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导入新课
你了解老北京的人力车夫吗?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作者简介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小说的地方特色。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20世纪20年代,在北洋军阀统治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也不例外。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老舍出身于贫苦的市民家庭,从小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
创作背景
这篇小说的故事原型是:有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另外一个车夫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趁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老舍便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创作出了《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勤劳、纯朴、善良的破产青年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凭着勤
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
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作品简介
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不得不再次从头开始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
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
理想彻底破灭。
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
维持生计。
内容提要
第一至二章:祥子的“一起一落”
祥子拉车→攒钱买车→买上新车→连人带车被抓→祥子趁乱逃跑
第三至十二章:祥子的“二起二落”
祥子卖骆驼→大病一场→怒辞杨宅→被虎妞引诱→上曹宅拉包月→被孙侦探敲诈
第十三至二十四章:祥子的“三起三落”
重回车厂→与虎妞结婚→再次买车→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走向堕落
内容导图
祥 子
老舍把祥子这样的“小人物”写活了。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
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
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主要人物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虎妞
原本与父亲共同经营人和车厂,管人、收账、喝酒、赌钱;引诱祥子后假装怀孕,欺骗祥子与自己结婚;为与祥子在一起,和父亲断绝关系,和祥子出去租房住;趁二强子急于用钱卖车时,为祥子低价买了车。后因难产而死。性格上大胆泼辣、粗俗凶悍、好逸恶劳、
善玩心计、充满市侩习气。
小福子
小福子在母亲去世以后,为了养活酗酒的父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被迫嫁给一个军官,又遭遗弃。回到家时,被丧失了人性和“父性”的二强子逼迫为娼以养家糊口,后自缢而死。小福子的一生,也许就是那些长得有些模样的大杂院里的女孩的写照,她们没有过错,但是从她们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是一个善良、有爱心、不善表达、勤俭的女性
形象。
小说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作品主题
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
方法指导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马克思读书,也常在书上画线,在书边空白地方画些记号。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中说:“画横线的方法使他能够非常容易地在书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了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准的记忆。”
圈点勾画时要注意:
1.要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符号要简单明了,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要固定;
2.圈点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优劣之处;
3.要根据阅读目的圈点勾画。阅读目的不同,圈点的重点也应不同。比如,第一遍预习,重点应是勾画出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标出段落序号,画出段落中心句或文章论点等等。
4.圈点勾画符号要正确,线索要清晰,保持书面整体清洁美观。
批注,“批”即批语,也指品评,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或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法、作者思路、遣词炼句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批注时应注意:
1.对难解的字词,应查找有关工具书后注释,要准确明晰,切忌主观臆测,凭印象、想当然;
2.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要反复阅读,经过认真思考,比较分析,揣摩体味后才着手批注;
3.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作出评价。对所圈点出来的重点,或一语道破,说出自己的见解或感受,或联系上下文内容,作出融会贯通的理解;
4.批注要和圈点勾画相结合,书写位置须与圈点的词语、句段的位置相对应。要是评语太长,可在书页中加附批注的纸条。
应
1.课后运用“圈点与批注”法,再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分小组完成探究任务:
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专题二:探寻悲剧原因
专题三:话说“洋车夫”
专题四:品析“京味儿”
课后作业
2.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自主阅读推荐:《四世同堂》《茶馆》。
中考链接
(2021四川达州)《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
示例: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从假装怀孕到最后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
小福子:祥子兴高采烈地去白房子找小福子,但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
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度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他救不了他,他仅仅是能给他一线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
自主阅读推荐《红岩》
该书共三十章,讲述了解放战争胜利前夜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战斗。当时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胜利进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已被全面包围,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作者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我党的地下活动、城市学生运动以及
农村武装斗争这四条线交织成一
个整体,以狱中斗争为主,叙写
了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在狱中进
行绝食斗争、为龙光华开追悼会、
狱中联欢、策划逃狱等情节,生
动地描绘了一幅英雄群像图。
内容导图
艺 术 特 色
1.《红岩》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2.结构宏伟而严谨,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又富于变化。
3.此外,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自主阅读推荐《创业史》
《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作者在《创业史》中使用了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他把农业生产化运动,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进而写出历史演进的趋势,而非仅仅就合作化去写合作化。梁生宝是新人物的
代表,作品着重反映了他
的成长以及逐渐在蛤蟆滩
上发生影响力并掌握话语
权的过程和姚世杰、郭世
富等以前蛤蟆滩上的能人
们逐步丧失影响力和退出
权力结构的过程。
柳青(1916—1978),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
艺 术 特 色
1.宏伟结构与精细描写的结合。 粗放的笔势勾勒背景:作者按照史诗巨著的要求建构作品的框架,如第一部前有题叙,后有结局。题叙上溯历史渊源,铺染了宏大的背景。绵长的笔锋描绘心理、细节、场景,如梁三老汉训子。
2.叙述和议论的结合。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对事物
的评价,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物的剖析,化为哲理性
的议论,或者融化于情节之中,或者直接站出来面对
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抒情议理,表明自己鲜明的倾向性。
3. 时代精神与地域风情的结合。如书中对黄堡镇
集市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