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这些图片、视频展示的是丽江的风景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点击图片播放
学习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纯朴、厚重、和谐。
2.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3.体会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作者简介
阿来(1959-),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2000年,其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奖、鲁奖的双冠王。
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闸( ) 砚( ) 蘸( )
草甸( ):
喧( )哗( ):
奔流:
矗( )立:
映照:
苍劲:
zhá
yàn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zhàn
大声说话,声音杂乱。
指急速流淌;流得很急的水流。
diàn
xuān
huá
高耸地立着。
照射。
(树木)苍老挺拔;也指(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chù
字词疏通
翡( )翠
眺( )望:
擦拭( ):
硕( )大:
喧腾:
亭台楼阁:
目眩( )神迷:
fěi
tiào
shì
shuò
xuàn
从高处往远处看 。
用布等擦抹物体,使干净 。
非常大;巨大 。
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
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自读课文·动手标记
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理清线索,熟知文章内容。
3.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文章脉络
1.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玉龙雪山顶
驿 道
村 庄
丽江坝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街道店铺
纳西人的院子
出城进入金沙江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一滴水”的经历。
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第一部分(1):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写小水滴的旅行过程以及它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5-16):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开始新的旅途。
4.结构层次
课文精读
蜕变的过程,说明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一、朗读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几个过程?
雪—冰-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江河流源头以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二、阅读第二部分,具体把握一滴水游览丽江的经过。
1.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高处远景:
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
山下:
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玉河。
低处: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3.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白色的玉龙雪山,蓝天,绿色的盆地、森林、庄稼,红色的花朵……
色彩斑斓 美丽如画
4.丽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丽江的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四方街木府
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 道
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 屋
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 车
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
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小 桥
5.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找出描写丽江人与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勤劳、热爱生活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三、阅读第三部分,体会结尾一句“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
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奔放的新生活。
四、只有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是丽江古城抚平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3.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夜晚水的冰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合作探究
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1.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
2.将自己比作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3.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作者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以“一滴水”为线索,可穿越历史时空,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
写作特色
1.语言简洁优美,融情于景。首先作者以自己喻水,是文章一大亮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10段写景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运用排比,多方面描写了四方街的远景,表达心中的向往之情。
2.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3.以时间和行踪交叉为序,符合游记散文的行文特色。
主旨归纳
全文讲述一滴水游览丽江的全过程。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风民俗,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结构
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然风光优美
建筑富有地域特色
民风民俗美
历史文化名城
美丽如画
由衷地热爱赞美
拓展延伸
课文描写了丽江优美的景色和悠闲的生活,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丽江成了一个变了味的商业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点的?谈一谈你的看法。
殊途同归,丽江没有逃过被改造的命运。旅馆、手工艺店、茶楼酒吧中喧闹着一群不属于这里的人,无一不在打破着本来属于这里的宁静。
我们带着自身的欲求来寻找自由的放松,最终也只是污染了这片本来淳朴的土地罢了。这片土地上,看似不变的外表下,又失去了多少的原本?随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丽江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民风。
纵使商业化的痕迹之重,但庆幸的是这里依然保存了那种骨子里的慵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