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缅怀(mià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遵盟(zūn) 哲理(zhé) 袖手旁观(xiǜ)
D.恐慌(huāng) 测量(cè) 不知所措(cu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缅”读miǎn;
B.“彷”读páng;
C“袖”读xiù;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实地探察 不言而喻 缅怀
B.情系中华 毫无选择 修身
C.不知所措 一番风顺 模式
D.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 盲目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一番风顺”应写作“一帆风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xǐ) 肇(zhào) 彷徨(páng huáng)
B.儒家(rú) 诚意(chéng) 袖手旁观(xìu)
C.遵照(zhūn) 毅力(yì) 不知所措(cuò)
D.华裔(yì) 接触(chù) 埋没(mái)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朱熹”读作“xī”;B项“袖手旁观”应读“xiù”;C项“遵照”应读“zūn”。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错在儒家,应为第二声;
B错在彷徨,正确应读(páng);
C项错在袖手旁观的“袖”的拼音书写,正确应为(xiù)。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侧。
B.《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平天下。21cnjy.com
C.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查,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建性的发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侧—测;
C.查—察;
D.建—键;
故选B。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个抉择,是l961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24岁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搞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就是编译系统——这样一些领域来。
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2-1-c-n-j-y
D.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意在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能力。C中“我说,”应为“我说:”。故选C。
7.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证“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
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错”应写为“措”;
C.“志”应写为“知”;
D.“凡”应写为“帆”。
故选A。
9.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数据显示,贵州目前已建成公路桥梁约2.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万座,几乎 当令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如此,在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40多座在贵州。 ,贵州桥梁的世界地位 。21教育网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应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囊括”指全部包罗;“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指里边含有的意思,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语境意思是贵州桥型很多,几乎包罗世界全部桥型,所以应用“囊括”;“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语境中强调贵州不光桥型多,而且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40多座都在贵州,第二空应填“不仅”;前文说的是原因,后文是结果,前后应是因果关系,而“所以”表示因果关系,故第三空应填“所以”;“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当之无愧”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理所应当”指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显而易见”符合语境,应选“显而易见”。【版权所有:21教育】
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字应更正为:B项“错”应写为“措”。C项“志”应写为“知”。D项“凡”应写为“帆”。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1·c·n·j·y
C.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A项“分号”改为顿号;B项“第一”“第二”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用“分号”;C项“大学”是一部书,应该使用“书名号”。21*cnjy*com
1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发明”应改为“发现”,因为学术的进展靠“发现”;B项“歧视”应改为“轻视”,因为“歧视”含贬义;D项“适应”应改为“适用”,因为一般指人“适应”。【出处:21教育名师】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3.下列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的观点符合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B.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所以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C.由于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所以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不知所措。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原文是“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1*cnjy*com
14.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5.为什么说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16.选文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什么?
17.下句中加点词加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答案】14.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5.因为王阳明在院子里“格”竹子。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16.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17.不能。“惟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
【解析】
1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第①段中“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可知答案。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由第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可知,王阳明格竹的做法正是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③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从中可以提炼出答案。
17.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惟一”意思是只有这个,别无其它;强调了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只有寻求真理这一条路,没有别的道路。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周密性。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8.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19.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0.“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21.文段中下划线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2.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答案】18.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9.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20.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21.不能,“惟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
2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解析】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可知,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9.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难度不大。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第③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2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提取信息。根据第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这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即可判断出“错误”指: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格”在此句中是“探索”意思。【来源:21cnj*y.co*m】
21.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首先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度,不能。然后结合词语含义和语境说明理由即可。“惟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没有其他。结合“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分析,强调要想得到真理,只能对事物客观进行探索,没有别的途径。去掉后,没有强调作用。“惟一”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2.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一要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本,二要联系实际。首先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所说的实验精神的内涵,“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告诉我们实验精神即是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然后联系实际,谈在生活、学习上应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
阅读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2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⑥⑦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4.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5.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23.C
24.举例论证,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的事例,证明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5.首先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然后分析问题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和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
23.
C.第⑥段的观点是“实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第⑦段的观点是“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两段之间是由有计划的探测到细致具体的计划顺序进行论述的,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所以不能调换;故选C。
24.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是为论证内容,说明对象服务的。在分析作用时从内容,如何突出观点的方面进行理解。提炼论证观点时注意画线句上下文,尤其是段落开头。www-2-1-cnjy-com
论证方法:根据“有一天王阳明要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可知:列举了王阳明在院子里格“竹”,从“格物”开始,却以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属于举例论证;论证观点:联系第①②段“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可知:论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作为探讨自己的途径,进一步论述了传统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格物致知。
25.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分析论证思路,此题先要理解每段的内容,联系上下段,看是否存在内在关系。
作者在首段直接点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第②到⑧段作者以王阳明“格”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第⑨段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论述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
第⑩段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可知:作者先阐明科学研究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6.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提出论题“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文章在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后,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
C.文章在最后一段得出结论:我们需要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培养实验精神。
D.全文在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和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之后,揭示了格物致知精神与实验精神的一致性。www.21-cn-jy.com
27.你从本文所说的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中,看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什么弊端?
28.选文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9.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你认为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26.D
27.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寻求新知,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意思对即可)
28.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格物”方法的错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29.示例: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一针见血,语重心长。(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26.
D.根据 段“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可知,全文在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和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之后,揭示的是“格物致知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不是“格物致知精神与实验精神的一致性”。故选D。
27.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③段“但是传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提炼概括: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寻求新知;根据 段“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可知,传统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由此导致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8.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文段写王阳明“格”竹的事例,判断为举例论证;结合句子分析作用,“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格物”方法的错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9.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谈。
示例:我国的基础教育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将知识学得比较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弱,因为传统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祖国未来的发展是又影响的。丁肇中在这篇文章中谈到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为中国学生指明了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这是引导,也是警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1·cn·jy·com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观,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诬明了电和磁是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瞭望》有改动)
【注释】①画波浪部分文字选自《瞭望》原文,未改动。
30.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1.“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2.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于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33.选文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4.选出下列关于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丁肇中联系现实和自己的经验阐明了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该有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的精神。
B.作者认为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
C.作者抨击了传统的中国教育,认为它歪曲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D.“格物致知”的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是应对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
【答案】30.选文第①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31.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或: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探索要自己有判断力。)
32.王阳明的“格物”重视理论与空想,轻视实验,不去积极观察、探测实际物体,而是在探求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所以失败了。
33.举例论证,该段列举了“奥斯特怀疑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磁之间存在联系,以此为目标进行了电流磁效应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34.C
【解析】
【分析】
30.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头的作用主要有: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论证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文第①段从“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一句可见,这句话交代了作者演讲的内容,即: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这是本文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3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根据⑤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或者抓住⑤段“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提取关键信息作答。
3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要结合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格物”“致知”是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结合第③段中“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可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需要实地的探察,即实验。但王阳明的做法是“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他没有动手去探察物体,没有观察、实验,实际上并非“探察物体”,而是试图通过自己“想”来得到知识,把探察外界当做了探讨自己内心。所以王阳明的“格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最终失败。
33.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选文第④段列举了奥斯特电磁效应实验成功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从第④段“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提取关键信息“有适当的目标”“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可知本段的论点是“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就是为了有力地论证这一论点。
34.
C.根据②段“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的了”可知,作者并没有抨击传统的中国教育,并没有认为它歪曲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故选项理解错误,故选C。
阅读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21·世纪*教育网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⑥⑦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36.第⑨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35.C
36.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中国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或高分低能)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解析】
【分析】
35.
C.第6段的观点是“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第7段的观点是“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两段之间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所以不能调换。故选C。
36.
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第九段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了中国学生轻视实验,不愿动手,在研究工作中常常不知所措的实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这个例子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7.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8.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 “盲目”一词的含义。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39.比较选文第⑤段与下面这则材料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各自的作用。
1972年丁肇中领导一个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在纽约的布鲁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比喻道:“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答案】37.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8.本义是指对事物或事理认识不清,这里是指不经过实践分析,就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39.①选文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举“我”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经验的例子,证明了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使论证更具体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这则材料运用了比喻论证,阐释了科学实验虽然艰巨、复杂,却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使论证更生动形象。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出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①段的开头,紧接着就写出了原因“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即是答案。
2.本题考查的对词语含义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盲目”本义是双眼失明;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结合第⑥段的语境“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是说没有经过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有判断力。
3.考查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理解。了解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第⑤段“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可知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是运用了举例论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的观点,使文章有说服力。根据材料“他曾经比喻道:……”可知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科学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却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的观点,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易于人们理解接受。
三、字词书写
4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cháo( ( http: / / www.21cnjy.com ) )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yù(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给文段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崇尚______ 头衔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o________流 领yù________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 ( http: / / www.21cnjy.com )chóng; xián (2)潮; 域 (3)须; 需; 签; 鉴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shàn)讪笑;追逐(zhú)。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cháo(潮)流;领yù(域)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注意掌握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通过查字典可知:把“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中的“须求”改为“需求”。把“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中的“签定会”改为“鉴定会”。
4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领悟( ) 彷徨( )( ) 袖手旁观( )
【答案】 wù páng huáng xiù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此题应该注意“悟”应该读四声,“彷”正确的读音是pán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缅怀(mià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遵盟(zūn) 哲理(zhé) 袖手旁观(xiǜ)
D.恐慌(huāng) 测量(cè)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实地探察 不言而喻 缅怀
B.情系中华 毫无选择 修身
C.不知所措 一番风顺 模式
D.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 盲目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xǐ) 肇(zhào) 彷徨(páng huáng)www.21-cn-jy.com
B.儒家(rú) 诚意(chéng) 袖手旁观(xìu)
C.遵照(zhūn) 毅力(yì) 不知所措(cuò)
D.华裔(yì) 接触(chù) 埋没(mái)
4.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侧。
B.《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平天下。
C.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查,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建性的发现。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个抉择,是l961年在24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搞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就是编译系统——这样一些领域来。
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来源:21cnj*y.co*m】
D.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
7.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2-1-c-n-j-y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9.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数据显示,贵州目前已建成公路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梁约2.1万座,几乎 当令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如此,在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40多座在贵州。 ,贵州桥梁的世界地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应当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1*cnjy*com
C.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1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
13.下列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的观点符合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B.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所以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1·c·n·j·y
C.由于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所以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不知所措。21*cnjy*com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5.为什么说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16.选文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什么?
17.下句中加点词加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1·cn·jy·com
18.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19.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0.“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21.文段中下划线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2.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阅读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21·世纪*教育网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21cnjy.com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2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⑥⑦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4.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5.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21教育网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出处:21教育名师】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6.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提出论题“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文章在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后,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文章在最后一段得出结论:我们需要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培养实验精神。
D.全文在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和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之后,揭示了格物致知精神与实验精神的一致性。
27.你从本文所说的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中,看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什么弊端?
28.选文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9.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你认为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观,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诬明了电和磁是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瞭望》有改动)
【注释】①画波浪部分文字选自《瞭望》原文,未改动。
30.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1.“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2.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于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33.选文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4.选出下列关于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丁肇中联系现实和自己的经验阐明了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该有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的精神。
B.作者认为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
C.作者抨击了传统的中国教育,认为它歪曲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D.“格物致知”的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是应对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
阅读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版权所有:21教育】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www-2-1-cnjy-com
3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⑥⑦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36.第⑨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7.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8.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 “盲目”一词的含义。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39.比较选文第⑤段与下面这则材料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各自的作用。
1972年丁肇中领导一个小组在纽约的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比喻道:“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三、字词书写
4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cháo ( http: / / www.21cnjy.com )( )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yù(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给文段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崇尚______ 头衔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o________流 领yù________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领悟( ) 彷徨( )( ) 袖手旁观(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