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溶液、、、
B.溶液:、、、
C.溶液:、、、
D.的溶液:、、、
【答案】A
【解析】A项,碱性条件下这些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项,与不能大量共存;C项,与、均不能大量共存;D项,的溶液呈酸性,此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
【题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项,和因生成微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和均具有还原性,而在往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们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和因生成难电离的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
【题干】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B.用氨水吸收少量:
C.向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D.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
【答案】B
【解析】在分析选项A时,应该注意到的是把少量的通入溶液中,过量而不足,所以产物不可能是,而应该是故此项不正确.同样对于选项C,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无论是否过量都只能得到沉淀,而不能生成,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在选D中,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不等,两边电荷数也不等,所以D项不正确.只有选项B正确.
【题干】在如图所示点滴板上有四个溶液间反应的小实验,其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反应:
B.b反应:
C.c 反应:
D.d 反应:
【答案】D
【解析】A选项离子反应电荷不守恒;B选项因过量,则还应存在与的离子反应;C选项中是弱酸,应写成化学式;D选项正确.
【题干】下面是检验溶液中有无的实验方案:溶液
方案甲: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三种方案是否严密?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甲方案不能排除的干扰,丙方案不能排除的干扰,故甲、乙方案均不严密;乙方案严密.
【解析】方案甲,如果试液中含有而不含,当加入时同样会产生白色沉淀,并且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故方案甲不严密(干扰).
方案乙: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说明不含,若有、等离子也能被除去.只有含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故方案乙严密.
方案丙:如果试液中含有而不含,当加入足量稀硝酸后,被氧化成,再加入溶液也会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洱淀,故方案丙也不严密(干扰).
【题干】下列有关实验中,用所选用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证明溶液被氧化(溶液)
B.除去中的气体(溶液)
C.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溴水)
D.检验溶液中是否混有(溶液)
【答案】D
【解析】溶液被氧化则生成,遇溶液显红色,故A正确;气体与溶液反应能生成黑色的沉淀,故B正确;能使溴水褪色,而不能,故C正确;溶液也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题干】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
B.钠与溶液反应:
C.溶液与稀反应:
D.向溶液中加入: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B项错误,钠与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再与硫酸铜反应;C项错误,应该是与反应;D正确.
【题干】]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溶液中:、、、
D.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项,不能在强酸性化(pH=1)溶液中大量存在,错误.B项,的溶液是强碱性溶液,、均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错误.D项,与不能大量共存,二者反应生成难电离的,错误.
【题干】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间不能发生反应,在同一溶液中 可以大量共存,A项正确;与可生成沉淀,、可与形成沉淀,B项错误;与、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可与形成沉淀,与可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D项错误.
【题干】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
C.溶液:、、、
D.溶液:、、、
【答案】A
【解析】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A正确;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铜离子、碳酸氢根 不能存在,B错误;银离子与碘离子、硫酸根不能共存,C错误;偏铝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共存,D错误.
【题干】某溶液可能含有、、、、、和.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溶液,得到 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定存在,且
C.、一定存在,可能不存在
D.、—定不存在,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加入足量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含有0.02mol;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则不能含有(与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灼烧后得到1.6g 固体说明溶液中含有0.02 mol;由加入足量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0.02 mol;、是否存在无法判定,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必含有,若溶液中不含、,则含有0.04mol,若溶液中含、,则含有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0.04mol,结合溶液体积(100mL)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且,由上述分析知,正确答案为B.
【题干】下列各组内溶液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表示的是( )
A.氢氧化钠、醋酸 B.氢氟酸、氢氧化钾
C.氨水、硝酸 D.氢氧化钠、氢溴酸
【答案】D
【解析】A中醋酸、B中氢氟酸、C中都是弱电解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只能写成化学式的形式,D中氢氧化钠和氢溴酸都是强电解质,离子反应为.
【题干】平衡常数可反映反应趋势的大小,因而可根据平衡常数来判断离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反应在常温下不 能够自发进行的是(单位略)(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趋势越大,即正反应越容易自发进行.
【题干】某溶液中有、、和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向有、、和四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氨气大量放出、从而使溶液中大量减少.而、和三种离子在加入过量的溶液时虽然都发生了反应,但再加入过量盐酸,又都变为原来的离子.
【题干】常温下,溶液中含有大量、、和,其中,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能将氧化,能和结合成络离子,和由题干中的阳离子(除)都不能共存.
【题干】重金属离子有毒.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的有毒离子为.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无是( )
A.和 B.和
C. 和 D.和
【答案】A
【解析】A项中和甲废液的结合成难溶的,和甲废液的结合成难溶的,从而使甲、乙废液的毒性都明显降低.
【题干】技法一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投入过氧化钠粉末:
B.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C.过量的氨水加入溶液中: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
【答案】B
【解析】A项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为;C项中氨水不能溶解,应为;D项中过量时转化为,应为.
【题干】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会导致待测 碱液浓度偏低的操作是( )
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锥形瓶放碱液前有少量蒸馏水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答案】A
【解析】导致耗用酸液体积偏小的操作会使测得碱液浓度偏低.A中碱液被稀释,耗酸量减小;B中酸液被稀释,所用体积偏大;C项待测液中碱的物质的量未变,对滴定结果无影响;D中导致耗用标准酸液偏多.
【题干】某溶液中含有①、②、③、④、⑤等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A.①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后,和水反应:;和反应,转化为,被氧化为,只有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题干】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沉淀丙可能是______,如何用化学实验确定其成分_____.
(3)综合上述信息,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
【答案】(1)(2) 或和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振荡,若沉淀全部溶解,只含有,若沉淀部分溶解,则为二者的混合物
(3)、、、
【题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必须用待测液润洗2~3次
B.滴定操作中,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用10mL的量筒量取8.58mL的稀盐酸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C
【解析】10mL的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故不能量取8.58mL 的稀盐酸.
【题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和因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A错误;、、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B错误;与因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而不能共存,D错误.
【题干】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
B.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
D.明帆溶液中滴入溶液使恰好完全沉淀:【答案】A
【解析】浓硫酸与氯化钠共热只能生成气体,不会生成,B 错;磁性氧化铁为,为固体难溶物,在方程中应写成分子式形成,C错;明矾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2mol 消耗 2 mol,生成 2 mol,同时2 mol提供4 mol,与1 mol 作用生成,D错.
【题干】在含有的中性溶液中,还可能存在、、、、五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①原溶液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澄黄色②向橙黄色溶液中加溶液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
由此推断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原溶液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推断溶液存在和;由向橙黄色溶液中加溶液无沉淀生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由于溶液中存在,故不存在,综上所述应选D.
【题干】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溶液中
B.往溶液中滴入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固体加入到过量的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溶液仍为无色;B项,,淀粉遇,溶液变蓝;C项反应后变为和的混合溶液,溶液仍为无色;D项:,由于加入少量溶液,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仍呈紫色.
【题干】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酸性介质中氧化:
C.等物质的量的、和溶液混合: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
【答案】C
【解析】与混合时四种离子均参与反应,A项正确;酸性条件下,可被还原成,被氧化成,B项正确;C项中三种物质混合后,与先发生反应,错误;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放电过程中会转化为,则充电时转化为,D项正确.
【题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以分离和两种固体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该方案的明显失误是因为某一步设计不当而使分离产 物不纯,该步正确的方案应是__________.
(3)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和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__的质量.
【答案】(1)(2)步骤⑥应先在滤液中加过量盐酸,然后再蒸发结晶,得固体C(3)沉淀A’'或固体B.
【解析】(1)要分离和两种固体混合物,据已设计的合成路线可知,加入过量溶液,完全转化成沉淀.将沉淀洗涤,与盐酸反应后经蒸发干燥得到的固体B为.
(2)加入过量溶液后所得的滤液中有和,直接加热蒸发结晶所得的固体C(氯化钾)中混有,因此步骤⑥应先在滤液中加过量盐酸,将完全转化为后,再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3)固体B()中的所有钡离子全部来源于原混合物,因此只要测得固体B或沉淀A’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钡元素的质量守恒即可确定的质量分数.
【题干】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胶体粒子及副产物.制备流程图如图所示.
已知: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作用有.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梓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沉淀,为制得,后续操作步骤是______.
(3)由溶液B制得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其原因是______.
(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得产物中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的的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________g(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不必要用到的有____(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⑤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AB(2)抽滤、洗涤、灼烧(3)在气氛下,可防止被氧化(4)不能 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易透过滤纸(5)0.7350 ③⑦(6)偏大
【解析】(1)结合已知信息可知,用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既可以去除铁皮表面的油污,又可以溶解镀锌层.(2)由到,后续的操作步骤是抽滤、洗涤、灼烧.(3)持续通入,是为了防止被氧化.(4)抽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 太小的沉淀.(5)0.7350g的固体需要用电子天平称量,直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必要用到移液管和量筒.(6)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说明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
【题干】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为原材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和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和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 g,12.7 g和 1.3 g.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另含有、、、、、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 ~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溶液、石灰乳和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_____.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
【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2)石灰石(3) 、、(4)
(5)
【解析】(1)步骤Ⅰ前,将β-锂辉石粉碎成细颗粒,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物质间充分反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由于酸性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离子为、、、、,根据提供的、、、、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降低溶液的酸性,以除去、等离子;(3)步骤Ⅱ中,加入适量的溶液,可把氧化成,再加入石灰乳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生成的和原来溶液中的、;(4)步骤Ⅲ中,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加入碳酸纳溶液,与生成碳酸锂沉淀,离子方程式为;(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为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