10.(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1.(1)种群 (2)生产者 (3)自动调节 (4)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