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16: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7)韩愈在《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说明引起自己思乡之情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读书,不要想着实用,更不要有功利心。读书,只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知己,邂逅一个善美之人。有时心生敬意,有时pēng然心动,仿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你们在时光的深处倾心相遇的一瞬间,情投意和,心旷神怡。好书几乎与现实的浮华与喧xiāo永远隔着深深的沟壑,读了它,灵魂也随之安然。
(1)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现实的浮华”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提高修养 B.一位知己 C.情投意合 D.灵魂安然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邂( )逅 pēng( )然 喧xiāo( )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其正确写法是“ ”。(2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否定句。(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这个怪物好像开玩笑似的在海面上向我们冲来。它绕着战舰(这时船以每小时十四海里的速度行驶),并且把船罩在像光尘一样的电光网中。然后它走出两三海里远,后面拖着一条磷光的尾巴,好像快车的机车留在后面的一团团烟雾般的气体。忽然间,这个怪物从天边的尽头,以惊人的速度突然向林肯号冲来,在离船身二十英尺的海面上又突然停住,光全灭了。
(1)这段文字选自《 》,这个“怪物”其实是 。(2分)
(2) 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只不过是 ,但最终人财两空。(2分)
4.七年级(1)班准备召开一次以“我崇拜你”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2分)
【活动我宣传】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我修改】
(2)主题班会上,王兰同学根据班会的主题,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4分)
【A】鲁迅崇拜藤野先生,因为从他那里获得了无私的关爱;胡适崇拜母亲,因为母亲为他树立了做人的榜样;牛汉崇拜父亲,因为父亲教会他要有同情心;茨威格崇拜托尔斯泰,【B】因为他有一个深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海伦·凯勒崇拜莎莉文老师,因为她让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弱女子走向了光明。
①【A】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我来说两句】
(3)班会上有一个自由发言环节。张明同学在发言中说他崇拜歌星周某某,崇拜他奇异的服装,崇拜他酷炫的发型,崇拜他冷峻的眼神。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如果不同意,你会怎样反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拒绝自以为是(19分)
■董敏伟
①那次坐同学的车去近郊一个景点游玩。路不远,也就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同学有十几年的驾龄,才换了辆新车。对自己的驾车技术,他颇为自得,甚至有些( )。比如说去某个地方,限速80,他照样120地飞。又说他有一回喝了好多酒,照样拉着人跑长途。所以听了他的话,我还是有些担心。
②真正领略他车技是到了目的地以后。进入景区大门,需要开车经过一段相当长的盘山公路,才能抵达峰顶。然而令我担惊害怕的是,山路极其狭窄,勉强能容纳往返的两车通过。而且,坡陡弯急,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再看我的这位同窗,越是到了这种险境,越是来了精神。偶尔眼见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他却镇定自若地从路沿过去,我紧张得几乎要喊出声来,然后随着悬着的心落下,才恢复( )。但新的刺激马上又出现。
③终于上到峰顶。我们观赏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在树林里呼吸原生态的清新空气,在楼台亭阁俯瞰山坳里出没的羊群。闲暇之时,我就跟同学说,看你现在开车是一种享受,张弛有度,快慢适当,有惊无险,安全可靠。他哈哈一笑,十分认真地说,新的交通法规出台,是件好事,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那样才能保证安全,也才能给自己一个省心。接着,他好像猜透我的心思一样,对我说:上来时拐弯没按喇叭,是转角处立着一个硕大的凸面镜,可以看到对面来车。闻听此言,我不禁恍然大悟,同时,对我的这位同学更加佩服,对他的车技更加放心。
④中午吃过午餐,下午一点多钟往回返。这回,我不再担心什么了,只顾靠在椅背上不时地打着瞌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清醒了,开始观赏起外面的风景。绿树,远山,天上的白云,仿佛跟着我们一起往前走。我奇怪自己为何要( ),而放弃眼前难得的景致呢?可也就是在此时,我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立即观察同学的状态。就见他不住地打着哈欠,有时还要打一个激灵,点下头。坏了,早晨起得早,现在困了。我轻声问他:要不找个地方停停,洗把脸,清醒清醒再走?他摇摇头:没事,开着车,还能睡着不成?我想也是,以他的技术,经验,应该不会有事的。但我想错了,就在我刚刚放松警惕的时候,就见同学的头朝下一耷拉,飞驰向前的车瞬间往护栏上靠。我顾不得多想,猛地拍了同学一把,他一个激灵抬起了头,下意识地往右打了一下方向,车才拧回路中。我感到自己头皮都炸了:幸亏发现及时,幸亏没有蹭上护栏,幸亏后面没车过来。同学也像是受了很大的刺激似的,喃喃说道,以后可不能自以为是了。
⑤此次经历给我的触动非常之大。我深深地认识到,当一个人处于危险状态时,很多时候他是麻木的。瞌睡,醉酒,疲劳······正如已经打了麻醉抑制了脑神经,程度不同,无非是剂量不同罢了。可谁又能预知自己能抗几级“迷糊”?因此,不论开车,还是工作,我们最好不要自以为是,老老实实遵守规则,按标作业,远离“红线”,将自己置于一个安全的“圈”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5.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自负 安静 模糊 B.自傲 平静 模糊
C.自负 平静 迷糊 D.自傲 安静 迷糊
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中“我的心思”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眼见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他却镇定自若地从路沿过去,我紧张得几乎要喊出声来,随即悬着的心落下,才恢复平静。(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打了一个激灵后抬起了头,下意识地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盘,车才拧回路中间。(品味“拧”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父亲(21分)
吴重生
①每次从北京回到南方,回到那个旧时的村庄,我都不敢事先告知年逾七旬的父母。因为一打电话,他们马上会忙乱起来:父亲想去割几棵他亲手种的蔬菜,母亲想着要做几碗我最爱吃的柴籽豆腐。
②在忙完了这一切之后,父亲会站在上坡路的路口,朝路的尽头眺望。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村口的松梅岭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路,因为坡度的缘故,每次回老家都像是一次“登高之旅”。
③父亲中等偏高个,生得慈眉善目,额头的皱纹里仿佛盛满了晶亮的浦阳江水。他衣着朴素而整洁,头发灰白而稀疏,双目有神,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走起路来脚底生风。虽已年近八旬,但背不弯,眼不花,身板硬朗。
④父亲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是长兄。因劳累过度,祖父壮年早逝,又因曾祖父早年在爬山时摔断了腿脚,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便压在了年轻的父亲身上。
⑤我们家是通济桥水库第二期工程的移民。通济桥水库位于浙江腹地的浦江县前吴乡,水库建成后,父亲被乡亲们推选为仁忠坞生产队队长。当时村里的孩子们每天外出读书必须乘船,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此,父亲和其他村干部商量,积极筹建民办朱仁小学,校址就选在仁忠坞村,将村里的一个旧厅堂改建为教室。1968年9月,朱仁小学正式开学。两年后,父亲和村里的青壮年们出工出力,建起三间平房作为校舍,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⑥到了1972年,管理部门决定完善水库工程,将溢洪道加高三点四米。而立之年的父亲,响应政府号召,带领一大家子人,开始了从山区到平原的迁徙之路。通济桥库区淹没土地八千九百余亩,迁移包括仁忠坞在内的十七个自然村,库区移民为造福后代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的六个姑姑先后嫁人,四个叔叔则随着我父亲在新村驻扎下来。新村创业虽然辛苦,但一家人兄友弟恭,其乐融融。乡亲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父亲几乎有求必应。
⑦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农事之余,在弄堂口的石凳上一坐,悠扬的二胡声便从他的指缝间传扬开来。不知不觉,身旁便会集聚几位乡亲。大家凝神静听完,便开始谈天说地。除了拉二胡,父亲还会讲故事,林冲、程咬金、秦琼之类的人物,都在他的脑海里装着。这些故事均以仁义忠孝为内核,我从父亲的故事里仿佛找到了“仁忠坞”村名的由来。当年一个仅有三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人人皆以“仁忠”为训,与本县郑氏家族的“孝义门”遥相呼应,可见儒学对于江南乡村的浸染之深。
⑧改革开放以后,父亲种过茉莉花,养过鸭。后来,父亲被一所高等技师学院的领导看中,被招聘到学校专职管理苗木,这一管就是八年。他不但把整个校园的苗木都侍弄得生机勃勃,而且潜心钻研苗木种植技术,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⑨2006年,国家出台库区移民补助政策,父亲很高兴,常常念叨:“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过了七十周岁,父亲领到了一张“老年卡”,乘坐公交车免费。闲不住的父亲便约了村里的两三位同龄伯伯一起去逛“新农村”。老人把附近的村落逛了个遍。有时候还自带干粮,去邻县逛逛,活动半径在五十公里之内,当天来回,乐此不疲。回家后,向母亲一五一十地讲述白天的所见所闻,为父亲晚年生活一大乐事。
⑩前年,父亲卧床了三个月,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管闲事”。那天,父亲进城买菜,见菜市场进口处有一辆乱停放的摩托车倒在地上,他便顾自上前,想把摩托车挪到停车棚里。因为摩托车上了锁,需把整台车提起来,方可挪动。没想到一使劲,闪了腰,导致腰椎受损,倒地不起。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这一受伤,使父亲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
父亲一辈子与庄稼为伍,沉默得像一块泥土。泥墙上爬满青藤的老宅,就像每天都会照射到墙上的朝晖和晚霞,虽无声,但有光,默默地陪伴着父亲。
10.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11.概括第⑤~0段所叙述的事件。(5分)
______________→带领家人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4分)
13.结合相关内容,说说第⑦段中为何父亲讲的故事均以仁义忠孝为内核。(4分)
14.谈谈你对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三】卖油翁(15分)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 (2)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
(3)康肃忿然曰______________ (4)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
(5)以杓酌油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文中的原句填空。(3分)
陈尧咨“自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卖油翁“”的动作令陈尧咨很不满,在卖油翁自钱孔沥油之后,陈尧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反映了他认可卖油翁的观点,并且为先前的傲慢感到不好意思。
18.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阳光能驱走黑暗,阳光能照亮我们的生活;你的生活中会遇到怎样的阳光,它是怎样照亮你前行的道路的?
请以《阳光照亮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1.(1)此夜曲中闻折柳(2)故园东望路漫漫(3)惟解漫天作雪飞(4)明月来相照
(5)朔气传金柝(6)独坐幽篁里
(7)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8)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2.(1)B(“现实的浮华”是偏正短语,“提高修养”是动宾短语,“一位知己”是偏正短语,“情投意”合是并列短语,“灵魂安然”是主谓短语。故选B。)
(2)xiè 怦 嚣
(3)情投意和 情投意合
(4)读了它,灵魂不得不随之安然。
3.(1)海底两万里 潜艇
(2)老舍(舒庆春)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4.(1)示例一:崇拜伟人,成就伟大。 示例二:我崇拜,我进步。
(2)①鲁迅崇拜藤野先生,因为藤野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爱。 ②深刻 深邃
(3)示例:吴洋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崇拜一个人不能只崇拜他的外表,外表美固然好,但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我们正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你说对吗
二、(一)
5.C
6.示例:不论是开车,还是干其他事,我们最好不要自以为是,老老实实遵守规则,远离
“红线”,将自己置于一个安全的“圈”内,才是最好的选择。
7.既然你知道开车要遵守法律和交通规则,为什么上来时拐弯没按喇叭
8.(1)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以“我”和同学在行车时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山路的坡陡弯急和同学驾驶技术的高超。
(2)“拧”字表现了同学打方向盘时的迅猛快捷,反映了当时非常危急的行车情景。
9.示例一:不论驾驶技术多么高超,任何时候都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牢记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示例二:自以为是会给人生带来不可预知的祸患,做什么事都不要自以为是,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二)
10.时间顺序。刻画了父亲一辈子与庄稼为伍、为人和善的形象,使文章层次清楚。
11.带领村民建小学给乡亲拉二胡、讲故事受聘专职管理苗木与同龄老人一起逛“新农村”为扶起倒地的摩托车伤了腰椎
12.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出父亲和善、朴素而健康的形象。
13.①仁忠坞村人人皆以“仁忠”为训;②乡亲喜欢听这类故事;③父亲是一个和善之人;④用仁义忠孝的故事教育人
14.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一块泥土”,表明父亲农民的身份,展现了父亲朴实的品格、沉默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颂与敬爱。
15.(1)夸耀。(2)只。(3)气愤的样子。(4)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5)同“勺”,勺子。
16.(1)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陈尧咨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17.当世无双 微颔 笑而遣之
18.示例一:从这个故事中,我认识到熟能生巧的道理。比如在学习中,我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但只要仔细听老师讲解,多做练习,总会弄懂的。
示例二:从这个故事中,我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有向别人学习的必要,不能骄傲自大;也都有可让别人学习的地方,不必自惭形秽。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三、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