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16: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3.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溶洞图片),在浙江金华也有溶洞(课件出金华双龙洞图片)。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自读课文,想想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划出有关词语,同桌合作完成游程图。出示游程图。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
再读课文,欣赏沿途的风景。
出示文字,2、3段的内容,是配乐范读。
生想象沿途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视频欣赏外洞、孔隙、内洞的景观。在有双龙洞中,让你感到好奇,感到刺激,感受最深的是哪儿?引出---孔隙。
2、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 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 理解“孔隙”词义,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出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作者描写身体的部位,没有一处不贴着船的,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出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游客们,现在就让我们乘小船,过孔隙。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游客们,你们都躺好了吗?那你们的后脑贴着船底了吗?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对吗?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见闻)板书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感受)板书,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3.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图:陡梯,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