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考题回顾
2008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2010
判断是否正确:《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2012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的什么地方?
2009
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2011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2014
《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
2018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2016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2013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6分)
2017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5分)
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2015
考题回顾
2018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150-200字)(10分)
2019
《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分)
2020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考题回顾
红楼梦版本
曹雪芹
其人其书
主要人物
相关章节
重点章节
评点式阅读
问题探究
阅读策略
导读目录
其人其书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还泪记》。
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解题《红楼梦》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白居易《秦中吟·议婚》
“红楼”指富家闺阁或豪门贵族
“梦”者,幻也
《红楼梦》既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的幻灭,又写了贾府的由盛而衰;“红楼”的意思应该是兼顾二说为好。曹雪芹把“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写成的小说取名为“红楼梦”,是对书中的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的深长慨叹。
“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王昌龄
“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韦庄
“观《通鉴》二百六十三,记五代王建事。建作朱门,绘以朱丹,蜀人谓之画红楼。是红楼亦朱门之泛称耳。”——俞平伯
贾 府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主要思想
红楼梦曲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01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空劳牵挂。
02
解题《红楼梦》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施耐庵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作品 作者 时间 类型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英雄传奇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历史演义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神魔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清 世情小说
后
世
影
响
文学
出现了模仿《红楼梦》笔法去写优伶妓女的悲欢离合、缠绵悱恻的狭邪小说,如《青楼梦》、《花月痕》以及鸳鸯蝴蝶派小说 。
晚清
鲁迅继承和发扬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地写出平凡人物的悲剧
民国
欧阳山的《三家巷》承袭的依然是《红楼梦》的家族叙事结构,而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不难找出大观园的影子。
建国后
后
世
影
响
戏剧影视
据不完全统计,在清代以《红楼梦》为题材的传奇、杂剧有近20多种。到了近代,花部戏勃兴,在京剧和各个地方剧种、曲种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红楼梦戏。其中梅兰芳的《黛玉葬花》、荀慧生的《红楼二尤》等,成为戏曲节目中的精品。
科技发达的时代,电影、电视剧把《红楼梦》普及到千家万户,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 。自1924年以来,改编自小说《红楼梦》的各类影视作品超过了25 部。每一部作品,都演绎着当时影视人对这部名著内涵的独特理解。而每一次新的拍摄,也都是对前一部作品艺术高度的无形挑战。
鲁迅
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
周汝昌
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之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讥讽,或仅以为谈助,或大笑其无聊。
王国维
《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冯其庸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
《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
蒋勋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他(曹雪芹)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曹雪芹
人
物
简
介
(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
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八旗: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
创作缘起
(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毛泽东
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
阅读策略
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总体上,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
在总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精读点评和展示。
精读
略读
阅读策略
评点式精读
评点是我国传统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即评论。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用词造句等方面,用简洁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略加评议。点,即圈点。古人读书用画“圈”断句,画“点”表示佳句。这和我们今天读书的圈点勾画不完全相同。人们习惯上说的“评点”,侧重于“评”,即画龙点睛式的词、句、段之间的评述。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懦笔庸笔何能及此!】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有此一想。】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为阿凤写照。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阿凤一至,贾母方笑,与后文多少笑字作偶。】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阿凤笑声进来,老太君打诨,虽是空口传声,却是补出一向晨昏起居,阿凤于太君处承欢应候一刻不可少之人,看官勿以闲文淡文也。】
《林黛玉进贾府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写阿凤全部传神第一笔也。】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方是阿凤言语。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仍归太君,方不失《石头记》文字,且是阿凤身心之至文。】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却是极淡之语,偏能恰投贾母之意。】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这是阿凤见黛玉正文。】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若无这几句,便不是贾府媳妇。】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文字好看之极。】
《林黛玉进贾府 》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内容
任务一
读回目
理清结构及主线
任务二
阅读前五回
概括情节
任务三
理头绪
梳理人物关系
任务四
选主题
小组合作探究
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
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
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横向
纵向
整体感知内容
把握主要情节
《红楼梦》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也是全书的总纲。读懂了前五回,也就牵住了全书的牛鼻子。
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那个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或者正是全书的纲领。
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作者要给我们讲述的这个贾府,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这个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一一细写。
第三回,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即通过林黛玉来到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
第四回,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故事,展示了社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
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
基于社会身份的人物关系
梳理人物关系
基于情感关系的人物关系
确定探讨主题
把握人物关系
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确定探讨主题
结合时代和人物性格特点,谈谈导致宝黛钗三人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人公贾宝玉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说曹雪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你怎样理解?
曹雪芹堪称“大师”的思想境界主要表现在哪里?
请说说脂批的发现对于解读《红楼梦》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