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答案】D
【解析】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发光,故A项错误;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不一定有火焰产生,故B项错误,D项正确;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项错误。
【题干】下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以下组合中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着火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由燃烧条件可知要使打火机打着火必须具备:电火花、氧气(即通风口)、可燃物(丁烷)。
【题干】近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的“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答案】C
【解析】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浸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注意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题干】下列在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D.使可燃物降温至其着火点以下
【答案】B
【解析】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如可降低温度,使可燃物不能燃烧,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题干】(2012·福建福州)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用嘴吹蜡烛并未移走可燃物蜡烛;用嘴吹蜡烛时流动的空气带走了部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使蜡烛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题干】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
A.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森林失火时,设置隔离带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开,从而阻止大火的蔓延,与隔绝氧气无关。
【题干】(2013·山西太原)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答案】A
【解析】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外空气对流,为燃烧提供大量的氧气,使火势加大,故A项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加入大量青菜,可以降低油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项正确。液化气、煤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断绝可燃物来源,故C项做法正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空气上方,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故D项正确。
【题干】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楼内卫生间有水,可暂避,等待救援;穿过浓烟逃生时,用湿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弯腰或匍匐前进,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以免被浓烟熏倒;楼下起火切忌开门观看,要紧闭房门并用浸湿的床单堵塞门缝,一定不要盲目跳楼。
【题干】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氢气和空气
D.氢气和氮气
【答案】C
【解析】A项中CO能够燃烧,但CO2不能支持燃烧;B项中没有可燃性气体;D项中H2能燃烧,但N2不支持燃烧;C项中H2能燃烧,空气中O2能支持燃烧,因此遇火可能发生爆炸。
【题干】贮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的标志是( )
【答案】A
【解析】识记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题干】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
①酒精 ②白磷 ③氧气 ④液化石油气 ⑤硫 ⑥镁带 ⑦食盐 ⑧汽油
A.③
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全部都是
【答案】C
【解析】酒精、白磷、液化石油气、硫、镁带、汽油等都属于易燃物,而氧气为助燃物,食盐不可燃烧,故C项正确。
【题干】根据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①和②比较得,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隔绝了氧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项正确;放在薄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在80℃以下,故B项正确;②中白磷和③中红磷都不能燃烧的原因不同:②中未与氧气接触,③中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故C项错误,D项正确。
【题干】(2013·四川绵阳)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着火情况 灭火措施 理由
A 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用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 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
C 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 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
D 林区发生火灾 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答案】D
【解析】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是利用了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而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项错误。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B项错误。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为防止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再使用干粉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项错误。
【题干】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B.进入小煤窑要严禁吸烟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A
【解析】液化石油气是易燃物,一旦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爆炸事故,不能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是否泄漏,故A项不正确;小煤窑、面粉厂、加油站内充满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若遇烟火易发生爆炸事故,故小煤窑、面粉厂、加油站内严禁烟火,故B、C两项均正确;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气扇、不能点火,否则易发生爆炸事故,正确的做法: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D项正确。
【题干】(2013·重庆B)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别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
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答案】(1)a B
(2)P2O5
【解析】a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但由于试管内的氧气量少.a处燃着的白磷会很快熄灭。
【题干】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缓慢氧化不发光且不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可以进行,自燃、燃烧、爆炸反应剧烈。
【题干】(2014·山东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答案】B
【解析】许多物质燃烧时都没有火焰产生,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但没有火焰,故A项正确;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而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B项错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急剧膨胀,有可能会引起爆炸,故C项正确;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通常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项正确。
【题干】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有80℃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观察到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观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解析】(2)由现象①②对比分析可知:试管中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的外界条件都一样,只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由此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现象①③对比分析可知:两处白磷所处的温度虽然相同,但与氧气接触情况不同,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不能燃烧,如石块、细沙等;没有可燃物也不能燃烧,如关闭液化气阀门,火焰熄灭等。(4)装置设计的不足之处就是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白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纯氧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不同物质而改变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硫的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
D.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
【答案】B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A项不正确;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燃烧越剧烈,故B项正确;爆炸并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轮胎爆炸、锅炉气压过高引起的爆炸均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故C项不正确;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但缓慢氧化却不一定引起自燃,如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但不会发生自燃现象,故D项不正确。
【题干】某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答案】C
【解析】着火点和温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着火点是物质能够燃烧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可变,而温度是一个变量。灭火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题干】(2014·浙江杭州)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不易达到小木棒的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的温度较易达到其着火点
【解析】因燃烧端朝上时,不能给未燃烧的小木棒提供足够的热量,小木棒周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小木棒容易熄灭;将小木棒事先涂油,油的着火点较低,易于燃烧,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使温度达到小木棒的着火点。
【题干】(2014·江西)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一会儿后蜡烛熄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项,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项,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是因为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D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题干】(2014·甘肃武威)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关闭家用电器的电源,再用水灭火;C项错误,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外空气对流,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使火势更旺;D项错误,煤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题干】(2014·广东梅州)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答案】D
【解析】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提高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
【题干】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人80℃的水中,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了起来。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原因还包括( )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
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
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
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
【答案】A
【解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达到了其着火点,但并不能燃烧,是因为缺少可支持燃烧的氧气。
【题干】(2014·湖南湘潭)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答案】A
【解析】A项,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正确;B项,没有提供能量,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错误;C项,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D项,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错误。
【题干】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答案】B
【解析】分析实验,高的蜡烛先熄灭,说明高处的氧气先被耗尽,故C项做法正确,B项做法不正确;茶杯内壁变黑,说明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些炭黑、一氧化碳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害物质,故A项做法正确;燃烧要放出大量的热,周围温度会升高,故D项做法正确。
【题干】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蔗糖不能燃烧;②③④均为可燃物。
【题干】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氧化反应并有热量放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C.②③⑤
【答案】C
【解析】爆炸不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如车胎爆炸,故②错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则会引起爆炸,可燃物在敞开的空间剧烈燃烧则不会发生爆炸,故③错误;白磷的着火点不会因为燃烧的环境不同而改变,故⑤错误。
【题干】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
【题干】张华同学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了下表中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应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防火措施 灭火和自救措施
①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②室内装修多用不易燃烧的材料;③电线、插座等用信得过的产品,不用劣质产品;④家里配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并学会使用 ①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②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③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④火势太大,不能从室内逃出,撤到屋顶花园,等待救援;⑤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________,再灭火;⑥因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________,再灭火
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步完善防火措施,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少了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5)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全用电,人走灯灭(或安全用气等)
(2)拨打火警电话119
(3)② 打开门窗会造成室内外空气对流,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火势加大
(4)切断电源 关闭煤气阀门
(5)防止因吸入灼热、有毒的浓烟,造成灼伤呼吸器官或中毒
【解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制定灭火措施,同时应拨打火警电话119;由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当打开门窗时会使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旺;电器失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煤气泄漏应先关掉阀门;在逃生自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
鼻,防止因吸入灼热、有毒的浓烟,造成灼伤呼吸器官或中毒。
【题干】(第二十届天原杯复赛试题)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婵婵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娟娟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3)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__(填“甲”或“乙”)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
化”追求。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2)③④ ②④
(3)乙
【解析】(1)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与氧气接触,但白磷的着火点很低,为40℃,热水可使其温度达到甚至超过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所以铜片上的白磷会燃烧,产生白烟,红磷不会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能达到其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会燃烧。(2)在做探究实验时,必须要有对照实验。实验③和④对比,实验④通人了空气,白磷燃烧,证明燃烧与空气(或氧气)有关;实验②和④对比,主要区别是冷水和热水,证明燃烧与温度有关。(3)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而乙图中的装置不会使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所以乙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题干】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解析】A项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B项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C项是将势能和动能转化为电能;只有D项是通过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题干】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们使用生活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答案】A
【解析】不是只有燃烧才有热量放出,许多其他化学反应也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题干】下列有关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最终将被耗尽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物质
C.煤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煤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题干】(2013·重庆A)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B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是混合物,故A、D项正确;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项错。
【题干】(2013·四川雅安)石油蒸馏可以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系列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答案】C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题干】每年中考试题命题留下的很多稿纸要集中销毁。销毁的方法很多,通常由2~3人将它们烧掉,为了快速、充分地烧掉这些稿纸,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或理由)是什么?简述用燃烧的方法销毁保密材料的优缺点。
误,C项正确。
【答案】在燃烧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用棍类物体挑动燃烧的纸堆(或将稿纸分散摊开同时燃烧或边烧边添加)。其原理是给稿纸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使稿纸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等,缺点是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等。
【解析】本题既考查燃烧的条件,又考查如何使燃料更充分地燃烧。解答此题,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科学分析。
【题干】为减轻大气污染,通常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试推测,该无毒混合气体是( )
A.N2和CO2
B.CO2和NO2
C.CO2和O2
D.CO2和SO2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知,该无毒混合气体应为N2和CO2。
【题干】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土地荒漠化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CO2等增多的缘故。
【题干】(2012·广西南宁)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与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只要将一个太阳能板放在楼顶,就能通过太阳能给家里发电。从化学角度看,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主要优点有(答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可以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作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安全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 2H2+ O22H2O
【解析】(1)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越来越被广泛利用。它的优点很多,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安全无污染等。(2)氢气的燃烧产物为水。
【题干】下列反应中,不是放热反应的是( )
A.Mg+2HClMgCl2+H2↑
B.C+O2CO2
C.CO2 +C2CO
D.2H2+O22H2O
【答案】C
【解析】A项,Mg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热;B项,C在O2中燃烧显然是放热反应;D项,H2在O2中燃烧也是放热反应;C项,CO2 +C2CO是在火炉中煤燃烧很旺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题干】以下说法违背科学事实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
B.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炭是化学变化
C.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是化学变化
D.煤燃烧时产生污染的主要元素是硫和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①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情况:煤炭以碳单质为主;石油以由C、H元素组成的众多有机物为主;天然气以CH4为主。②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蒸馏是利用其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是物理变化。③煤中含有S、N等杂质元素,燃烧时产生大气污染物SO2、NO2等。故选C。
【题干】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
【答案】AD
【解析】A项中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O2,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B项中汽车排放的尾气有CO、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污染物;C项中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SO2、CO、烟尘等污染物;D项中太阳能、风能属于绿色能源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题干】(2012·山东青岛)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电能是由化学能转化来的;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电能才能完成;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A项错误,B、C、D三项正确。
【题干】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2O2CO2 +2H2O
2C4H10+13O28CO2+ 10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
B.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C.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答案】B
【解析】据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燃料进入的速度相同时,液化石油气消耗的氧气更多,故应选B项。
【题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市火力发电需消耗大量的煤炭,热电公司技术研究小组改进燃炉结构,适当增加进风量,将炉内煤粉吹起,使之剧烈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但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了燃料(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进氧量,使燃料(煤)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能源
(2)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会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或开发利用新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解析】(1)增加进风量就是增加了足够的氧气(或空气);将炉内煤粉吹起,也就是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使燃烧更充分,达到节能的目的。(2)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使用脱硫煤、开发利用新能源等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题干】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Ⅱ
天津 82 TSP Ⅱ
哈尔滨 96 TSP Ⅱ
上海 74 NOx Ⅱ
济南 76 TSP Ⅱ
武汉 83 NOx Ⅱ
重庆 98 SOx Ⅱ
贵阳 69 TSP Ⅱ
注:TSP—空气中飘尘;NOx一氮氧化物;SOx一硫的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采用燃煤脱硫技术 ③开发新能源
(2)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呼吸面具
【答案】(1)重庆 ①②③
(2)2CO+2NO2CO2+N2
(3)AB
【解析】(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重庆污染指数最高,并且首要污染物是SOx,因而易出现酸雨。根据污染空气的原因,可采取少用煤作燃料、采用燃煤脱硫技术和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减少酸雨的形成。(2)根据生成物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及反应物是CO和NO的信息,确定生成物是CO2和N2,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3)中C项只能控制温室效应,D项只能减少人吸入的污染物,故此两项不能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有热量放出
C.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其反应条件并无直接关系,即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热量的变化有吸热和放热两种情况,故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题干】(2014·天津)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至被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答案】B
【解析】某些气体可以作为燃料是因为这些气体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题干】(2014·湖北黄冈)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答案】D
【解析】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而不是一种化工产品;人类目前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不可能立即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但可开发和利用其他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题干】(2014·山东烟台)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答案】A
【解析】发射航天飞机是通过燃料的燃烧提供能量,然烧是化学反应;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这三种供能方法都不涉及化学反应。
【题干】(2013·江苏扬州)图是我国能源诲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答案】D
【解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项错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即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为68%+18%+4%=90%,故B项错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会引起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应减少使用,故C项错误,D项正确。
【题干】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 ( )
A.太阳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A
【解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而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且其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烟尘等。
【题干】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的成本
C.避免污染空气
D.铅资源短缺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禁止使用“含铅”汽油,重点在于含铅,人体吸收铅过多会引起铅中毒,铅中毒是一种由于铅的累计吸收而导致的非传染性慢性病。
【题干】下列在生活中获得的能量来自化石燃料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
B.冬天吃火锅时用固体酒精作燃料
C.用电饭煲煮米饭
D.用无烟煤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山芋
【答案】D
【解析】A项是利用太阳能;B项是利用酒精作燃料;C项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D项中无烟煤是化石燃料的一种,故选D。
【题干】(2012·上海)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故A、B两项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而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C项错误,D项正确。
【题干】(2014·安徽)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C
【解析】焚烧秸秆能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但是焚烧秸秆会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等问题,A项不符合;加高烟囱,不会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量,B项不符合;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低碳环保,C项符合;施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D项不符合。
【题干】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是________。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
化氮能发生反应:SO2 +NO2SO3 +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答案】(1)氢气
(2)CH4
(3)NO
(4)C
【解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为最清洁的燃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得X的化学式为NO;化学反应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且放热反应也不只是燃烧,如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
【题干】下列有关木炭、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时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时都有蓝色火焰
C.燃烧后都有CO2生成
D.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
【答案】C
【解析】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两种物质,发生的不是化合反应,故A项不正确;木炭燃烧没有火焰,故B项不正确;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都有CO2生成,故C项正确;木炭不是气体,点燃前不需要检验纯度,故D项不正确。
【题干】能源与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1)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溶于水会形
成酸雨的是_______。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更加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
(2)201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日活动主题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焚烧垃圾
B.开发新能源
C.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D.工业废水排入河中
(3)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换为无污染的气体,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减少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属于氧化物的是甲、乙、丙
D.甲、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22
【答案】(1)CO2 SO2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B
(3)AC
【解析】(1) CO2会引起温室效应,SO2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2)A项,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B项,开发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C项,提倡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D项,工业废水排入河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选B。(3)据图可以知道,反应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则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A项,反应前后分子的总
数由4减少为3;B项,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C项,属于氧化物的是甲、乙、丙;D项,甲、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8)∶(2×44)= 7∶11,故选AC。
【题干】(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
发动机的类型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尾气中CO的含量 尾气中NOx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 1∶15 较高 较高 较高
稀薄燃烧发动机 1∶40 较低 较低 较低
(1)根据上表的数据可知“稀薄”的含义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B.发动机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低
C.发动机混合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D.发动机混合气中氮气的含量低
(2)为何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会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试解释为何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NOx含量也会减少?____________。
(4)某种减少尾气中CO与NOx的方法是使用催化转换器,转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xCO2 +N2(未配平)。若x=1.5,则化学方程式中CO2与N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A
(2)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低,相对来说氧气的比例更高,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3)空气中的N2和O2形成NOx需要较高的温度,稀薄燃烧发动机运转温度较低,不利于NOx的生成
(4)3∶1
【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故选A。(2)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低,相对来说氧气的比例更高,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所以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会减少。(3)氮氧化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而稀薄燃烧发动机运转温度较低,不利于NOx的生成,所以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NOx含量也会减少。(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当x=1.5时,将化学方程式配平,3CO+2NO1.53CO2+ N2。所以化学方程式中CO2与N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
【题干】(2014·广西南宁)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而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
比较缓慢,如食物腐烂、铁生锈等都不是燃烧反应,故A项错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项错误;把木柴架空,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木柴燃烧得更旺,故C项正确;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温度,故D项错误。
【题干】(2014·海南)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
【解析】(2)罩住燃烧的白磷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漫在热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而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故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
【题干】(2013·山东潍坊)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C
【解析】水在灭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A项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故B项正确;室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增大,故C项错误;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隔离可燃物,防止火的蔓延,故D项正确。
【题干】(2014·广东汕尾)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会使空气对流,增加室内氧气的含量,从而燃烧会更旺;B项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或空气),起到灭火的作用;C项错误,燃气发生泄漏时,由于燃气中混有空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D项正确,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减少烟尘和有毒的气体的吸入。
【题干】(2014·辽宁大连)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1)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的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之一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油是______加工的产品,在汽油中可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
这样做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 +2O2CO2 +2H2O
(2)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煤脱硫处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石油 可以节省石油资源(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可以是将煤在燃烧前进行脱硫处理等。 (3)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还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等。
【题干】(2014·重庆A)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开钻,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迈上新台阶。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D.获得氢气成本低
【答案】(1)天然气
(2) 2H2+O22H2O 化合反应 C
【解析】(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一般指煤、石油和天然气。(2)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液氢和液氧),生成物为一种(水),
因此属于化合反应。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因此氢气是理想能源。
【题干】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能
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②④ ③④
(3)防止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解析】(1)铜片上的白磷,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温度(40 ℃),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能够燃烧,其他变量均相同,所以②④符合。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通入空气的燃烧,不通入空气的不燃烧,其他变量均相同,所以③④符合。(3)图丙是在水下完成的,图丁用玻璃板使燃烧装置与外界隔绝,两实验装置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都不会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