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检测——2021~2022学年初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检测——2021~2022学年初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1 22: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B.用可降解塑料替代普通塑料制作方便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C.铵态氮肥和碱性化肥混用会提高肥效
D.SO2和氮氧化物大量排入空气中,容易形成酸雨
2.2021年5月12日我县印发了《关于印发沂源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保持卫生清洁靠大家,下列措施中与卫生县城创建有违的是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B.鼓励燃放烟花爆竹
C.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D.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稀氨水中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D.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用于除铁锈
4.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
A.硝酸钾 B.碳酸钾 C.尿素 D.磷酸二氢钾
5.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文明城市入选名单,淮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560万淮安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下列做法与城市文明不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气净化排放 B.电动公交绿色出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D.垃圾直接露天焚烧
6.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装置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制取氢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葡萄糖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所有维生素都不能在体内合成
C.杀菌过程中蛋白质会变性是化学变化
D.油脂和糖类的元素组成不同
8.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经常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表面
B.自行车被雨水淋湿后,直接用带油的布擦
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将铁锅部分浸入食盐水中,防止铁锅生锈
8.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但酸雨的PH却能小于5.6,这主要是由于雨水中溶入了一定量的
A.SO2 B.CO2 C.CO D.N2
10.某市自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环境治理已初见成效。为继续改善环境质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使用无铅汽油 B.鼓励市民多植树造林
C.不滥用塑料制品 D.市区禁止汽车通行
11.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元素与人体健康 B.安全常识 C. 生活中的物质 D.日常生活经验
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缺铁——易引起贫血 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倒入水中 在房间烧炭取暖——关闭门 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主要成分——活性炭铅笔芯主要成分——石墨 区别老陈醋与酱油——闻气味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12.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化学与工农业 化学之最
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增加粮食产量:施用过量化肥、农药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核电荷数最小的原子:H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化学与生活 物质与微粒构成
鉴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活性炭吸附 生活中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和构成
A. B. C. D.
1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不带电,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B.酸性溶液pH 小于7,则酸溶液pH 小于7
C.氮肥含氮元素,含氮元素的物质都可作氮肥
D.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4.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
①食用加碘食盐 ②使用铝制炊具 ③食用含铁酱油 ④使用含磷洗衣粉
⑤食用含钙麦片 ⑥使用含钾化肥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2个碳酸根离子:2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D.有机态氮肥尿素的化学式:CO(NH2)2
1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食用碘盐(含KIO3)判断面包中是否含有淀粉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C.所有氮肥都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因为它们会反应造成氮元素的流失
D.用品尝的方法来区分蔗糖水和烧碱水
二、综合题(共6题)
17.2021年9月21日,中国向世界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___________。
(3)为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大力植树造林 B.开发清洁能源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8.拥有丰厚绿色生态资源的广元,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向往的心灵栖息之地。这些美不胜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中,蕴藏着无穷的化学奥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广元的特色美食豆瓣鲜鱼、剑阁豆腐干和酸辣鸡丁中都所含的营养素有______(写一种)。
(2)苍溪雪梨是广元特产,它的生长要合理施肥。硫酸钾和氯化铵是常用的化肥,其中______是钾肥,______是氮肥。
(3)广元同时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储量较大的有煤、天然气、砂金、有色金属等,其中煤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景区时应佩戴合格口罩,生产口罩的关键材料熔喷布是一种链状结构高分子材料,具有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口罩贴合鼻梁部位的铝条很柔软,属于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19.已知废旧干电池填料中含有二氧化锰、氯化铵和氯化锌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想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设计了如下流程: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需要_____,其作用是_____。
(2)灼烧滤渣l时,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1中除含有MnO2外,还存在的物质是_____。
(3)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_____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
(4)同学们还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滤液2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猜想一:氯化锌 猜想二:_____ 猜想三:氯化锌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在氯化锌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会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白色沉淀会溶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2,加入到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加热 _____ 滤液2中含有氯化铵
另取少量滤液2,_____ _____ 滤液2中含有氯化锌
【结论】猜想三成立。
20.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按,这就是“碳中和”。
①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②能源的清洁低碳化,是“十四五”碳达峰部署的重点工作。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
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选填“化合”、“分解”、“氧化”或“复分解”之一)
②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能B.风能C.太阳能D.石油
③氢氧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氢氧燃料电池供电的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践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填序号)。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D.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
(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科学技术发挥核心作用。工业生产中,关键工艺流程的低碳化改造十分重要。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优化并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如图所示为Na2CO3和NH4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可知,t1℃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②t2℃时, 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1℃时,25g水中加入10 g Na2CO3固体,经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④t2℃时,将等质量的NH4Cl饱和溶液和Na2CO3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21.尿素[CO(NH2)2]是一种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易保存,使用方便。
(1)尿素是一种含氮量很高的氮肥,它能使作物_____________;
(2)溶质质量分数32.5%的尿素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车尾气处理液,用尿素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含NO)时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现用含20Kg上述尿素溶液处理汽车尾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上述尿素溶液,所需尿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L(水的密度1g/mL);
②计算用上述尿素溶液可除去的NO的质量是________?
③上述反应中,若尿素中氮元素为aKg,则生成的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否为akg?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2.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因变质而使溶液质量减小的是____
A 食盐水
B 浓H2SO4
C 烧碱溶液
D 石灰水
(2)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___。
(3)某化学小组利用pH传感器,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随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该实验,pH曲线可能经过__(填“a”“b”或“c”)。
(4)为了探究NaOH样品中是否有在NaC1、Na2CO3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乙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滴加AgNO3溶液后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通过实验得出了NaOH样品中含有NaC1和Na2CO3,请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5)22.33gBaC12溶液与30g稀H2SO4刚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50g滤液,则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叙述正确;
B、塑料难于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叙述正确;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叙述错误;
D、酸雨是因为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而形成的pH值小于5.6降水,叙述正确。
故选C。
2.B
【详解】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与文明城市有益,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与文明城市有违,故B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与文明城市有益,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与文明城市有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正确;
C、稀氨水中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错误。
故选:D。
4.A
【详解】
根据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说明必须施用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
A、属于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K属于K肥,故B错误;
C、化学式中只含有营养元素N的叫N肥,故C错误;
D、化学式中有营养元素P、K,属于复合肥,故D错误。
5.D
【详解】
A、工业废气净化排放,可以减少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电动公交绿色岀行,既节约能源,又避免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能有效避免水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垃圾直接露天焚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空气且有害健康,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通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错误;
B、人体中可以合成部分维生素,但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从体外补充一些,选项错误;
C、杀菌过程中细菌中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其性质随之发生变化,所以杀菌过程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油脂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氢、氧三种元素,它们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选项错误,故选C。
8.C
【详解】
A、经常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表面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错误;
B、自行车被雨水淋湿后,应先擦干后,再用带油的布擦,错误;
C、废旧电池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故不得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正确;
D、盐溶液会加速铁的锈蚀,不能将铁锅部分浸入食盐水中,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显弱酸性,雨水的pH只是稍小于7,当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时,雨水的酸性会明显增强,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
解答:解:酸雨的pH小于5.6,这主要是由于酸雨中溶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
故选A.
10.D
【详解】
A. 使用无铅汽油,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B. 鼓励市民多植树造林,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C. 不滥用塑料制品,可以减缓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D. 市区禁止汽车通行,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11.B
【详解】
A、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铁易引起贫血病,正确;
B、在房间烧炭取暖时当氧气含量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会使人中毒,不能紧关门门窗,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可以做饮水机滤芯,活性炭的质地比较软,有滑腻感,也可以做铅笔芯,正确;
D、老陈醋有特殊的气味,酱油没有特殊气味,故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是天然纤维,故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正确。故选B。
12.D
【详解】
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施用过量化肥、农药会造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故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错误;
C.使用乙醇汽油也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是可以减少污染,并不是无污染,故错误;
D.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和构成,故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A、分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性溶液pH 小于7,则酸溶液pH 小于7,故选项推理正确。
C、氮肥含氮元素,含氮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可作氮肥,如氮气,不能被植物吸收,则不能作为氮肥,故选项推理错误。
D、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碳元素、氧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4.A
【详解】
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疾病;食用含铁酱油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能预防贫血;食用含钙麦片可以为人体提供钙元素,能预防钙质疏松;使用含钾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食用加碘食盐、含铁酱油、含钙麦片、使用含钾化肥对人类有益;使用铝制炊具容易导致人体中的铝过量,人体中的铝稍多就会影响健康,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污染水体。故选A。
15.B
【详解】
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
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钠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示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
D、有机态氮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
故选:B。
16.B
【详解】
A、面包中含有淀粉,碘酸钾中不含有单质碘,所以碘酸钾不能使面包中的淀粉变蓝色,错误;
B、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织物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
C、只有氨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错误;
D、烧碱有腐蚀性,不能品尝,错误。故选B。
17.(1)(2)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3)C
【分析】
(1)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3)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可以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选项A正确;
B、开发清洁能源,更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选项B正确;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选项C错误;
故填:C
18. 蛋白质 硫酸钾 氯化铵 混合物 热塑性 纯金属
【详解】
(1)动物肌肉和植物的中子(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2)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3)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4)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5)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这种性质成为热塑性。
(6)铝条只含铝一种金属,而且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铝条很柔软,故应该属于纯金属。
19. 过滤 玻璃棒 引流 C(或碳) < 氯化铵(或NH4Cl)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逐滴滴入足量稀氨水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20. 氧化 D 化学 C NH4Cl 等于 30 Na2CO3
【详解】
(1)①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甲烷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②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石油属于化石能源,故选D;
③氢氧燃料电池供电的过程中,是将电池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都符合“低碳生活”,而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不符合“低碳生活”,故选C;
(2)①由图可知,在t1℃时,NH4Cl的溶解度曲线高于Na2CO3,所以,t1℃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NH4Cl;
②由图可知,在t2℃时,NH4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由图可知,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0g,则25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5g Na2CO3,所以,其溶液的质量=25g+5g=30g;
④由图可知,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降最大,所以析出晶体较多的是Na2CO3。
21. 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 6.5 13.5 6.5kg 否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氮气中的氮元素来自于尿素和一氧化氮两种物质,所以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大于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
22. D a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不正确;因为加入稀盐酸引入C1-,无法证明NaCl的存在(合理即可) 1.46%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