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基础练习能力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蒲公英》基础练习能力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05 18: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7 蒲公英
【基础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聘请(  )  炮制(  )  寻觅(  )  蹂躏(  )(  )
答案:pìn páo mì róu lìn
2.解释下列词谙。
(1)如法炮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蹂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2)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3.填空。
(1)《蒲公英》的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儿童文学家________,她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
(2)文章开头以童谣领起,结尾又以童谣作结,既加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又将和平时的欢乐和________作强烈的对比,突出了________的主题。
答案:(1)壶井荣 二十四只眼睛 没有母亲的孩子和没有孩子的母亲 (2)战时的悲惨 反战
4.散见于本文的事情,按时间顺序,应该是:①童年玩蒲公英的欢乐,②八年前战争激烈时寻野草、吃蒲公英、种蒲公英,③次年收养了“蒲公英儿子”,④眼前给小儿子吹蒲公英的茸毛。课文里出现这些事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即可)
答案:①④②③
【能力提高】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实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说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为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地里寻觅野菜来吗 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一向只当做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
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的野菜,掺在一起煮成难吃得碗都懒得端的稀糊来,有几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的报道,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了苦味就好吃了。我们如法炮制过一次,却再没有勇气去找来吃了。就在这一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的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的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
蒲公英当初是不大愿意被迁移的,它紧紧扒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伤害,我们曾经以为它枯死了呢,可是过了不久,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两年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来了。原以为蒲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的,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的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的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的。蒲公英只因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势的吗
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一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
“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
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种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像孙子似的儿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子,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
男孩子和紧紧扒住扎根的土地、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儿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发出无声的呼唤:
“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
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1.“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实的纯美”,这句话中“它”指什么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移植到菜园里的蒲公英的长势与生在路旁时全然不同,有什么寓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吃野菜生活的回忆与对“蒲公英儿子”的介绍,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能体会到作者想起、唱起“提灯笼……”的童谣时的特殊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它指蒲公英 抒发了作者对饱受战争痛苦但对生活不失去信心的日本劳动人民的赞颂。
2.以蒲公英喻人。经历了战争灾难,顽强生存下来的人们将会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自由地生活。写蒲公萸的不同境遇也暗含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向往。(这道题答案不求同一,只要言之有理不牵强附会就行)
3.回忆吃野菜的生活时,作者内心是沉重的,联想到“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把写蒲公英真意(反战)含蓄地表达出来了。对“蒲公英儿子”的介绍,把孤儿的遭遇与蒲公英比较,以物喻人,强烈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对下一代能幸福生活的真诚期望。
4.经过战争以后,回忆起儿时,会愈加觉得和平之可贵,内心带有一种“过来人”的辛酸和感慨,现在与“像孙子似的儿子”一起吹蒲公英,唱童谣,内心饱含对惨遭战争涂炭的下一代的怜惜,表达了决心维护和平,决不能再让下一代受战争摧残的善良愿望,突出了反战的主题。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
④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⑤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⑥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⑦嘿,大地的耳朵 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⑧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⑨耳听千里 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桑”……
⑩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
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1.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⑨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
(1)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 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两次运用了“刻意”一词。母亲的“刻意”夹冬菇和“我”的“刻意”夹冬菇,其起因是完全一致的。
B.第⑩段中“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一句,意在表明妈妈做的“冬菇焖鸡”不仅鲜美爽口,而且口味独特。
C.第段中“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一句,说明吃冬菇确实能使人听觉敏锐,从而印证了母亲的话。
D.全文以冬菇为线索,自始至终记叙了“我”童年时吃冬菇的事,情节完整,语言华丽,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答案:
1.一是嫌冬菇的样子“丑”,二是不喜欢吃。(意思对即可)原因: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下文形成对比。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③为下文写“我们”喜欢吃冬菇作铺垫。 ④为刻画善良聪明的母亲形象服务。(以上四点中答到一点,意思对即可)
2.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巧用比喻、美丽的谎言、让“我们”喜欢吃冬菇,三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3.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意思对即可)
4.(1)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对温馨的伦理亲情的怀念;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母亲慧黠的笑容,便 清晰浮现”一句中,“黠”的本义是聪明而狡猾,这里贬义褒用,赞叹了母亲的聪明机智。 示例二:“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一句中,“无尘”这一比喻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纯洁美好。
5.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