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2019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安吉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ONTENTS
0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0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0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阶段 依附自然
时期 采集渔猎时代
生产力水平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基本无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恐惧、崇拜和依赖
老虎的待遇
1、远古时期,古人类惧怕老虎
2、古代武松打死老虎被称为英雄
3、现代“武松”打死老虎, 要被判刑
0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阶段 半依附自然
时期 农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发展,耕作和灌溉
主要环境问题 对抗性增强
局部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科学萌芽
# 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我国战国时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
是荀况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来的
他写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0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阶段 征服自然
时期 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主要环境问题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现实威胁
人地关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额主宰
02-人类社会发展史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
关系
原始 社会 采集 狩猎 自然植物 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 且发生在局地 依附自然
农业 社会 种植 养殖 作物 驯化动物 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 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半依附自然
工业 社会 工业 现代农业 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 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0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代,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
也不能继续对自然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原因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02-人类社会发展史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
关系
原始 社会 采集 狩猎 自然植物 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 且发生在局地 依附自然
农业 社会 种植 养殖 作物 驯化动物 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 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半依附自然
工业 社会 工业 现代农业 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 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生态文明社会 绿色产业体系 遵循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 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得到了一定的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人地和谐
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
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 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浙江省安吉县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0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
被动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
被动屋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
#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个人上网查阅资料,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有存储热量的屋顶和前面;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增加大面积高性能玻璃获取太阳能;采用认为可控的通风装置可以将废气产生的热量留在室内。
#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② 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0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
这种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强调:
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观点
一个观点
两个避免
一个本质
0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
要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具体途径:
首先,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0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
生活绿色化
类别 具体内容
节约能源资源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C,冬季不高于20C),及时关闭电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践行绿色消费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使用一次 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选择低碳出行 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分类投放垃圾 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减少污染产生 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阿护自然生态 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你身边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程度怎么样?
你能想到什么改进措施吗?
课堂
思考
课堂小结
读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完成4、5题。
4.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5.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A
D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
开始于 (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7.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D
B
资源环境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地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科学标准的体系全面测量中国绿色GDP,能较好地全面考核中国的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据此完成8~10题。
8.当前,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 ( )
A.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 B.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C.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D.强调发展无污染的产业
9.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 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 )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12.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
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 )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13.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C
A
走向生态文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