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怎样的?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 池塘生态系统除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复习回顾
观察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草
吃草的鸟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活动
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各种生物利用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草
吃草的鸟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绿色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草 兔 狐 虎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
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
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写食物链注意的事项
1、从生产者开始写起。(起点是绿色植
物,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
2、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
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
3、一般不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写出食物链:
1、浮游植物、磷虾、蓝鲸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淤泥”
(注:海洋食物链,就其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放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例如浮游植物类等)转换到放牧的食草动物中,并以食活的植物为生,顶端是以食肉生物为最后的终点。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浮游生物)”。第二种形式是腐败或腐质食物链。这一食物的转移方式是从死亡的有机物开始,得到微生物,并以摄食腐质的生物为生的捕食者为最终点。)
浮游植物→磷虾→蓝鲸
树→蝉→螳螂→黄雀
浮游植物→小虾→小鱼→大鱼
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绿色植物、老鹰、食虫鸟、害虫。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老鹰 食虫鸟 害虫
B、害虫 食虫鸟 老鹰
C、食虫鸟 害虫 老鹰
D、绿色植物 害虫 食虫鸟 老鹰
D
食物网
图中吃草的只有昆虫吗?昆虫只是蟾蜍的食物吗?
由此可见,生物的食物链不是单条的,而是错综复杂的。
多条食物链由于食物关系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下列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4
猫头鹰
蛇
蟾蜍
食草的昆虫
草
蜘蛛
吃虫的鸟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食物网中蜘蛛和蟾蜍的关系是 。 3.与猫头鹰相关的食物链共有 条。 4. 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的数量可能是 。 5.如猫头鹰全部迁走,其它动物中数量可能明显减少的是 。
4
捕食,竞争
4
先增多后减少
蟾蜍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生产者
消费者
消费者
食物链
食物关系
食物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消费者
食物网
食物关系
食物关系
本课总结
讨论水族箱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
活动
1、水族箱中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2、水族箱中各种植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流动?
4、各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他们的生命活动?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各种动物从植物的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
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能量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之间流动。
不能,一部分能量在流动中损失。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能量的源头
②总能量
③流动形式和渠道
1、能量来源:
2、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
的全部太阳能。
4、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十分之一定律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明确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就得吃掉10kg鱼,10kg的鱼则要吃掉100kg的浮游动物,100kg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说,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10kg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体重。
能量金字塔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
生物体的数量愈少,
储存的能量也愈少,
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
生物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最少消耗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
最大消耗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消费者
食物链
食物关系
食物关系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消费者
食物网
食物关系
食物关系
本课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是有机物中的重要成分,碳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
2、与生产者比较,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3、生物体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动物以绿色植物为
食,这些含碳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
生产者可以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而消费者只能利用生产者光合作用合成的含碳有机物。因此,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工厂生产、居民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大气中的CO2
燃
烧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植物
动物
摄食
微
生
物
的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联系
范围
特点
物质形式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项目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形式循环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全球性
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圈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
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靠
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体
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
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生物富集
1.概念: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以DDT为例
富集1.3 万倍
富集17万倍
富集833万倍
富集66万倍
浮游生物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1.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本课总结
巩固练习
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狼 B.羊 C.草 D.光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
A.反复循环的 B.单向运动的
C.逐级递减的 D.逐级递增的
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羊 B.禾本科植物 C.狼 D.鼠
C
D
A
B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始点是( )
A.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B.消费者捕食植物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 D.太阳照射生态系统
5、以下四幅图表示的是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关系,每幅图最下面的一层为生产者。若要表示“草 → 蝗虫→ 蟾蜍→ 蛇”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合理的图是( )
A
B
C
D
A
C
6、假定在一个草原中,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上升后有下降
7、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物体内化合物中的碳,变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不是通过(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生物的呼吸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D
A
8、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 年的 315 ppm 转变至 2000 年的 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改变的原因( )
A. 野生生物的灭绝 B.植被遭受破坏
C.臭氧层的损坏 D. 全球气温增高
9、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 食物中的碳 B. 有机物中的碳
C.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 土壤中的碳
B
C
10、看图回答问题
这是____元素的循环。
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过程
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腐生细菌、真菌等
CO2
O2
C
B
A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①
②
③
④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