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时:
学 科: 历史 年级: 八 执教人:
时 间 2021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召开的基本情况及会议内容等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3 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4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从课本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是什么?(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会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根据46页“动脑筋”,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时 期作 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课本45页“导入框”、47页插图和49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都反映了哪件大事?(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2 这些讲话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等。)3组织5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A.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6 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小结: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学生列表、讨论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1、4(2)两题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4(1)题:(这些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92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困扰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教师: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目标导学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史料2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教师:中共十七大上把哪一思想写进党章?学生:科学发展观。目标导学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教师:中共十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1)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2)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4)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目标导学四:中共十九大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党的十九大的基本情况。提示(1):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提示(2):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提示(3):大会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示(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展示史料: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说说看与中共十九大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上有什么差异。提示:中共八大是说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共十九大提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二者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提示:有。中共八大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国家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教师补充:区分中共历次会议时期作 用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作用。经过一系列党代会的探索,基本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书设计
2017年,中共十九大——进入新时代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采用多种角度,多层次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课本和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对课堂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以便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更知道所以然。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另一方面通过复习回顾上一单元内容强调伟大转折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