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
一、选择题(共16题)
1.马铃薯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Al B.O C.N D.Ca
3.世界卫生组织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我国采取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控烟措施。吸烟有害健康,我国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非吸烟人口就多达7.4亿。烟雾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C10H14N2)和焦油,这三种物质被称为香烟的三大杀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生活中应拒绝毒品
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
③吸烟对他人无害
④“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
⑤在尼古丁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⑤
4.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奶类、虾皮、豆类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B.铁、锌、锡、碘、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吸烟会危害身体健康
D.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5.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将少量小苏打加入面点烘焙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C.将霉变大米反复淘洗后煮食 D.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等
6.食用葡萄前要清洗干净,图1所示是一种清洗的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清洗干净后,建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B.葡萄富含的营养物质有糖类、维生素等
C.冲洗过程中,面粉由于溶解在水中而被洗掉
D.用面粉清洗葡萄皮上脏东西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7.“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菜肴中放入加碘食盐 B.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
C.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D.食品中添加过量亚硝酸钠
8.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发生变化
B.霉变的食物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C.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D.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9.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工程。“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 ③改善酱油的味道 ④增加黑色素 ⑤减少厨房污染物 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食物中含钙量最低的是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A.A B.B C.C D.D
11.一次冰雪之行,体验多种风情!哈尔滨冰雪季旅游已经拉开帷幕.饱了眼福更不能亏了肚子!我们道外区更是哈尔滨的“美食担当”!下列知名的老道外美食中富含糖类的是( )
A.光头饼 B.老式熏鸡
C.烤鸡蛋 D.麻辣豆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汽油除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13.下列河南特产中能为人体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A.新郑大枣 B.道口烧鸡 C.灵宝苹果 D.原阳大米
14.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生活的认识 B.化学与安全
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②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③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①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②进入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③稀释浓硫酸时要先放水,再放浓硫酸
C.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D.对概念的理解
①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钙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 ②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③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②只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③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A.A B.B C.C D.D
15.葡萄糖在体内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6.下列实验不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50mL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50mL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溶于水
B 将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 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铁比铜活泼
C 苹果片上滴加碘水 苹果片表面变蓝 苹果含淀粉
D 向某无色溶液滴加石蕊 溶液变红 无色溶液是盐酸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类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控制。
(1)食盐(NaC1)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3克。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______克。
(2)市售的麦片中含有极微量很细的铁粉,胃液中含有盐酸。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食用这样的麦片后铁在胃里溶解的原因______。
18.化学科学已经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和饮品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可预防坏血病
B 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C 霉变食物加热后可以食用
D 人体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引发肥胖
(2)空气质量指数是依据常规检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到,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
(3)液氯(Cl2)曾用于天然水的杀菌消毒。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实验中MnO2可以用高锰酸钾等物质替代,标出高锰酸钾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_________。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代人熄灭酒精灯时,采用灯帽盖灭的方法,采用的原理是_________。
19.2017年6月21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寓意:炎热将至。
(1)俗语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东北人比较爱吃的面有打卤面和炸酱面等,打卤面中的卤一般为茄子肉丁或尖椒肉丝,这两种卤中富含的较多的营养素是(除水外)____,除此之外卤子中往往比普通菜中加入的食盐更多,食盐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_____。
(2)夏至是多种春播作物追肥的重要时期,为使辣椒、茄子等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且增强抗旱能力,需要追加的一种化肥是____,此肥料中____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____元素是蛋白质、酶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高温、潮湿的夏天是病虫多发的季节,所以菜农还常常再施加氯化钾,它不仅能促进作物生长,还能保证____,增强____。
20.如表是100 g某品牌板栗的部分营养成分。
总热量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钠 维生素C
1 016 kJ 5.1 g 11.3 g 19 g 4.6 mg 3.3 mg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六大类营养素,上表中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的是________。
(2)假设该板栗中的钠元素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则100 g该板栗中,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21.新华社北京2021年5月15日电: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1)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煤油等。
①氢气目前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______(填字母)。
A.制取成本高 B.产物无污染 C.燃烧热值高
②为使煤油充分燃烧,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______。
(2)长期驻留空间实验室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骨钙丢失。通过航天食品摄取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有利于维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
①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字母)。
A.脱水米饭 B.鱼香肉丝 C.冻干水果
②可在航天食品中添加______(填字母)来补钙。
A.C12H22O14Ca B.FeC6H6O7 C.KIO3
(3)舱段建造使用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是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SiC)复合而成。
①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
②制取SiC的反应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SiO2是由Si原子和O2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C.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
2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血红蛋白含有亚铁离子,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的作用,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查阅资料】
①可与溶液反应,从而溶液会显红色,且的浓度越大,溶液红色越深;而遇溶液不会显红色。
②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③稀硝酸可以将氧化成。
Ⅰ.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并探究的作用:
①加入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 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
B 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
C 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②加入新制氯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药品说明书中“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Ⅱ.乙同学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反应原理为。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中,配制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经换算,用去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0.32mg。请回答:
④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 蒸馏水 B 稀盐酸 C 稀硫酸 D 稀硝酸
⑤本实验所用固体药品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海水晒盐是氯化钠的主要来源,海水中还含有和等物质,如图是以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马铃薯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马铃薯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选:A。
2.D
【详解】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D。
3.C
【详解】
①毒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生活中应拒绝毒品;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正确;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吸烟会导致他人被动吸烟;④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结合,使蛋白质失去和氧气结合的机会,导致人缺氧窒息,“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⑤,在尼古丁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选C
4.B
【详解】
A、奶类、虾皮、豆类中钙元素含有丰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锌、碘、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锡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吸烟会危害身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氟元素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A
【详解】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制作面点,使面包等松软可口,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健康不利,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不符合题意;
C、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淘洗煮熟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清洗干净后,葡萄皮也可以食用,建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葡萄富含的营养物质有糖类、维生素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冲洗过程中,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用面粉清洗葡萄皮上脏东西时,面粉将葡萄上脏东西吸下来,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A、菜肴中放入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符合题意;
B、塑化剂有毒,不能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不符合题意;
C、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能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在食品中添加过量亚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霉菌毒素,在加热的条件下,霉菌毒素很难分解,不易转化为无毒的物质,所以霉变的食物不可继续食用,选项错误;
C、动植物体的腐烂是动植物中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速率较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D、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碱性溶液时,溶液的碱性因为水的稀释而减弱,测出的溶液的pH偏小,选项错误,故选C。
9.D
【详解】
食品或药品中的钙、碘、铁等指的是元素,它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如亚铁离子更容易被吸收.
故选D.
10.B
【详解】
青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含钙量很少,低于牛奶、豆类、海产品等。故选B.
11.A
【详解】
A、饼中富含糖类,符合题意;
B、鸡肉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不符合题意;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豆芽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
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故正确;B、汽油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错误;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错误;D、甲醛水溶液有毒,不能做食品的保鲜剂,故错误。故选A。
13.B
【详解】
A、新郑大枣富含维生素,错误;
B、道口烧鸡富含蛋白质,正确;
C、灵宝苹果富含维生素,错误;
D、原阳大米富含糖类,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A中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的大脖子病,不会预防贫血;C中不能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钙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因为盐酸会和氧化钙及其碳酸钙都反应;D中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反应物还必须是单质和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一氧化碳。故选B.
15.D
【详解】
生物体中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的过程实际上是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选:D。
16.D
【详解】
A、向50mL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50mL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正确;
B、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生成铜,说明铁比铜活泼,正确;
C、碘遇淀粉变蓝,故正确;
D、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只能说明显酸性,不一定是酸,故错误。故选D。
17. 5.85
【详解】
含有钠元素的食盐的质量;
铁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8. ABD O3(或臭氧) H2O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或者空气)
【详解】
(1)A、维生素可以预防坏血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如易患结石等,选项说法正确;
C、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化学性质稳定,即使霉变食物加热后也不可食用,选项说法错误;
D、人体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引发肥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2)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故填:臭氧。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锰原子、4个氯原子,所以2R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即R的化学式为H2O;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KMn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7价。故填:H2O;
(4)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硫燃烧时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熄灭酒精灯时,采用灯帽盖灭的方法,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开;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19. 维生素、蛋白质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磷铵 氮 磷 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 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
【详解】
(1)打卤面中的卤一般为茄子肉丁或尖椒肉丝,尖椒中富含维生素,肉丝中含有蛋白质,故这两种卤中富含的较多的营养素是(除水外)维生素、蛋白质;食盐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2)氮肥主要是促使树木茂盛,增加叶绿素,加强营养生长;磷肥能使树木茎枝坚韧,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并能使树木生长发育良好,多发新根,提高抗寒、抗旱能力;为使辣椒、茄子等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且增强抗旱能力,需要追加的一种化肥是磷铵,此肥料中氮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磷元素是蛋白质、酶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高温、潮湿的夏天是病虫多发的季节,所以菜农还常常再施加氯化钾,它不仅能促进作物生长,还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
20. 糖类 100 g该板栗中含有4.6 mg钠元素,则氯化钠的质量为4.6 mg÷×100%=11.7 mg
答:氯化钠的质量是11.7 mg。
【详解】
(1)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
(1)糖类、油脂、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故填:糖类;
(2)100 g该板栗中含有4.6 mg钠元素,则氯化钠的质量为4.6 mg÷×100%=11.7 mg
答:氯化钠的质量是11.7 mg。
21.(1) A 增大煤油和氧气接触面积
(2) B A
(3) 铝的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层薄膜,阻碍了铝的进一步腐蚀 C
【解析】
(1)
氢气目前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原因包括氢气制取的成本高、氢气的存储和运输困难等。产物无污染和燃烧热值高,属于氢气的优点,故选A;
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足够多的氧气,且氧气和燃料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故填增大煤油和氧气接触面积;
(2)
脱水米饭含有糖类,鱼香肉丝中的肉类富含蛋白质,冻干水果富含维生素,故选B;
需要补充钙元素,则添加剂需要含有钙元素,C12H22O14Ca中含有钙元素,FeC6H6O7中不含钙元素,KIO3中不含钙元素,故选A;
(3)
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氧气和铝的接触,抑制了铝的进一步氧化腐蚀,故填铝的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层薄膜,阻碍了铝的进一步腐蚀;
A、二氧化硅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
B、反应前碳元素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合价改变,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故C正确;
故选D。
22. BC 将氧化成(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服用可防止药品中的被氧化成(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C 不能
【详解】
(1)Ⅰ.①加入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可能是由于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故选BC。
②加入新制氯水的作用是将氧化成。
③红色溶液中加入Vc后,溶液褪色,说明Vc可以防止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
Ⅱ.④稀硫酸可以和样品反应,不能和高锰酸钾反应,故选C。
⑤本实验需要固体的质量为10.00g,而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
(2)①由图可知,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②到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