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海燕[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4-06 19:59:0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高尔基
高尔基
(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1913——1923年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 《童年》和《在人间》、《我的大学》。
主要作品:
回忆录《列宁》也是其重要作品。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欧洲发生工业危机,蔓延到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
海燕的写作背景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听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配乐朗读
整体感知:
结合此散文诗中的形象和这三副不同的画面,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想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
关键字、词∶
英勇无畏 凶恶残暴  无产阶级  
  黑暗势力  人们力量 
(1-6段)
(7-11段)
(12-15段)
暴风雨将来,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暴风雨迫近,海燕迎接它的到来
暴风雨即临,海燕发出胜利的预言
  分析课文,探讨海燕这一形象,了解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及修辞方法.
暴风雨来临之前
海燕



叫 喊
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
黑色的闪电
(分析其他形象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有什么反映 与海燕形象有什么关系 )
海 鸥
海 鸭
企鹅
海燕
海燕在笑
逼近之时


形式越来越严峻: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波浪在与狂风争鸣
由叫喊 --------
大笑、号叫
飞翔 --------
掠起、飞舞
比较海燕前后的不同表现,对表现海燕这一形象有什么好处?
即将来临


发出两次疾呼:
大海与闪电进行了殊死的搏斗,革命斗争进一步激化,最终是大海胜利了,显示出大海的气势和磅礴。
点出了海燕“预言家”的本质特征。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的渲染推向高潮,最终完成了海燕形象的塑造。
海燕具有怎样精神?
勇敢乐观敏捷
象征:
象征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来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离和感染力。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义都较简
单,而象征的本体虽简单,但
象征体有着“很大的思想内容”;
比喻只用在一两个句子中,而
象征的含义包含全篇文章。
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象征的本 体和象征体之间都有相似点。
相同:
不同:
英勇善战、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
海 燕——
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并指出各自的象征意义。
大海波浪——
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 鸥
——象征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海 鸭
企鹅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
—反革命的黑暗 势力。
暴风雨
——推翻沙皇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课文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高傲飞翔、勇猛搏击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表达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感情。
中心:
托物言志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