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学情评估价卷
(限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有创造力的中心学科之一。下列课题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 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 B. “嫦娥五号”轨道的研究
C. 利用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D. 新型药用有机物分子的研制
2.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供动物呼吸 B. 氮气作医疗冷冻剂
C. 汽油作汽车的燃料 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点燃酒精灯 D. 洗涤试管
5. 下列各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滴石穿,海水蒸馏 B. 牛奶变酸,墨条磨成墨
C. 粮食酿酒,金属锈蚀 D. 石蜡熔化,消化食物
6. 了解实验的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该用手拿着试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B. 用酒精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不能接触灯芯
C. 在实验室里不许用嘴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 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7.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读数时俯视读数为30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10 mL B. 小于10 mL
C. 等于10 mL D. 无法确定
8. 在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用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不留空隙,然后加热,再冷却,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铜片有无变色。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观察与问题 B. 实验与事实
C. 解释与结论 D. 反思与评价
9.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九年级上册 物理 化学baidu(荣德基)/22秋初排J1-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陕西\\文件\\Word\\22秋初排J1-9.tif" \* MERGEFORMATINET
(第9题)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每空1分,计25分)
10. (2分)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1. (2分)在横线上填写区别下列物质利用的性质。
(1)做饭用的食盐和淀粉________。
(2)水和酒精________。
12. (7分)结合图中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第12题)
(1)仪器G的名称是__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选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使用该仪器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____________。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______于仪器上方。
13. (4分)物质的称量和量取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1)小明同学量取15 mL食盐水,向量筒内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__________继续滴加至该刻度。
(2)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 3 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________(填序号)。
A. 增加砝码 B. 继续加药品 C. 减少砝码 D. 减少药品
(3)根据下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精盐质量是________。
(第13题)
14. (4分)小林同学通过课外书查到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发光,生成白色固体和黑色颗粒;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干冰可作制冷剂;⑦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用序号填空,以上叙述中:
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是化学变化;
________是描述现象;________是物质的用途。
15. (4分)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金属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烧杯加热时未垫上石棉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分)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剂,因为有了化学,生活变得更美好,同样因为化学,生活也充满烦恼。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7. (8分)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
INCLUDEPICTURE "九年级上册 物理 化学baidu(荣德基)/22秋初排J1-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陕西\\文件\\Word\\22秋初排J1-12.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7题)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蜡烛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假设:
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9分)某同学发现铜受热后变黑,并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黑色物质是烟灰;
猜想2:联想到镁燃烧实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布条擦拭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铜片上的黑色物质不能被布条抹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铜片放于试管内加热 ①_________________
将长条铜片放于塞有软木塞的试管内,先加热左端,直到铜片不再变黑,再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铜片左端变黑,铜片最右端经加热一段时间后不变黑 ③铜片左端黑色物质是________,铜片最右端加热不变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铜片加热变黑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为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该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现象。
(1)用真空泵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铜片将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后,趁热打开试管,试管内的铜片又将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B 2. C 3. B 4. C 5. C 6. A 7. B 8. B 9. C
二、10. ①③⑥;⑤
11. (1)味道 (2)气味
12. (1)酒精灯;A(或量筒);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5;中上部 (3)E(或胶头滴管);悬
13. (1)胶头滴管 (2)B (3)36 mL;13. 4 g
14. ①;③;④;⑥
15. (1)砸破容器底部 (2)烧杯炸裂
(3)污染原试剂瓶内的试剂 (4)试管炸裂
16. 利用化学生产农药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等等。化学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汽车尾气的排放、燃放烟花爆竹、室内装修对空气的污染,为了牟求暴利,三聚氰胺来了,苏丹红来了,瘦肉精来了,速生豆芽来了,由此可见,只有合理利用化学,它才能造福人类(合理即可)
三、17. ①②;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都跑到了空气中
(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2)水蒸气 (3)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燃烧
18. 【提出猜想】黑色物质是铜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实验验证】①铜片变黑
②生成的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③CuO;氧气在加热铜片左端时已被消耗完,加热右端时无氧气,故不能生成氧化铜 铜+氧气氧化铜
【拓展与迁移】(1)铜片没有明显变化
(2)铜片变黑;热的铜片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