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07: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课堂导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形成的?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旗定向、领航掌舵。这是一篇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
1.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2.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影响。
3.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追求强国富民的政党。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道:“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背景: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 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实质:鼓吹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②.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二大
①时间:
②内容:
1982年
第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符合中国国情
初步产生
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3.正式提出: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强国之路)
(立国之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1.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1956年
1990年底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温饱水平
小康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难点突破
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红旗落地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1989年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
4.南方谈话(1992年)
共产党人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现实课题
南方笼罩着一种压抑、疑虑、无所适从的气氛
中国要不要走回头路?
4.南方谈话(1992年)
(2)主要内容:
①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市场与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充实发展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⑤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意义
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三步走。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评价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南方谈话(1992年)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5.最终确立(1992年)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南方谈话
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8、祖国统一:
1、发展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本任务(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改革外部条件:
和平与发展
5、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战略步骤:
三步走战略
7、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知识拓展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时间:2002年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主要内容:
(1)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3年-2002年)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7年。
2.主要内容:
(1)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003年-2013年)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时间:2012年
3.主要内容
②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①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总布局: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50相关史事)
④新领导: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1972年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
总 书 记 的 青 葱 岁 月
1977年
读大学时(右))
1979年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时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
1969-1975年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
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
1987年福建
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7年
2.会议报告:习近平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内容
3.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①新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新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②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评价: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1993-2003
三个代表
中共十六大
2003-2013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2013至今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九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初步提出
基本形成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体系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写入党章
课堂检测
1.1992年,深圳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儿酒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原因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2、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得到根根本解决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C
3.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说:这样大会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4.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C
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下列发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③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