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最后一次演讲(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最后一次演讲(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18:04: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最后一次演讲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üè) 无耻(chǐ) 毒手(dú)
B.诬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C.恐怖(bù) 毁灭(huǐ) 卑鄙(bì)
D.蛮横(hèng) 挑拨(tiǎo) 离间(jiān)
2.把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
A.反问 B.反复 C.排比 D.比喻 E.对比、对照
3.下列各项中,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4.选词填空。
李先生( )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A.不知 B.到底 C.究竟 D.难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
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7.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9.下列对《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1教育网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彩上,表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www.21-cn-jy.com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2·1·c·n·j·y
10.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B.“诗有什么作用?”台湾美学家蒋勋说,“我常常觉得诗只是在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有对生命的平静。”21cnjy.com
C.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D.2017年8月23日至27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迎接智能社会》 为主题。21·世纪*教育网
12.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来流传很广的水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水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挑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裹于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才,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热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达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打满了他素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义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逸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村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2-1-c-n-j-y
⑤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闻先生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又无反顾。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出处:21教育名师】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
15.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16.文章抓住闻一多的相貌特征为题,多处写到他留的胡须,有什么深意?
17.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欣赏的力量
①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②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③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④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⑤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⑥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⑦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来源:21cnj*y.co*m】
⑧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⑩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11)伟大的发明、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12)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8.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语言概括)。
19.第⑦⑧两段运用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从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11)段告诉我们生活中___________,阐明了欣赏别人要____________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20.第⑨段中加点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第⑩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着流亡学生颠沛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1938年11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1936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160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厘米,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13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1894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1908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1917年他已41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自他从事教育到1951年逝世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11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远瞩的理想。
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来,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有删改)
2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
______→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___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2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24.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
25.“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1·cn·jy·com
26.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宜将寸草报春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不论是富有,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穷;是伟岸,还是矮小;是博学多才,还是目不识丁;是飞黄腾达,还是一生潦倒。他们,都一样地为我们的生活含辛茹苦,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换取我们生命的延续。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小女儿不幸患了白血病,必须抽掉身上坏死的血液而换上新鲜、健康的血液。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凡的母亲,毅然把自己的血液一滴一滴地输给女儿。为了女儿能够留几天笑语给这个世界,能多收获一段美丽的人生,她整整输了八年!女儿的脸色由惨白转为红润,而母亲的面色却由红润转为惨白。还有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孩子在水边玩耍,不小心,一同掉进水中,母亲闻讯赶来,看到在水中挣扎的孩子,一头扑进了水里,奋力把两个孩子顶出了水面,孩子得救了,可她却永远沉到水底。她从来没游过泳,也不会游泳,为什么会有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呢 因为在母亲的心目中只有孩子!
“十月怀胎”,或许是母亲的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然而,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
千千万万的父母,千千万万的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千千万万的牺牲哪!千千万万的儿女又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 禽兽尚且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情,作为至灵至性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呢 面对苍天,面对高山,面对大海,我们谁都应该记住: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中国的孔子早就指出过:“今之孝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在孔子看来,只养不敬,无异于饲养犬马。那么,朋友,茶余饭后,你是否能陪老人说说话,驱散老人的一份孤寂呢 节假日,当你带着夫人孩子逛公园、进商店时,你是否也能搀着老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呢 当父母病在床上时,你是否能及时地送去你作为儿女的一份体慰的温情呢 如此等等,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得。然而,我却认为,这才是对父母一种实实在在的孝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尊老爱幼,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朋友们,最后我建议,让我们一道重温中国一首古老歌谣,从中再次领悟一番父母对儿女春天般的厚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我们都拥有一颗孝心!
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
27.根据下面的意思填写文中的成语。
①忍受辛苦。
②比喻用尽心血。
③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④旧时比喻人骤然得志,官职、地位爬得很快。
⑤学问广博,有多种才能。
⑥指非常正确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
28.请你说说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所表达的中心。
29.讲演稿的结尾处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能达到什么效果
30.请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两个典型事例。
31.下面对这篇讲演稿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讲演稿的中心是倡议大家践行传统美德:“宜将寸草报春晖。”
B.这篇讲演稿的明显特点是以情动人,所举的典型事例十分感人,并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抒情、议论,以启迪读者的心灵。www-2-1-cnjy-com
C.由于讲演稿是翻译过来的,因而在语言的口语化方面就显得差一些。
D.引用孔子的哲言,能使人领悟到,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不孝无异于禽兽,不孝愧对苍天,不孝更有愧为人。讲演稿情理相生,含蓄隽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21*cnjy*com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3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4.“现在正是黎明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什么意思 “光明”指代的是什么 “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又是什么
35.“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36.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37.文中“你们”“我们”这两种人称交替使用有什么作用?
38.如何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9.联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谈谈选文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种精神?【版权所有:21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闻一多唯——次服软
国中华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但却有一次 例外。
1944年5月4日,西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大中文系在学校南区10 号楼举行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由中文系主任罗常培主 持,邀请包括闻一多在内的众多教授讲演。因为参加会 议者太多,连窗外也挤满了学生。罗常培见教室里实在 容不下,只好请演讲的人站得高一些,以便站在窗外的 学生也能够听得见。
有些教授在演讲时,因为声音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惹得外面的人不断在叫“大声些”。那些奉命来捣乱的特务也趁机起哄, 大喊大叫并不停敲打窗户,致使会场出现了混乱局面。
此时,天又下起了雨,特务在混乱中弄断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线,会场顿时陷入黑暗之中。罗常培见状说:“我看今晚的会就到此结束算了。”他的话激怒了脾气暴躁的闻一多:“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即便在黑暗中也要把会开到底! ”其他几个教授提出建议,是否将座谈会转到图书馆 的大阅览室去开,那里地方大,灯又很亮,但罗常培怕特务跑到图书馆破坏,没同意。这更让闻一多暴跳如雷,对罗常培吼道:“如此重要严肃的会议,你怎能当作儿戏?你究竟怕什么?是怕那些特务手里的枪吗 如果 你怕,你可以走,我却不怕,我要留下来继续开会!”
闻一多的慷慨陈词,让罗常培认为是对他这个系主任尊严的挑衅,于是硬性宣布“散会”。之后,他气冲冲 地拂袖而去,其他人也不欢而散。
齐亮和马识途两名学生将闻一多请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旁,告诉了他国民党特务以及联大三青团捣乱的真相,对他说:“罗先生也是出于无奈才那样做的,您怎能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大发雷霆呢?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也不能让特务的阴 谋得逞,一定要把联大的旗帜举起来! ”又跟他说了还要于5月8日再次举行座谈会和文艺晚会的计划,希望他 能够参加并说服罗常培与他一起主持会议。
闻一多听后犹豫了 :“罗先生已经生我的气了,他还愿意来参加和主持会议吗?他如果不来参加,我也就不好意思来参加了。”
齐亮和马识途劝闻一多:“只要您能亲自登门向罗先生道歉,他一定不会驳您面子的。”闻一多听罢,答应了。
闻一多登门前,齐亮和马识途已经找罗常培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疏通。随后,齐亮、马识途又陪闻一多一起去了罗常培的家。刚进门,闻一多就向罗常培深深鞠了一躬。这一招让罗常培猝不及防,也赶紧鞠躬以示回敬。两人谦让着进了客厅后,也没有提起那天的不快,相逢一笑,冰释前嫌了。
5月8日的座谈会和文艺晚会,在罗常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一多 的共同主持下举办得很成功。事后,闻一多对齐亮和马 识途说:“我是为了开好会才向罗先生服软的,这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服软,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了。”
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既是大师的精神底色,也体 现了大师的人格境界。
(摘自《文史博览 文史》,有改动)
40.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唯一一次服软”,可开头又指出 “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这是否矛盾?为 什么?
41.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有哪些
4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语句。
43.闻一多为什么会向罗常培服软?说说你的理解。
44.从上文及《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拓展阅读
闻一多的真性情
方 子
①在世人心目中,闻一多的形象基本上被定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两种: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然而很少人想到,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他的真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魏晋名士。
②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叫臧克家的学生前来报考。当年的国文考试有两道试题,其中之一是《杂感》。臧克家的《杂感》只有一首诗,三句话,闻一多却对这三句话无比欣赏,认为它饱含哲理,判了98分。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因为有了接近满分的国文成绩,他才顺利进入了青岛大学,后来成为一名诗人。
③中国人历来看重等级,闻一多却更在乎性情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投。臧克家进校后,闻一多非常关心其学业,在写作上更是用心指导。臧克家很快在文坛脱颖而出,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1933年出版的《烙印》则一时洛阳纸贵。臧克家曾感激地说过:“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然而,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后来离开青大赴清华执教时,他写信给臧克家说:“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21*cnjy*com
④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他教《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时,常常身着黑色长袍,昂首阔步进入教室,从容地掏出烟盒,问在座的学生:“哪位吸?”学生不接话,他就自己叼上一支,然后边敲桌子边和着节拍唱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这才开始讲《楚辞》。
⑤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幽默。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平津学生纷纷罢课,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铁心抗日。受此影响,青大学生也在当年10月成立反日救国会,计划南下请愿。校方同情学生的爱国之举,但反对学生南下,闻一多也持这种态度。学生去南京后,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同在青大执教的好友梁实秋也表示赞成。虽然,学校最后只是给这些学生“记过”处分,但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
⑥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学生的“公敌”。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⑦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⑧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45.文章记叙了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试分别加以概括。
46.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洛阳纸贵”的含义。
47.第⑤段中“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8.通读全文,联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说说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字词书写
49.选出与加点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填序号)。
(1)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
(2)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
50.给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诬蔑( ) 蛮横( ) 赋予( )
捶击( ) 恐怖( ) 黎明( ) 两桩( )
挑拨离间( ) 卑鄙无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最后一次演讲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üè) 无耻(chǐ) 毒手(dú)
B.诬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C.恐怖(bù) 毁灭(huǐ) 卑鄙(bì)
D.蛮横(hèng) 挑拨(tiǎo) 离间(jiā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卑劣——liè;
C.卑鄙——bǐ;
D.离间——jiàn;
故选B。
2.把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
A.反问 B.反复 C.排比 D.比喻 E.对比、对照
【答案】E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本题需要注意第二句用到的修辞方法反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各项中,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常用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A项最为恰当,选择时要注意与上下句间的内在逻辑。
4.选词填空。
李先生( )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A.不知 B.到底 C.究竟 D.难道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C项正确,究竟意思:为什么、到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本题要求熟悉原文内容,就能正确找到最恰当的词语。21教育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
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礼尚往来,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这是个褒义词,使用语境错误。21cnjy.com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21·cn·jy·com
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这里有没有特务?”是设问。“桃色事件”属于引用。“无耻啊!无耻啊!”是反复修辞手法。www.21-cn-jy.com
7.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骄傲;
B.和蔼可亲;
D.挑拨离间;
故选C。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语序不当、把“掌握、接受和理解”改为“接受、理解和掌握”。
B.重复赘余,用词不当。把“举行的”。把“告诉”改为“宣布”。
D.用词不当。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出处:21教育名师】
故选C。
9.下列对《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来源:21cnj*y.co*m】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
D.这篇讲演中并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项中“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说法错误;
故选D。
10.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B.新月派是受到了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故选项中“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说法错误。
故选D。
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B.“诗有什么作用?”台湾美学家蒋勋说,“我常常觉得诗只是在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有对生命的平静。”
C.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D.2017年8月23日至27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迎接智能社会》 为主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项有误,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应该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有误,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应该删去“等”和句号;D项有误,应该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故选B。
12.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D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后,在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讲演。故答案为D。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重大事故、重大案件以及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的简称,其数字部分应加上引号。D项,“一二 一”应加上双引号。故答案为D。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B项,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此处形容手脚较轻,应该用“轻手轻脚”。故答案为B。
点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解答时要辨析词语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别,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来流传很广的水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水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挑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裹于政治。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才,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热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达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打满了他素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义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逸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村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闻先生以前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又无反顾。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
15.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16.文章抓住闻一多的相貌特征为题,多处写到他留的胡须,有什么深意?
17.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案】15.示例:①爱国;②潜心治学;③个性很强;④热爱民主。
16.闻一多先生为抗战蓄须明志,胡子成为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标志,作者抓住这些进行记叙描写,正好印证了先生个性极强的特点,闻一多先生的胡须体现出他的潇洒和坚毅。
17.这里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先生生活充满浪漫、个性刚强,都是人物性格率直爽所在,因此才称得上“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
【解析】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分析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爱国;“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很会讲课,潜心治学,有很强的知识储备;笔记本是特制的、爱用秃笔、以中国书法入铅笔画,个性很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表现他热爱民主。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内容,第①段交代了闻一多为什么留胡,表现他的爱国;第④段写闻一多胡子的形状,表现他个性强;第⑦段写胡子表现闻一多外貌的潇洒;最后一段建议铜像没有胡子,是因为闻多为民主牺牲的时候没有胡子。所以胡子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爱国、潜心治学、个性很强、热爱民主的精神。据此总结回答即可。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句是议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句子,是作者对闻一多的评价,结合该句的评价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爱国、潜心治学、个性很强、热爱民主的精神,是一个伟大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欣赏的力量
①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②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③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④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⑤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⑥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⑦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⑧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⑩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11)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12)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8.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语言概括)。
19.第⑦⑧两段运用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的论证方法,从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11)段告诉我们生活中___________,阐明了欣赏别人要____________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20.第⑨段中加点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⑩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答案】18. 人们总是很吝惜对别人的欣赏 中心论点: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
19. 举例 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欣赏的作用) 许多东西值得欣赏 敞开胸襟
20.冷漠(漠不关心)
21.欣赏是真诚的(欣赏是对别人真诚的肯定),阿谀是虚伪的(阿谀是对别人虚假地讨好).
【解析】
18.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章关键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词句分析提炼中心论点作答。由原文第②段可知年轻的妈妈聊天时很少夸奖对方的孩子,由第③段可知演出谢幕后观众很少留到最后为演员鼓掌,这两件事都能反映一个问题,即第④段提出的“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从多个方面论证了“欣赏别人于人于己的好处,鼓励人们在生活中欣赏别人”,即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19.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及作用。然后结合语境填空即可。第⑦⑧分别举了高考失败的学生因为别人的赞赏而重获生活的信心,“我”在别人的赞赏下不断练习写作两件事,采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前文第⑥段提出的“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这一观点。第(11)段“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采用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说明不仅伟大的事物值得欣赏,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东西,阐明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敞开胸襟”,懂得欣赏他人的道理。据此填空即可。
20.要求学生找准词组在文中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上下语境具体分析其含义。第⑨段将生活比作舞台,与第③段相互照应,每个人都可能是舞台上的演员,也是别人的观众,因此要学会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如果大家对彼此漠不关心,生活也将索然无味。因此,“沉默”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漠不关心,冷漠”的态度。
21.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欣赏:领略玩赏。阿谀: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由⑩段“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可知,“欣赏”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别人真诚以待。而“阿谀”是虚伪的。是专门挑别人爱听的话奉承讨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颠沛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1938年11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1936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160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厘米,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塾教学的父亲读书。13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1894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1908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1917年他已4 ( http: / / www.21cnjy.com )1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自他从事教育到1951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11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远瞩的理想。
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来,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有删改)
2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
______→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___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2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24.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
25.“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6.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
【答案】22. 1908年,创建天津南开中学 1936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
23.“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4.①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②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25.“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26.示例:①这是张校长演讲了半个世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②这也是张校长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并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③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节。解答时学生要注意文中主人公活动的时间:一九○八年、美国回国后、一九三六年、抗战期间。这些时间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事件。采用“时间+人+事”方法概括作答。
23.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句中“眼睁睁”体现了主人公面对国难时的无奈、痛苦心情。
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词语含义理解。对“温暖”一词的理解关键要考虑“我”的“温暖”来自何处?阅读文章可知:一是张校长对我的照顾;二是张校长行为对我的感动。据此概括作答。
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本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句子,从文章中筛选与之对应的句子即可作答。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义。解答时需要清楚文章标题的几种作用,注意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作答。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宜将寸草报春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不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富有,还是贫穷;是伟岸,还是矮小;是博学多才,还是目不识丁;是飞黄腾达,还是一生潦倒。他们,都一样地为我们的生活含辛茹苦,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换取我们生命的延续。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小女儿不幸患了白血病,必须抽掉身上坏死的血液而换上新鲜、健康的血液。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凡的母亲,毅然把自己的血液一滴一滴地输给女儿。为了女儿能够留几天笑语给这个世界,能多收获一段美丽的人生,她整整输了八年!女儿的脸色由惨白转为红润,而母亲的面色却由红润转为惨白。还有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孩子在水边玩耍,不小心,一同掉进水中,母亲闻讯赶来,看到在水中挣扎的孩子,一头扑进了水里,奋力把两个孩子顶出了水面,孩子得救了,可她却永远沉到水底。她从来没游过泳,也不会游泳,为什么会有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呢 因为在母亲的心目中只有孩子!
“十月怀胎”,或许是母亲的天职,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
千千万万的父母,千千万万的奉献,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万万的牺牲哪!千千万万的儿女又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 禽兽尚且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情,作为至灵至性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呢 面对苍天,面对高山,面对大海,我们谁都应该记住: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中国的孔子早就指出过:“今之孝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在孔子看来,只养不敬,无异于饲养犬马。那么,朋友,茶余饭后,你是否能陪老人说说话,驱散老人的一份孤寂呢 节假日,当你带着夫人孩子逛公园、进商店时,你是否也能搀着老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呢 当父母病在床上时,你是否能及时地送去你作为儿女的一份体慰的温情呢 如此等等,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得。然而,我却认为,这才是对父母一种实实在在的孝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尊老爱幼,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朋友们,最后我建议,让我们一道重温中国一首古老歌谣,从中再次领悟一番父母对儿女春天般的厚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我们都拥有一颗孝心!
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
27.根据下面的意思填写文中的成语。
①忍受辛苦。
②比喻用尽心血。
③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④旧时比喻人骤然得志,官职、地位爬得很快。
⑤学问广博,有多种才能。
⑥指非常正确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
28.请你说说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所表达的中心。
29.讲演稿的结尾处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能达到什么效果
30.请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两个典型事例。
31.下面对这篇讲演稿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讲演稿的中心是倡议大家践行传统美德:“宜将寸草报春晖。”
B.这篇讲演稿的明显特点是以情动人,所举的典型事例十分感人,并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抒情、议论,以启迪读者的心灵。www-2-1-cnjy-com
C.由于讲演稿是翻译过来的,因而在语言的口语化方面就显得差一些。
D.引用孔子的哲言,能使人领悟到,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不孝无异于禽兽,不孝愧对苍天,不孝更有愧为人。讲演稿情理相生,含蓄隽永。
【答案】27.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28.①含辛茹苦 ②呕心沥血 ③目不识丁 ④飞黄腾达 ⑤博学多才 ⑥天经地义
29.诗中以深沉的感情,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劝说世间的儿女一定要孝顺母亲,竭尽毕生心力,报答慈母的恩情。(意近即可)
30.收尾处引用孟郊的《游子吟》,可谓水到渠成,卒章显志,使文章余音袅袅,意味深长。
(4)一位母亲为女儿输血八年。一位母亲为救她的两个落水的孩子而毅然献身。
31.C
【解析】
27.根据意思填写成语,并且成语来自文中,难度不大,易于解答。
2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29.第一段写了两位母亲,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是平凡的母亲,把自己的血液一滴一滴地输给女儿。还有一位母亲,一头扑进了水里,奋力把两个孩子顶出了水面,孩子得救了,可她却永远沉到水底。根据所写事例,概括时语言要简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0.此文的写作思路是,先举两位伟大的母亲的事迹,再由此引发议论,最后用孟郊赞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吟》结束全文,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31.C.本篇讲演稿的口语色彩浓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2·1·c·n·j·y
3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4.“现在正是黎明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什么意思 “光明”指代的是什么 “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又是什么
35.“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3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3.设问句;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34.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革命胜利;推翻反动统治
35.此句改为陈述句后与其不如反问句坚决
【解析】
32.试题分析:理解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本句采用了借代修辞,用“李公朴”代之爱国人士,“千百万个李公朴”是指千百万个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争取民主的人民,他们前仆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作不懈斗争。
3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类型的把握。问句一般可分为,一般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特点分别是:只问不答,先问后答,问中有答。据此理解,“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属于设问句;“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属于反问句。
【点睛】设问的作用:设问除了能引起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起到增强语气的效果。
3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喻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的掌握,这里是暗喻。写出本体和喻体皆可得出正确答案。“光明”指代的是革命胜利 “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是指推翻现有的统治
35.试题分析:从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区别分析。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起到增强语气的效果。本句中能表现出闻一多语气坚决。2-1-c-n-j-y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36.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37.文中“你们”“我们”这两种人称交替使用有什么作用?
38.如何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9.联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谈谈选文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种精神?21*cnjy*com
【答案】3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37.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38.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39.选文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和对国民党特务的愤怒。
【解析】
3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现在比作是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前的黑暗,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黎明前的黑暗是至暗时刻,所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前国民党反动派在将要灭亡之前的残暴与酷烈。
37.本题考查分析人称的变化。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务们,你们想想”可知,这里的“你们”指的国民党特务,用毫不客气的“你们”来称呼这些特务,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敌人的蔑视与愤怒。根据“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可知“我们”指的是自己和人民大众,闻一多先生把自己置于人民之间,表现了自己与人民的亲密无间,并以自己的经历来激励民众。两种称呼,两种感情,对比强烈,感人至深。21·世纪*教育网
38.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本句中的两个“李公朴”指向并不相同,前一个指李公朴先生本人,后一个指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为国而死的志士仁人。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敌人以下作的手段杀死了李公朴先生,但人民并不会被吓住,会有无数人继承李公朴的遗志,为了国家的民主独立继续战斗,而革命必将胜利。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特务暗杀李先生的愤怒和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
39.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主旨。选段中,闻一多怒斥反动派,并坚信革命必胜,这是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说”。他因为反动派暗杀李公朴而愤怒,但他并畏惧,而是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站在时代的潮头,为了正义与自由高声呼喊。所以本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敌人的愤怒和大无畏精神。21*cnjy*com
【点睛】
赏析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时,答题格式如下: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版权所有:21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闻一多唯——次服软
国中华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但却有一次 例外。
1944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在学校南区10 号楼举行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由中文系主任罗常培主 持,邀请包括闻一多在内的众多教授讲演。因为参加会 议者太多,连窗外也挤满了学生。罗常培见教室里实在 容不下,只好请演讲的人站得高一些,以便站在窗外的 学生也能够听得见。
有些教授在演讲时,因为声音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惹得外面的人不断在叫“大声些”。那些奉命来捣乱的特务也趁机起哄, 大喊大叫并不停敲打窗户,致使会场出现了混乱局面。
此时,天又下起了雨,特务在混乱中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了电线,会场顿时陷入黑暗之中。罗常培见状说:“我看今晚的会就到此结束算了。”他的话激怒了脾气暴躁的闻一多:“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即便在黑暗中也要把会开到底! ”其他几个教授提出建议,是否将座谈会转到图书馆 的大阅览室去开,那里地方大,灯又很亮,但罗常培怕特务跑到图书馆破坏,没同意。这更让闻一多暴跳如雷,对罗常培吼道:“如此重要严肃的会议,你怎能当作儿戏?你究竟怕什么?是怕那些特务手里的枪吗 如果 你怕,你可以走,我却不怕,我要留下来继续开会!”
闻一多的慷慨陈词,让罗常培认为是对他这个系主任尊严的挑衅,于是硬性宣布“散会”。之后,他气冲冲 地拂袖而去,其他人也不欢而散。
齐亮和马识途两名学生将闻一多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一旁,告诉了他国民党特务以及联大三青团捣乱的真相,对他说:“罗先生也是出于无奈才那样做的,您怎能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大发雷霆呢?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也不能让特务的阴 谋得逞,一定要把联大的旗帜举起来! ”又跟他说了还要于5月8日再次举行座谈会和文艺晚会的计划,希望他 能够参加并说服罗常培与他一起主持会议。
闻一多听后犹豫了 :“罗先生已经生我的气了,他还愿意来参加和主持会议吗?他如果不来参加,我也就不好意思来参加了。”
齐亮和马识途劝闻一多:“只要您能亲自登门向罗先生道歉,他一定不会驳您面子的。”闻一多听罢,答应了。
闻一多登门前,齐亮和马识途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罗常培做了疏通。随后,齐亮、马识途又陪闻一多一起去了罗常培的家。刚进门,闻一多就向罗常培深深鞠了一躬。这一招让罗常培猝不及防,也赶紧鞠躬以示回敬。两人谦让着进了客厅后,也没有提起那天的不快,相逢一笑,冰释前嫌了。
5月8日的座谈会和文艺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在罗常培和闻一多 的共同主持下举办得很成功。事后,闻一多对齐亮和马 识途说:“我是为了开好会才向罗先生服软的,这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服软,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了。”
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既是大师的精神底色,也体 现了大师的人格境界。
(摘自《文史博览 文史》,有改动)
40.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唯一一次服软”,可开头又指出 “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这是否矛盾?为 什么?
41.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有哪些
4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语句。
43.闻一多为什么会向罗常培服软?说说你的理解。
44.从上文及《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40.不矛盾。这样说突出了闻一多这一次服软的意义,表现了闻 —多的“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的特点。
41.①窗外的学生大喊,特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敲打窗户,致使场面混乱。②特务弄断了电线,会场陷人黑暗。③罗常培担心特务破坏图书馆,不 敢转移会场。④闻一多大胆挑衅,尊严受辱。
42.这几句话接连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对 罗常培要解散会议的严重抗议及对罗常培“怕特务”“怕死”的 蔑视。
43.罗常培解散会议屑于无奈,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无恶意,因此闻一多知错了。更 重要的是,闻一多一心想赛办好座谈会,而座谈会需要罗常培 的主持,因此,他向罗常培服软了。
44.闻一多是一个敢作敢为、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解析】
4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这样说突出了闻一多这一次服软的意义,表现了闻—多的“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的特点,因此并不矛盾。
4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可以概括为:①窗外的学生大喊,特务敲打窗户,致使场面混乱。②特务弄断了电线,会场陷人黑暗。③罗常培担心特务破坏图书馆,不敢转移会场。④闻一多大胆挑衅,尊严受辱。
4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要结合反问的修辞方法来理解句子意思。
4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性化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罗常培解散会议并无恶意,闻一多一心想办好座谈会,而座谈会需要罗常培的主持,因此,他向罗常培服软了。
4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闻一多是一个敢作敢为、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拓展阅读
闻一多的真性情
方 子
①在世人心目中,闻一多的形象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上被定格为两种: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然而很少人想到,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他的真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魏晋名士。
②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时,有个叫臧克家的学生前来报考。当年的国文考试有两道试题,其中之一是《杂感》。臧克家的《杂感》只有一首诗,三句话,闻一多却对这三句话无比欣赏,认为它饱含哲理,判了98分。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因为有了接近满分的国文成绩,他才顺利进入了青岛大学,后来成为一名诗人。
③中国人历来看重等级,闻一多却更在乎性情相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臧克家进校后,闻一多非常关心其学业,在写作上更是用心指导。臧克家很快在文坛脱颖而出,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1933年出版的《烙印》则一时洛阳纸贵。臧克家曾感激地说过:“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然而,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后来离开青大赴清华执教时,他写信给臧克家说:“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④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他教《楚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常常身着黑色长袍,昂首阔步进入教室,从容地掏出烟盒,问在座的学生:“哪位吸?”学生不接话,他就自己叼上一支,然后边敲桌子边和着节拍唱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这才开始讲《楚辞》。
⑤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 ( http: / / www.21cnjy.com )默。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平津学生纷纷罢课,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铁心抗日。受此影响,青大学生也在当年10月成立反日救国会,计划南下请愿。校方同情学生的爱国之举,但反对学生南下,闻一多也持这种态度。学生去南京后,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同在青大执教的好友梁实秋也表示赞成。虽然,学校最后只是给这些学生“记过”处分,但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
⑥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⑦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⑧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45.文章记叙了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试分别加以概括。
46.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洛阳纸贵”的含义。
47.第⑤段中“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8.通读全文,联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说说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45.①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与臧克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②教《楚辞》时,风趣幽默。③在青岛大学,因坚持原则,遭到学生反对。
46.“洛阳纸贵”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文中突出强调了臧克家的《烙印》很受读者欢迎。
47.这句话承上启下,重点在于引出下文闻一多以幽默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反对和捉弄,表现出他幽默、坦然的心态。
48.既是一名爱国诗人、民主斗士,又是一个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的人。
【解析】
45.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第三段“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第四段教《楚辞》时的幽默,第五段“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
46.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这里运用“洛阳纸贵”的典故,意在说明臧克家的《烙印》影响之大。
47.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作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在第五段的开头,由上文闻一多任教时的幽默转到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时的幽默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8.此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可以概括出闻一多的性格特点。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
三、字词书写
49.选出与加点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填序号)。
(1)挑拨离间 A.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
(2)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
(3)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
【答案】 (1)C (2)B (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加点字字意。(1)ABD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段时间或空间之间的间隔”之意;C是“田地里”之意。(2))ACD都是“天资、资质”之意;B是“田赋、赋税”之意。(3))ABD都是“粗暴、不讲道理”之意;C是“从江河湖海的此岸到达另一岸”之意。
50.给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诬蔑( ) 蛮横( ) 赋予( )
捶击( ) 恐怖( ) 黎明( ) 两桩( )
挑拨离间( ) 卑鄙无耻( )
【答案】 bēi miè mán fù chuí bù lí zhuāng jiàn b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捶”“怖”“桩”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