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鸟的天堂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鸟的天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1 15: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园地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祖国处处有美景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