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复习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复习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02 15: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第二单元复习卷2
一、选择题
1.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河面上桥的倒影 B.阳光下树的影子
C.镜中小狗的像 D.水中折断的铅笔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4.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中“明月”通过酒看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5.如图所示,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B.C. D.
6.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如换成红外线胶片(只对红外线敏感),仍要成等大的像,则应该(  )
A.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B.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D.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7.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用轻重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敲击其中一个,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表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D.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8.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从明亮处走到暗处,瞳孔会缩小
B.人会晕车是因为内耳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过于敏感
C.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会在伤口处形成痛觉
D.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嗅觉感受器易疲劳
9.如图是一只黑天鹅,湖面上的黑天鹅和水中的倒影构成一个“心”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倒影”形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影的形成原理与铅笔在水中“折断”现象原理相同
C.倒影的形成原理与镜子成像原理相同
D.我们看到的黑天鹅是黑色的,是因为黑天鹅反射了光造成的
10.一束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到另一种透明介质的表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光线与界面夹角是5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20°,则反射角和折射角度数分别是(  )
A.40° 10° B.50° 40° C.40° 20° D.50° 20°
1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12.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13.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碗,发声的音调不同 B.用不同的力敲击相同的碗,发声的响度不同
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
1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B.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大象可以利用超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
D.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物距v/cm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16.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凸透镜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C.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17.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如图),再转弯向南行驶。车中司机看到正前方左侧楼房上有一面正对西南的玻璃幕墙。则小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是(  )
A.向西运动再转弯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C.向北运动再转弯向西运动 D.向东运动再转弯向南运动
18.如图所示,一细束绿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绿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绿光改为红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下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红色光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
③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20.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二、填空题
21.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若入射光线改变20°,平面镜不变,则此时反射光线转___________度,若入射光线不变,平面镜转过20°,则此时反射光线转过___________度。
22.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一位猎人晚上使用红色探照灯打猎时,看到一只兔子(若兔子原本的毛是白色的),则猎人看到兔子的毛是___________色的。
2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能听出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音调、音色、响度);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
24.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其中雷声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在雷声特别响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耳朵,小李可以张开嘴巴,这是为了_________,也可以用手捂住耳朵,从防止噪声的角度,这属于在______减弱噪声。
2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_________是紫光,如果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_外侧,一段时间后示数会明显上升。(均选填“A”或“B”)
26.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琳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镜中鞋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当她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小林利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水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厘米的是图_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是图___________。
28.如图,新冠疫情期间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门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机,从而快速检测学生体温是否正常。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镜头所用透镜与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镜片相同,当人逐渐靠近拍摄时,所成的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如图所示,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30.图1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即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实像。同时眼睛的瞳孔也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1)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体相当于照相机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小明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如图2所示,则小明矫正视力时需要佩戴图3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眼镜。
(3)人刚走进光线较暗电影院时,需要经过-段时间后才可看见周围的物体。这一变化过程,眼球中的瞳孔在逐渐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1.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发射和折射,其中___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__________,上方是_____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探究题
32.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3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或“虚”)。
(4)若有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可供选择,你会选厚度______一些的玻璃做这个实验。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
34.小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2)当蜡烛燃烧变短时,若要使像成在原来的位置,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①将蜡烛上移②将蜡烛下移③将凸透镜上移④将凸透镜下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实验时,突然飞来一只苍蝇,停在了透镜上,遮住了一部分透镜,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
A.苍蝇放大的像  B.苍蝇缩小的像
C.蜡烛的像一部分没了  D.整支蜡烛的像,稍微变暗了些
(4)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F”的发光物体代替蜡烛重新做实验,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可能是_______。
A.B. C.D.
四、画图题)
35.按要求作图
(1)A同学可通过平面镜看到隔墙的B同学(含眼睛),图一中A、B同学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一中画出A看到B的光路图_____(保留作图过程)
(2)如图二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请在图二中画出光源S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_______。
36.(1)作出S点发出的经过空间一点P的光线。
(2)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下图中的平面镜。
(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4)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烛焰,为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画出一个焦点即可)。
简答题
37.周末小明和爸爸来到湖边,看到水面波光粼粼,水中有蓝天白云的倒影。爸爸拿起鱼叉去叉鱼。细心的小明发现每次爸爸叉的位置比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深一点就能叉到鱼,当他和爸爸说话的时候鱼马上就逃走了。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上所有现象。
3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介质 声速v(m﹒s-1) 介质 声速v(m﹒s-1)
真空 0 煤油(25℃) 1324
空气(0℃) 331 蒸馏水(25℃) 1497
空气(15℃) 340 铝(25℃) 3230
空气(25℃) 346 铁(25℃) 5100
(1)指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在长为102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8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___________?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___________?(此时气温约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