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16: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脑畔(pàn) 慰藉(jiè) 柳林铺(pū)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廷河还要在前头!
B.……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D.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框里转。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全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推出长图文《什么是武汉》,通过“江湖”“码头”“人间”三个关键词,展现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宏阔格局。
B.“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5.下列句子括号内判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来装饰你的居室,保你蓬荜生辉。(句中的蓬荜生辉用语得体)
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后“成才”。(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这句话表述错误,应该是“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D.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这个句子错在“阳”应该指的是水南山北)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英国独立电视新闻记者:尽管看到今天上午乌克兰形势的最新变化,你似乎认为和平仍然可能,习近平主席是否计划与其好友普京总统通话,呼吁保持冷静,寻求外交解决?
华春莹:和平的大门永远都不应被轻易关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中方一贯主张各方尊重和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努力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我昨天介绍了中方为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所做努力。习近平主席近期和马克龙总统通话以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视频出席幕安会时都呼吁各方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切实负起责任,为和平而努力。
——《新华网》
①不要使局势进一步失控
②采取建设性行为
③我们仍然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
④尽快缓和事态
⑤即便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了今天
A.⑤④③②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④⑤②① D.⑤③②④①
二、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这幅书法作品用______(字体名)写成,其字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从对联内容“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中,你读出了做人方面的什么道理?
三、语言表达
8.贺敬之在表达自己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时,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抓”“贴”“搂”“扑”等,可谓生动、形象、传神。请你也准确运用动词,写一个小片段。
四、现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贺敬之的《回延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9.原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
10.朗读该选段时,请给朗读者提供一条朗读建议并简述理由。
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1.“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______________。“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________的关系。
12.“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到底教会了“我”什么?
1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4.“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5.这首诗的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读全诗后,你认为诗人追寻的是什么?
16.请仿照“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写两个句子。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掐辨子
江北乔木
①掐辫子,也不知兴起于哪个年代,曾在我们胶东地区盛行了很长一个时期。过去,因农村贫穷落后,生活普遍困难。为挣个零花钱,家庭妇女就一辈辈地传接着:“掐辫子”。
②掐辫子属于小得不能再小的手工活,即使这么小的手工活的准备都有程序,外人一看还挺规范。先是选好原料,也就是选好整齐、白亮的麦秸草。接着就开始“择草”,也就是择去麦秸草表皮草。再就开始“扩草”,就是用专门制作的扩草刀子将一根根麦秸草“扩”成细条。最后是“淹草”,即将“扩”好的麦秸草放到水中浸泡,浸泡好了就用布或大手绢包好,掐辫子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掐好的辫子论“块”,凑齐多少“块”后,就到收草辫的地方去卖。看起来掐辫子挣钱不多,可买个油盐酱醋的足够了。
③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奶奶掐辫子,奶奶手指长、尖,这样的手天生掐辫子快。除了手上功夫,用料也很讲究。每年麦收后,奶奶就把一捆捆麦秸草捋齐,从中间抽取杆粗坚挺、色泽大体一致的麦秸草,再剪头去尾,放到一起,就等于备好了料。奶奶掐辫子的时候手很快,而且掐的辫子很好看,但是卖的时候却从不多收钱。
④儿时还常见祖母和邻居老太太们凑到一起掐辫子。在大街小巷里,在树荫下,在庭院中,在炕头上,似乎都能见到她们掐辫子的身影,就连相互串门时,腋窝间也常常夹着一把麦秸草。有时她们在街上相互见了,也会招呼一声:“来耍吧”,其实那就是约着一块儿掐辫子。有的就会迈着“三寸金莲”急急地回家去拿备好的掐辫子草。一会儿,从老远的胡同口弯着腰一歪一颠的来了,从屋后七曲八折地拐着弯来了,从菜地里回来洗完手还没干也喘吁吁地小跑着来了……这“老婆子掐辫子”已成了当年农村里的一种风俗,也成了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⑤老太太们都是“老手”,掐辫子熟练老到,轻车熟路,眼不用看,心领神会。说着话、走着路,照样掐辫子,而且掐的辫子很精密,很直。那时祖母常和我本家的两个大奶奶、两个二奶奶、一个伯母一起掐辫子。儿时看着她们掐辫子就觉得,上了年纪的人凑在一起稻辫子也很有意思,五、六位老太太围坐在一起,也是一道小风景,而且还有共同语言。她们有时一边掐辫子,一边拉家常,有时还念佛,我听不懂她们念的是什么佛,凭直觉感到她们念得很认真,很虔诚。
⑥掐辫子也有环境之分,把春夏秋冬的不同韵味掐进辫子里。
⑦明媚的春天,大多就会选择在花草绿树间掐辫子,一边掐辫子,一边欣赏柳绿花红,有时还欣赏着鸟鸣堞舞,草长莺飞。春光无限好,掐出的辫子长,油盐酱醋都在辫子里。
⑧炎热的夏天,一般就会凑到树荫下,则一边掐辫子,一边乘凉。儿时常见老太太们聚集到大槐树下掐辫子。这是棵有着500年树龄的老国槐,树高21米多,树荫直径数十米,撒下一大片阴凉,连村里游荡的狗都喜欢到树下来歇憩。
⑨丰硕的秋天,许多人就会轮流聚集到谁家的庭院里,在葡萄架下,石榴树旁掐辫子。同时欣赏着累累硕果,石榴似红玛瑙,葡萄似绿玛瑙,恁地惹人爱。这家主人还会乘兴剪下几嘟噜葡萄;摘下几个红石榴。掐辫子中品尝着秋日果实的酸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⑩寒冷的冬天,一般都会凑到热炕头上掐辫子。先打听着谁家烧的炕头热,就一起迈着“三寸金莲”去了,盘腿坐到热炕头上,围坐着掐辫子。炕头热热的,屋里空气也是热热的。掐辫子的人,身热、手热、心上热。
前几年随同事到他老家,见大多庭院里都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草辫子。同事感慨地说:“现在,一个老太太掐辫子,一年快挣两万元了。”听他一说,我也觉得这“小买卖做大了”。据了解,现在同事的老家“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掐辫人”。很多妇女从六七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掐辫子。在娘家时除了补贴家用,还能为自己积攒嫁妆费用,到了婆家,掐辫子又成了她们养家糊口的手段,并传给了子女。没想到,在我老家几近绝迹的掐辩子风气,却在几十公里外的同事老家长盛不衰,而绵延兴起了庞大的队伍,并把掐好的辫子涂上各种颜色,远销省内外,客商收货上门。因为掐辫子,还专门成立了草辫加工厂,生产加工各种草编篮、草编收纳盒、草编筐、草编手提包、草编沙滩包,还有各种草帽、小孩玩具等,远销海内外,生意很红火了。很多顾客买的不仅是这些产品的特色,同时也是买一份掐辫人的勤劳与淳朴。
掐辫子,掐出了乡下的旧风俗,也掐出了农村的新辉煌!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7.阅读文章第⑧—⑩四段,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季节环境 韵味
春天:掐出的辫子长,油盐幽醋都在辫子里
② 悠闲
③ 喜悦
冬天:炕头热热的,屋里空气也是热热的 ④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老远的胡同口弯着腰一歪一颊的来了,从屋后七曲八折地拐着弯来了,从莱地里回来洗完手还没擦也喘吁吁地小跑着来了……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详细描写了掐辫子的程序,体现其操作的繁复和规范,也能够体现出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而成的经验与智慧。
B.第⑤段描写老太太们在掐辫子的同时还在认真虔诚地念佛,可以看出作者虽赞扬她们的手艺,但是却委婉地批评她们的封建迷信思想。
C.全文以掐辫子为线索串联起主要事件,并按照空间顺序,从我老家写到同事老家,使得整篇文章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D.文中的祖母这一形象着墨不多,但是却刻画出她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教育有方的特点,字里行间也饱含着对祖母的赞美之情。
20.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农村传统风俗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石头村的王大爷逝世了。按照当地习俗,几个子女花费十几万块钱给王大爷办理丧事。还特意请了一个农村的歌舞团,白天晚上地唱了几天,结果大人们晚上睡不好觉,孩子们也无法搞学习。事后,村里人暗地议论,说没有上次李大妈去世的丧事气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A白羊肚手巾(dǔ);
B柳林铺(pù);
C哺育(bǔ);
故选D。
2.B
A“廷河”应为“延河”。
C“满窖”应为“满窑”。
D“眼框”应为“眼眶”。
故选B。
3.B
B.《白毛女》是歌剧,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
故选B。
4.C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完整引用,后面的句号应在下引号后面;
故选C。
5.C
A.判断分析不正确。“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称,文中用在“你”身上,故使用不得体;
B.判断分析不正确。这个句子有重复和赘余的毛病,应删掉“目的是”或“旨在”;故分析不当;
D.判断分析不正确。“阳”指山南水北,原文解释正确,故分析不正确;
故选C。
6.D
结合文段,可知华春莹的回答是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争端。⑤“即便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了今天”紧承“和平的大门永远都不应被轻易关闭”,并领起下文,因此是首句;③“我们仍然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是中国对乌克兰形式的总体态度,为第二句;②“采取建设性行为”、④“尽快缓和事态”、①“不要使局势进一步失控”构成条件复句,句意由浅入深,是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因此正确排序为:⑤③②④①;
故选D。
7.(1)楷书 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2)做人要谦逊,不自高自大,这样才能成大事。
8.示例:百米短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23号运动员:他的脸绷得紧紧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很快,他双手叉腰,左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己的脚腕,然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右脚腕。紧接着他又在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他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听到“各运动员做准备”的口号,23号马上来到自己的起跑地点,身子成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23号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成弓形。随着“砰”的一声枪响,23号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9.一是两行一节;二是节内押韵;三是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四是善用比兴。
10.示例:朗读时要把握饱含深情(感恩激动)的感情基调,理由是该选段正是表达诗人阔别十年后回到延安,回忆自己在这里收到的照顾、教育以及得到的成长,充满了感恩、激动,情意绵绵。
11. 拟人 热烈欢迎诗人 比兴 被养育与养育
12.延安教会了“我”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
13.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奶长大,引出并喻指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出并喻指自己投身革命锻炼学习。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1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15.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16.示例:像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在追寻火热的太阳;/像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在追寻和平和阳光。
17.①希望;②夏天:老国槐撒下一大片阴凉,狗也来歇憩;③秋天,红红的石榴似红玛瑙、绿玛瑙的葡萄招人爱喜悦;④温暖
18.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老太太们参加掐辫子的积极,体现出她们的勤劳和热爱劳动,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美之情。
19.A
20.我们要辩证统一地看待农村传统风俗。有一些传统风俗能够展现地方特色和人情风味,并且推动经济发展,值得传承和推广。有一些风俗却浪费钱财,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助长攀比心理,是需要摒弃的。所以,在生活中,对于农村的传统风俗,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