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海洋化学资源
一、选择题(共16题)
1.2012年11月,我国海南三沙市海水淡化供水工程正式开工。海水淡化是水资源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海水淡化的持续供水能力不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列操作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A.沉淀法 B.过滤法 C.多级闪急蒸馏法 D.电解法
2.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3.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可以用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镁盐属于海洋资源中的
A.矿产资源 B.动力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A.从海水中获得少量淡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B.若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C.除去河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采用加入明矾的方法
D.检验某水样是否为硬水,可采用加肥皂水的方法
5.海水利用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计划到“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日均220万吨以上。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6.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中,不正确的是
A. 制取蒸馏水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CO2验满
D.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7.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 C.氯化镁 D.藻类物质
8.医用口罩对带病毒的气溶胶或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操作与口罩阻隔原理相似的是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O2
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NaCl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H
10.下列各项没有科学根据的是
A.用化石燃料制取合成橡胶 B.气功可以将银变金
C.动物可以通过克隆的方式繁殖 D.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淡化海水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淡化海水 取样,加入明矾,搅拌,静置,过滤
D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往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12.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
C.近年来海水因CO2的增加而酸化,海水的pH值增加。
D.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
13.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下图所示简易装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物理变化
C.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D.水蒸发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14.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5.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B.此装置净化海水的原理是过滤
C.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D.此装置中的塑料膜不可用纱布代替
16.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物质的是
A.除去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
B.除去固体碘中少量的碘化钾
C.除去乙醇中溶有的微量食盐
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二、综合题(共6题)
17.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
A 蔗糖 B 纯碱 C 食盐 D 花生油
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_g。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蒸馏④活性炭吸附⑤加明矾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填序号)_________。
(3)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具有高效消毒作用,该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5)工业上可用海水提取粗盐后的母液来提取金属镁,其流程如下:
该流程中,加溶液A时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其中没有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和_________。
18.认识和爱护水资源
(1)水的净化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_____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2)水的软化
硬水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蒸馏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冷水应从冷凝管的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冷凝管中的水蒸气与锥形瓶中的水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___(写一条)。
(4)水的饮用
某品牌矿泉水,其外包装上部分文字说明如图所示。
①主要成分中的“钙”“钠”是指_______________(“分子” “原子”或“元素”)。
②偏硅酸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列式即可)。
③每瓶矿泉水中含钙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mg。
19.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要将其变成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网购、高铁、共享单车和打码支付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①网购离不开光纤宽带。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中Si的化合价是_______。
②高铁车体的外壳由铝合金制成,用铝合金制作外壳的优点是_______(答一条)。
③共享单车的轮胎为实体轮胎,而普通自行车的轮胎在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
④许多商品的二维码印在PVC不干胶贴纸上,PVC【化学式(C2H3C1)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其中,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请回答题:
①A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D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1.某小组以水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水的构成奥秘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设计净化水的简易装置
图1是小组设计的野外求生的简易饮水装置。
(1)该饮水装置的净水措施是(填字母序号)。
A.静置 B.蒸馏 C.过滤 D.吸附
(2)实验室综合运用过滤、沉淀、蒸馏这三项操作进行净水,其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小组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电解水并测得每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的气体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cm3) 2 4 7 11 16 21 24 29 35 40
(3)写出图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从第_______分钟之后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接近于2:1。
(5)请解释反应开始时阴极生成的气体和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任务三】微观探析水的组成
(6)以“”表示氢原子,以“”表示氧原子,以“”表示水分子,请在下面的表格中绘制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注意保持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种类不变)_______。
(7)已知通常状态下氢气的密度是ag/mL,氧气的密度是bg/mL,请列式表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22.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反应后b物质中的“属于___________ (选填序号)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2)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__________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化合”或“分解”)。
(4)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沉淀只能使水中不溶性的大颗粒杂质沉降下来,一些悬浮的和可溶性的杂质除不去,故A错误;
B、过滤法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海水淡化的过程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B错误;
C、多级闪急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故C正确;
D、电解是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即将海水引入浅滩,利用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而得到氯化钠,故选C。
3.C
【详解】
镁盐属于海洋资源中的化学资源。故选C。
4.C
【详解】
A、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从海水中获得少量淡水,正确。
B、过滤可以除去难容性杂质,泥沙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正确。
C、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质可以吸附悬浮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错误。
D、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某水样是否为硬水。
故选C。
5.A
【详解】
A、对半透膜上方的海水加压,可以得到淡水,即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则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海水中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等能透过滤纸,这种半透膜不能用滤纸代替,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半透膜上方的海水加压,可以得到淡水,即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半透膜上方的海水加压,可以得到淡水,即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C中二氧化碳的验满是碱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C错误。故选C。
7.A
【详解】
海水中的含水量是96.5%,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应该是水.故选A.
8.C
【详解】
A、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B、蒸发是指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所以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指使固液混合物中的液体通过多孔性过滤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的操作,所以C符合题意;
D、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择C。
9.A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不符合题意;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化石燃料和合成橡胶的主要元素为碳、氢,故用化石燃料制取合成橡胶,有科学依据;
B、银由银元素组成,金由金元素组成,二者不能相互转化,没有科学依据;
C、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动物可以通过克隆的方式繁殖,有科学依据;
D、利用蒸馏或膜分离法等科学方法可以淡化海水,有科学依据。
故选B。
11.B
【详解】
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需要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气可以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能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故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B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只能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使之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故不能将海水淡化,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往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只能证明二氧化锰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而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C
【详解】
A、“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的特点,使高温海水流过压强不断降低的蒸发室,使水多次瞬间蒸发,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从而淡化海水,不符合题意;
B、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不符合题意;
C、近年来海水因CO2的增加而酸化,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海水的pH降低,符合题意;
D、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
A、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原理是通过蒸发,使海水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然后遇冷变成水滴到水杯中,故水杯中的水是淡水,不符合题意;
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利用水的蒸发实现的,只有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获取淡水的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D、水蒸发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详解】
A、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则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海水中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等能透过滤纸,这种半透膜不能用滤纸代替,故B不正确;
C、对半透膜上方的海水加压,可以得到淡水,即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
D、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不正确。故选A。
15.B
【详解】
A、温度越高,海水中的水蒸发得越快,获取淡水越快,所以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选项说法正确;
B、此装置净化海水的原理是蒸发,选项说法错误;
C、该装置得到淡水的原理是海水的水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上凝结成水,滴落到烧杯,烧杯中水里不含其它杂质,属于淡水,选项说法正确;
D、 塑料膜不可用纱布代替,换成纱布,收集的水不纯,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
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或将水中难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离出来的方法,A、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分离它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不用蒸馏;
B、碘和碘化钾都是固体,所以分离固体碘中的少量碘化钾不能用分馏的方法;
C、乙醇是液体,食盐是固体,所以通过分馏能得到乙醇和食盐,可以采用分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是固体,不能用分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故答案选C。
17. D 75 ⑤②④① CO2 +6 置换反应
【详解】
(1)A、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C、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5%÷20%=25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g-25g=75g;
(2)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加明矾吸附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细菌和病毒),无需蒸馏,故顺序是:⑤②④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Cl、O、H、C的个数分别是1、2、3、2、0,生成物中含Ca、Cl、O、H、C的个数分别是1、2、5、2、1,故反应物中还应含1个C、2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2;
(4)高铁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x=+6;
(5)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故沉淀为氢氧化镁,加入溶液A,生成氯化镁,故A为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故其中没有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18. 过滤 煮沸 防止暴沸(局部沸腾) B 分子间间隔不同(或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元素 42
【详解】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2)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常用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3)①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局部沸腾);
②为提高冷却效率,冷水应从冷凝管的B端进入;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冷凝管中的水蒸气与锥形瓶中的水不同之处为分子间间隔不同(或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4)①主要成分中的“钙”“钠”是指元素;
②偏硅酸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根据标签可知,每瓶矿泉水中含钙的质量最多=28 mg/L×1.5L=42mg。
19. 漏斗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Na2CO3、NaCl 、NaOH 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
【详解】
(1)① 操作Ⅰ是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2)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够将氯化钡转化为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② 因为加入NaOH是除去杂质MgCl2,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加入BaCl2是除去杂质Na2SO4,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加入Na2CO3是除去杂质CaCl2外,还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所以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Na2CO3、NaCl 、NaOH,故填:Na2CO3、NaCl 、NaOH。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溶质氯化钠质量=100kg×10%=10kg,溶剂的质量=100kg 10kg=90kg,设需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 (10kg+x):90kg=36g:100g
x=22.4kg,即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故填: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
20.(1) +4 密度小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8:1
(2) +3 二氧化氯
【分析】
(1)
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Si的化合价是+4价;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机械强度大 、抗腐蚀性强等优点;
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分子间的间隙增大,气体的体积膨胀;
PVC【化学式(C2H3C1)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故填:+4;密度小;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8:1
(2)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所以A为NaCl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为ClO2,名称为二氧化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3;二氧化氯;
21.(1)B
(2)沉淀、过滤、蒸馏
(3)
(4)4
(5)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氧气被电极吸附等
(6)
(7)
【分析】
(1)
图中净水原理为蒸馏,装置中利用塑料薄膜收集水;
(2)
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沉淀是将难溶性物质进行沉降、蒸馏是得到的水是纯水,净化级别最高,这三项操作先后顺序应该是沉淀、过滤、蒸馏;
(3)
图2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从第4分钟之后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接近于2:1。
(5)
反应开始时阴极生成的气体和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比明显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氧气被电极吸附等(合理即可);
(6)
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示意图为;
(7)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已知通常状态下氢气的密度是ag/mL,氧气的密度是bg/mL,根据元素守恒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即。
22. B C 化合 氢气 + 氧气水
【详解】
(1)反应后b物质中的 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加上一个C粒子各原子个数正好相等,故选C;
(3)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化学反应可以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