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2课时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2课时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1 16: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 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三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2)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于认识区域的位置与分布、环境与发展两部分学习内容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
一、导入新课:(3分钟)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三自主学习(15分钟)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同学们,整个长江三角洲龙头在哪里 你知道“船出长江口”谜底吗?由谜语导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大屏幕展示,师生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结合图7-32、7-33,分析(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国内和国际地位?(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结合幻灯片,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点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小组内交流,结合60页-62页教材学生小组讨论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找出难点到合作环节共同探究解决 提问猜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位置特点及交通位置优势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梳理本节知识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评价小组学习效果
四、合作探究(15分钟)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五、课堂小结(2分钟)六当堂检测(5分钟)七反馈评价(3分钟) 学生两两互相谈本节课所获知识学生代表评出优胜小组、学生完成练习册知识梳理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