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概述:战前:20世纪初,世界已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加剧竞争和冲突,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一战:1914-1918年,摧毁欧洲四大帝国,改变列强力量对比
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意志之上的暂时稳定的国际格局
主线:世界体系的崩溃和重建第12课 大战的爆发和过程 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二、大战的结束1、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大战结束原因各交战国人民反战运动高涨
美国参战,增强协约国实力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大战
奥地利投降,同盟国实力削弱
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2、大战的影响
性质: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影响:
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损失
大战摧毁了欧洲四大帝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欧洲衰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崩溃,英、法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美国和日本则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在“一战”影响下,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相继爆发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刺身亡普林西普(1894—1918),塞尔维亚人,受过塞尔维亚秘密团体“黑手社”的训练。黑手社,1911年成立于贝尔格莱德,目的:实现民族理想,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其社章刻有一幅骷髅图、一把匕首、一颗炸弹和一瓶毒药,并题有“不统一,毋宁死。” 普林西普桥萨拉热窝事件各大国参战时间表(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 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下令总动员。
8月1日????法国实行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宣布英德处于战争状态。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世界经济史〉战争改变国际格局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第1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背景:
一战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既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2、时间:
1919年1-6月
3、出席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美、英、法主导和会进程
4、大国图谋: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力图维持英国霸权地位,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
日本要夺取德国在山东特权,扩大在中国的侵略5、结果
(1)缔结《巴黎和约》
签订对德和约,史称《凡尔赛和约》,包括国联盟约和对德和约两部分,将战争罪责都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进行严惩
战胜国同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缔结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欧洲的政治秩序暂时得到稳定凡尔赛体系的内部矛盾:矛盾重重,不能持久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加剧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以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凡尔赛体系的性质凡
尔
赛
和
约对
奥
和
约对
匈
和
约对
保
和
约对
土
和
约1919年6月、9月、 11月,1920年6月、8月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新秩序(2)成立国际联盟
倡导建立: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
奠定基础: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制定了国际联盟盟约
成立时间:1920年1月
主要机构: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
主要使命(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
性质: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缺陷:自身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以至无法有效维护和平
结果:30年代后期,名存实亡League ofNations 作为一个以国际合作来取代危险的均势、建立国际公正和和平的努力,国联失败了。但是它体现了一种进步的国际秩序理念;而且在削弱鸦片贸易、帮助落后国家改善卫生条件、收集全世界劳工和贸易资料、主持公民投票、编纂国际法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成绩。——体现了人类从互相争夺、互相防范、互相利用到互相协调、互相合作的历史。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1、背景
战后亚太地区新的政治秩序仍未建立,英国、美国、日本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由美国发起召开
2、时间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3、参加国家
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4、内容
签订《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保证英日法美四国在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与和平关系
签订《五国海军协定》,美英日法意的海军主力舰吨位之比为5:5:3:1.75:1.75,提升了美国海军实力,英国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
会外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的部分权益受到保护
签订《九国公约》,保证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削弱日本在华势力;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以及关税自主等要求未被采纳5、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英国 日本美国激 化不 可调 和由于自身实力下降,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必然同日本的继续扩张发生冲突扩张野心遭到英美的遏制和中国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不会改变,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协调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华盛顿体系的性质:是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召开的,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华盛顿会议四
国
条
约五
国
条
约九
国
公
约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战后世界秩序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相同点:
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特色的一系列条约
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新的国际体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不同点:
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个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干涉苏俄是会议的一个主题
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激化,英国、美国、日本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不同原因:
背景不同:巴黎和会是在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间的力量对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者的恐慌等情况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则是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威胁了美、英等的利益,海军军备竞赛日益严重并引起各国人民反对的情况下召开的
主要目的不同:巴黎和会为解决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华盛顿会议则为解决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操纵会议的国家不同:巴黎和会由英、法、美等国控制和主导;华盛顿会议则由美国控制和主导三、战后世界1、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世界霸权遭到美国的挑战
经济:
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
政治:
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矛盾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
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正式形成2、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
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大变动:
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崩溃
波兰得以复国,中欧地区小国林立一战对欧洲的冲击经济衰落:交战国经济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低于战前;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减弱
政治危机: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战争后期和战后,欧洲发生一系列革命运动;人们对民主、自由观念产生怀疑
国际关系: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是20世纪人类第一次大搏之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
进步性:
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
建立了国联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缺乏有限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产物的国联,既缺乏大国的参与,也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缺乏普遍性和有效性
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对德国的残酷掠夺和严厉制裁,使其滋生强烈复仇主义情绪,成为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产生新矛盾,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日趋尖锐
无视殖民地人民要求,继续维护殖民体系
对苏俄采取排斥的态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凡尔赛体系:
欧洲政治新秩序《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
军备条约》
《解决山东问题
悬案条约及附件》
《九国公约》华盛顿
会议华盛顿体系:
太平洋地区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战后世界公 理和 平强 权战 争
“他们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制造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劳合·乔治曾孙女
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凡尔赛对德和约》
(含国际联盟盟约)
对奥匈土保的和约巴黎和会
法国总理
克列孟梭英国首相
劳合·乔治
美国总统
威尔逊 “三巨头”操纵世界 伍德罗·威尔逊 十四点计划 1、以公开的方式订立公开的和平条约
……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
5、尊重人民的意愿,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
14、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保证大小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双方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一样的。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既没有胜利,也没有惩罚。” “我一生所有的恨全部给了德国。撕碎德国这只肥猪! ”“必须战胜德国,但不是毁灭!那……没有任何好处。”美国总统
威尔逊
英国首相
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
克列孟梭
占领莱茵兰、萨尔区、分割德国所有殖民地、摧毁其军事防御、索赔440亿英镑(2200亿美元)……对德国的制裁领土:德国失去1/8领土和1/10人口。
殖民地: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
军备:德国废除征兵制、取消总参谋部、陆军人数保持在10万以下、不得配置重炮和坦克、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只能拥有少量军舰、不得建立空军。
赔款:由战胜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 。 《凡尔赛和约》作者:RR·帕尔默(美) “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领土:德国失去1/8领土和1/10人口。
殖民地: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
军备:德国废除征兵制、取消总参谋部、陆军人数保持在10万以下、不得配置重炮和坦克、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只能拥有少量军舰、不得建立空军。
赔款:由战胜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 。 《凡尔赛和约》 “屈辱的和约象一把利剑刺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 “巴黎和会没有摧毁德国旧制度的根基,旧官僚、旧军队和容克贵族继续掌握军政大权和经济命脉,军国主义传统也被保留下来。” “把条约撕成碎片!重新获得德国失去的一切!” 顾维钧山 东1914年日本出兵山东 “如果国联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牺牲中国的一小部分领土或许是值得的。” ——威尔逊1、为什么“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这种悲惨的源头是什么? 2、为什么这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为什么会“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 “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
我暗自想象着……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
(《顾维钧回忆录》)国际联盟国联的机构与机制全体大会
全体会员国组成,代表不常驻总部
理事会(行政院)
初:4(常任)﹢4(非常任);后:6﹢4
有权开除会员国 秘书处
常设事务机关,秘书长经大会同意由理事会任命
国际常设法院
设在荷兰海牙《国际联盟盟约》序言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确立正义并遵守根据条约所产生之一切义务。
——《国际公法参考文件选辑》
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端,势将决裂者,应将此事提交仲裁,或法律裁判,或交行政院审查,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之裁决或法律判决,或行政院报告三个月以后不得从事于战争。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或第十五条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不论其为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往来。 国际联盟的评价(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它在促进国际合作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为战后经济复苏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毕竟它是世界市场形成后建立国际协调机构的第一次尝试,如何协调各国利益和建立怎样的体制和机制应对各种矛盾是前所未有的课题,在前无先例,而且各国利益众口难调的情况下,能取得到如此成就,应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国际联盟的评价(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为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开创了用民主和非暴力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尽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方面,它的实质性作为不多,效果也有限,但是它还是为世界赢得了近20年的国际和平环境。
毕竟它是巴黎和会的产物,带有明显帝国主义印记。国际联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列强的利益和意志,如《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事实上等于把这些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如日德意发动侵略战争时,实行牺牲小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国际联盟的评价(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国家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不仅开始打破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而且在国际联盟中倡导不论大国小国和穷国富国都有相同的表决权,顺应了世界民主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具有不可忽略的开创性意义。尤其是它首创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为探索稳定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毕竟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在对战败国制裁基础上,而且是仓促上马的国际组织,在普遍性和权威性方面有先天的不足,在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地方,比如 “全体一致”的决议程序;没有维护和平的军队;没有强力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等问题。但是,无论如何说,国际联盟的出现,是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大进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还规定:“1911年7 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五国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
(单位:万吨)以下是选自《九国公约》的有关材料: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利,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久长,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实行者。
——《九国公约》 战争中,英帝国投入兵力950万,其中600万出自英国本土。在战争中英军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英国在国外的投资损失1/4,这些投资总额在战前达到40亿英镑,占国际投资总额的41%。英国还不得不向美国借债,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到1922年11月,英国共欠美国债款达47亿美元。英镑地位发生动摇,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战争中,英国被迫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转而实行对经济的直接控制。此外,英国损失船只900万吨位,海军力量遭到重创,商船能力也下降1/3……
——齐世荣主编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在本法令中,“自治领”一语是指下述自治领中的任何一个而言,即加拿大自治领、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自治领、南非联邦、爱尔兰自由邦和纽芬兰。……在本法令生效后由某一个自治领议会所通过的任何法律和任何法律规定,均不得因它们与英国法或联合王国议会的任何现行的或以后的法令规定……相抵触而无效或不能适用……
——威斯敏斯特法(1931年12月)英联邦(British Commonwealth)的一些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