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4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4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1 12: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以“林都”伊春的觉醒为例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黑龙江伊春“林都”
黑龙江伊春林区曾有“林都”之称。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所属林区的17个林业局中有12个无林可采,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林区4.9万人需要转岗安置,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等拖欠现象一度十分严重,社会稳定面临考验。
导入:
思考:下列图文材料中伊春林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态破坏影响着国家安全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 : 运用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区域认知: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依据和类型。
人地协调观:运用实例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认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课标要求: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生态退化的概念:
指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
(三)生态退化现象的种类:
自然因素
人为干扰
人口快速增长
工业化进程
(二)生态退化的原因: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物种灭绝
(四)生态退化的特点:
长期渐进的,
具有区域差异性
危害是逐步累积的
(五)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试指出下图中的各种生态退化现象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物种灭绝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你所在省区存在哪种土壤侵蚀问题?强度如何?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结合所在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
生态退化的保护措施
1)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
2) 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生态修复
(一)概念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二)类型
自然修复
人工修复
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完全依靠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
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植树造林
伏季休鱼
矿山修复
封山育林
根据下图请你正确判断生态修复的类型
湿地修复
珠江人工鱼巢修复技术
昔日江苏盐城大丰区斗龙河畔的盐碱荒滩,通过整理水系、疏泼河道、植树造林等多种生态修复措施,交身梅花湾。
自然修复
人工修复
我国的做法: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概述
1.概念: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
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保护对象:
自然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态系统、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是生态保护的最严格措施
四川九寨沟: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川金丝猴
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
(1)国际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2)我国划分: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
4.划分
3,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措施
1)在自然保护区中,对于未经改造或者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2) 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低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健康。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表3.2)。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 立自然保护区2750处,约覆盖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3个。
4.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保护区
1).涵盖多种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保护区
2) 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华南虎
3) 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红树林保护区
人工种植农药
4)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40张)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40张)
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和谐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涵盖多种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 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知识框架】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40张)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40张)
——变式训练1——
1.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并不意味着减小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规模;而因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所以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因过度开垦现象严重,所以要退耕还林还草;因过度樵采现象严重,所以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故选A。
——变式训练1——
读图,完成2~3题。
2.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B.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
C.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D.削减风力、保护农田、吸烟除尘
3.胡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明显,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系统主要靠降水生存,而降水极不稳定
B.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土壤瘠薄,具有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
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解析:第2题,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盆地腹地,主要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A对。森林的美化环境作用多在城市等聚落,B错。涵养水源作用多在河流中上游,C错。保护农田作用多在农耕区,D错。
第3题,胡杨林保护区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处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非常依赖水源分布,但是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B对。主要来源于河水下渗的地下水补给和高山冰雪融水,A错。土壤贫瘠,具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C错。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与生态系统脆弱与否无关,D错。故选B。
——变式训练1——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4~5题。
4.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A.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5.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
,其理由不包括(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C.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D.土地生产能力高
第4题,甲区域森林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区域森林位于河流上游,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对,A错。吸烟除尘、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
第5题,丙是江南丘陵地区、丁是山东丘陵地区,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原因是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水热条件充足,土地生产能力高,丙不是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C符合题意,所以选C。
——变式训练1——
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河1962~1971年间实施了河道渠化工程,将本来蜿蜒的天然河流变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1976年基西米河开始了渠道化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据此完成7~8题。
7.1962~1971年,基西米河渠道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电 B.供水 
C.灌溉 D.防涝
8.1976年基西米河开始了渠道化河道的恢复工程
,其意义有(  )
①增加湿地面积 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增强净化能力 ④增加河流径流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洪泛区”可看出当地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从图中可看出该地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遭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裁弯取直的目的是使水流速度加快,加大了排泄能力,减轻了洪涝灾害,故D正确;发电一般在地势落差大处,而河道弯曲处一般地势较平坦,A错;不裁弯取直依旧能供水、灌溉,B、C错。故选D。
——变式训练1——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第12题,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价值应该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黑龙江省伊春市是著名的“中国红松之乡”,根据图文材料材料回答
黑龙江伊春市是著名的“中国红松之乡”,作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天然的红松是需要几亿年的演化才能生成的,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除此之外森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红松资源的地方,“中国红松之乡”的伊春市,通过完善林区内交通设施等,对林木等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但由于从1948年小兴安岭开发,历经56年的采伐,红松资源锐减。基于此伊春市吹响了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绿色生态进行曲,在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改革、经济转型等方面频有创举。
(1)甲省的简称是;伊春位于大兴安岭的(方位)。(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伊春市能够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伊春市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黑、东南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伊春市能够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6分)
伊春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气候湿润,适合针叶林生长;(4分)
小兴安岭地形以山地为主,一般海拔在500~1000米,最高处为1429米,适合林木生长。(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伊春市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0分)
A.伊春市是著名的“中国红松之乡”,红松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可以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B.具有丰富的红松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C.可以充分挖掘蕴藏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D.完善交通设施,促进林木等资源的深度开发;
E.当地应该减少对红松的采伐,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等。
材料2: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残存于丰林等自然保护区内。由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所属林区的17个林业局中有12个无林可采,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林区4.9万人需要转岗安置,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等拖欠现象一度十分严重,社会稳定面临考验。
(2)结合材料分析伊春林区的生态退化对森林服务功能有那些影响?并指出伊春林区的生态退化会造成什么危害
(2)影响:森林资源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破坏森林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材料4: 伊春是我国森林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的缩影。直到我国采取“天保”工程等森林保护措施,伊春等林区森林退化问题才得到有效抑制。
材料5:“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经历了从限伐到全面禁伐的过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并在丰林建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伊春林区为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材料6: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伊春市境内,区内保存着完整的原始红树林。(如右图)是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最丰富、生物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1500多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0种。
材料7: 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木树林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
材料8: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存了完整的原始红树林,为东北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等调节服务能力。区内开展的生态检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持,促进了森林资源整体恢复进程。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
(1)国家为什么在丰林设立自然保护区?按国际划分,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哪几类区域?
(2)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重要的保护对象有哪些?归纳建设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那些意义?
(1)国家为什么在丰林设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森林生态系统
按国际划分,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拥有那几类区域?
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2)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有哪些?
A.区内的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
B.原始红树林.
归纳建设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哪些?
A.保存完整的原始红树林,为东北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
B.改善区内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能力;
C.利于开展的生态检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持;
D.利于培养伊春民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