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氓》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氓》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15: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走进春天,走进《诗经》
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凄美爱情之约
《氓》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目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组成:
语言形式:
艺术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温故知新
风: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共15国风,
160篇。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
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 31,用
于诸侯朝会;小雅74,用于贵族宴飨。
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舞曲歌辞,分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内 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他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即联想 。
表 现 手 法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本文是以谁的口吻写成的?
2、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思考
《氓》是一首叙事诗,用第一人称“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
本文故事的叙事顺序
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四、控诉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五、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恋爱
婚变
决绝
“恋爱”部分(1-2章)
诵读(1—2章节),两人的有什么不同的性情?
1、女子结婚后是怎么表现的?
学习婚变部分
三岁为妇,糜室劳矣。夙兴夜寐,糜有朝矣。
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至于:达到……的地步
2、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写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以此来引起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作用: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写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以此引起写士由“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含有隐喻
3、谁偷走了她的爱情?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社会制度(经济)
年老色衰
氓之变心
女主人公通过上文 的回忆、自省,在第六章中她做了怎样的定?
第六章
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起兴,写出男子的无情:“反是不思”。
文中其他地方还有运用到比兴手法的吗?
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氓》中女子的背影已渐行渐远,却给我们后世之人留下了深深地思考。虽然我们中学生不允许早恋,但我们可以从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中进行反思,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会正确地去爱!
人生启示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女主人公发一条短信,或是送她一首诗、一首歌,给她慰藉和鼓励。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