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1 16: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观察地图,回答台湾在各时期的称呼及相关史实。
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



夷州
琉球
流求
台湾
清初
清朝1685年
1945年
1949年
郑成功收 复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荷兰侵占台湾
清朝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导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离和隔绝。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1954美国与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台湾海峡两岸的分离
1.台湾问题的由来
思考探究: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2、其解决途径有何区别?
性质 解决途径
港澳问题
台湾问题
外交途径
殖民侵略遗留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
自己解决,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
新中国成立初期
50年代中期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1995)
胡锦涛
(2005)
习近平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武装解放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2015年,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应胸怀民族整体利益,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考:
我国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依据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是: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1979年元旦,大陆向台湾发出《告台湾同胞书》,书中写到:“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等等。该书实际上宣布大陆将采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高呼:“到家了!”
海基会、海协会
汪辜会谈
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3.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4.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 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8.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中央政府的领导人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江泽民提出的“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中央政府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表明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觉不允许“态度”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和决心。
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4年2月4日,胡锦涛对两岸形势提出四点意见:
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
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_____。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______,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_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___,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同胞
回大陆探亲
炮击
1987
“三不”政策
“三通”
问题: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何文德可以重回故乡?
1988年1月19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由西安抵达北京,登上了万里长城。
1988年1月18日,何文德同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西安黄帝陵。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
打破隔绝
(3)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 汪辜会谈
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组织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5)1995年1月,_____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_________。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胡连会)
胡锦涛会见连战
江泽民
八项主张
连战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习近平
马英九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_______,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三通”启动仪式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人员交往
1
两岸人员往来络绎不绝,2017年达到878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启动
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
2
《富春山居图》(元朝黄公望作)2011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合璧展出
1927年出生在扬州江都,12岁出家,1949年去台湾,创立佛光山。
星云大师
经济交流
3
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就职演说约40分钟,5940字。其中提到“台湾”41次“这个国家”13次,“中华民国”5次。
围绕备受关注的两岸关系问题,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识”,也没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而是用了一些模糊的话语。
两国论
一边一国论
李登辉
(1988年-2000年)
陈水扁
(2000年-2008年)
台独势力
思考:你认为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反华势力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
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依据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保障
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两岸密切往来--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台独势力
《反国家分裂法》--法律保障
通过以上学习,目前国家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2019年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1987
1992
1993
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今天
1949
2005《反分裂国家法》
1995年八项主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调整三不政策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
课堂小结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019年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今的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港澳问题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
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大国的认同。
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课堂练习
促进
两岸交往
推进
对台政策
同根文化
台湾同胞
综合国力
两岸人民
认同
支持
奠定
渴望
祖国统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