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课 文明的聚会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什么感觉
时间倒退500年
作为中国人的你,能吃上辣椒吗?
一、辣椒——远方的客人
材料一:辣椒原产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进入中国,即隆庆-万历年间。……辣椒在亚洲的传播与葡萄牙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有 3 条路径:一是华北路线:浙江-江苏-山东,山东往北、往西传播;二是长江路线:沿长江西上,经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 再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陕西、云南、广西、广东传播;三是福建路线:传播速度非常缓慢, 与台湾路线在福建交汇。
——整理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邹学校,朱凡
问一: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辣椒传入中国的背景是什么?了解辣椒传播路线。
辣椒 时间:
背景: 入中国路线: 中国内部传播: 入中国
明中后期
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②葡萄牙、西班牙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将辣椒也带到了中国;③西学东渐等。④从国内看:国家政策——隆庆开关的推动,甚至从深层次讲跟当时海盗也有一定关系。
陆路——西亚至新疆;海路——西、葡两国
华北路线;长江路线;福建路线
新航路开辟
材料二:
“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秋深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收子待来年再种。”——康熙·陈淏子撰《花镜》
辣椒“味辛,温,无毒。”——明末·姚可成《食物本草》
“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刊行)
“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康熙(1721年)《思州府志》
“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逛夫舌耳,非正味也”(此处“狗椒”即辣椒)。——(康熙)田雯《黔书》卷上
问二:梳理辣椒传入中国后其用途的演进,以及原因。
辣椒 时间:
背景: 入中国路线: 中国内部传播: 入中国
明中后期
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②葡萄牙、西班牙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将辣椒也带到了中国;③西学东渐等。④从国内看:国家政策——隆庆开关的推动,甚至从深层次讲跟当时海盗也有一定关系。
陆路——西亚至新疆;海路——西、葡两国
华北路线;长江路线;福建路线
观赏→
入药→
代盐食用
用途演进
新航路开辟
材料三:辣椒自从进入中国饮食,便是平民的恩物,价廉味重,下饭再好不过。二十世纪初从宜昌到重庆一线的纤夫,他们从事重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很大,因此需要补充蛋白质。可是精肉的价格又很贵,纤夫们消费不起,便只好吃些下水、不太新鲜的肉类。这些食材较为腥臭,因此需要用比较浓烈的作料盖过食材的本味,所以就有了“麻辣烫”“毛血旺”“红油火锅”一类的菜式,这一类菜式原本只在下层人民中流行。……“红锅馆子”菜式流行的时候正是抗战时期,中国东部的精英阶层大批涌入四川,他们原来习惯的筵席是吃不起了,小馆子还是可以常常光顾;这些内迁的各级官员、大学师生在战后回迁东南,也把来自四川的味道带到了各地。
——整理来源于《中国食辣史》
问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辣椒在普罗大众扎根的原因?
辣椒 时间:
背景: 入中国路线: 中国内部传播: 入中国
明中后期
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②葡萄牙、西班牙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将辣椒也带到了中国;③西学东渐等。④从国内看:国家政策——隆庆开关的推动,甚至从深层次讲跟当时海盗也有一定关系。
陆路——西亚至新疆;海路——西、葡两国
华北路线;长江路线;福建路线
代盐;掩盖腥臭味
社会动荡,引起阶层变化,传统贵族饮食不适应普通市民;人口流动引起的饮食习惯的传播;烹饪方式改变,认知提高;种植成本低、价格低廉、食材易得等
观赏→
入药→
代盐食用
用途演进
辣椒获得青睐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
①本身优势:
②客观原因:
材料四:辣味的流行是近几十年来的一个突出饮食现象,一个世界性辣椒运动早已兴起。辣椒能为盘中餐增添火热的感受和无穷的滋味。据外国医学家归纳,辣椒的辣素、杀菌素和居一切食品前列的维生素c,能治疗和预防五十多种疾病,甚至辣椒得到众多减肥人士的青睐。英国人培育出“无限”辣椒,辣度达117万单位,于2011年获得吉尼斯纪录认证。
在中国,辣椒的流行是伴随着中国饮食的商品化过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现象。辣味零食流行的背景是中国的城市正在迅速地从地域性城市向移民城市转化,大规模的移民群体势必带来口味的重大变化,原有的巨大差异的地域性城市口味正在被迅速地统一,移民创造了“城市辣味饮食文化”。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县,在传统酱豆干的配方上做出了调整,加重了甜味和辣味。与此同时,辣椒文化含义从古汉语中的含贬义的“辣手”“毒辣”,变成今天有褒义成分的“辣妹子”。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一方面是辣椒从底层饮食文化,逐渐被普通大众接受;另一方面是中医对辣椒药性的总结,认为有驱寒、祛湿、治冻疮等的作用。在中国部分农村地区,门口悬挂辣椒成为一种带有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风俗。辣椒色作大红,符合明清以来中国文化中以红色为吉庆颜色的习惯;加之辣椒气味强烈,民间认为有辟邪或驱虫的作用。
——整理来源于《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实》《中国食辣史》
问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辣椒带来的影响?
辣椒 时间:
背景: 入中国路线: 中国内部传播: 入中国
明中后期
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②葡萄牙、西班牙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将辣椒也带到了中国;③西学东渐等。④从国内看:国家政策——隆庆开关的推动,甚至从深层次讲跟当时海盗也有一定关系。
陆路——西亚至新疆;海路——西、葡两国
华北路线;长江路线;福建路线
代盐;掩盖腥臭味
社会动荡,引起阶层变化,传统贵族饮食不适应普通市民;人口流动引起的饮食习惯的传播;烹饪方式改变,认知提高;种植成本低、价格低廉、食材易得等
观赏→
入药→
代盐食用
对世界
对中国(经济、文化、饮食、医药等)
用途演进
辣椒获得青睐的原因
影响
新航路开辟
①本身优势:
②客观原因:
二、世界物种的聚会
美洲土特产
其他洲物种
美洲物种的外传
项目 欧洲 中国
玉米 ①最初为观赏植物; ②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③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①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马铃薯 最初为观赏植物;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②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其他物种推广美洲 物种 影响
粮食类 小麦、大麦、水稻 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
水果类 丰富了美洲人的饮食结构
蔬菜类 黄瓜、豌豆 经济作物 影响美洲社会经济结构
畜禽 鸡、牛、驴、马、猪、羊等 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甘蔗
(1)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归纳:新旧世界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术观点
查尔斯·曼恩
认为全球化“根本”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问题。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哥伦布大交换
概念:一次新旧大陆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动植物、人种及传染病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
开始: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新旧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了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
【学习聚焦】:外来物种的交流传播丰富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但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参看图片,阅读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物种的传播?
食人鱼
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材料: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表明,215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8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加快推进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工作。
(2)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3)加强外来生物入侵的科普宣传教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饮食习惯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提高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经贸发展
影响生态环境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