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8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8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19: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记,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词语库充实了,才有选择的余地,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积累是为了运用,要让词语库中的词语“活”起来,就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单元导语
本单元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学习活动。要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词义特点,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单元导语
丰富词语积累
一、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
有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条理”等。【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单音节(天、地、跑、跳)、双音节(琵琶、犹豫、蜘蛛)、多音节(喜马拉雅、奥林匹克)】
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
1、仔细观察和思考下列几组词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对你积累词语有什么启发。
① “希望”“眺望”“展望”“瞻望”“遥望”“凝望”“盼望”“渴望”
②发挥-发扬;侵犯-侵占;坚决-坚定;履行-执行
③熟悉-陌生;勤奋-懒惰;坚强-软弱;精致-粗糙
④炒、烩、炖、炸、煎、烤、焖、涮
初试-复试;学士-硕士-博士;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人山人海、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成群结队
叽叽喳喳、叮叮当当、叮叮咚咚、淅淅沥沥
包含共同语素
同义关系
反义关系
亲属关系
顺序关系
同义关系
共属拟声词
规律与启示:
①包含语素“望”。这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可以据此积累词语,这叫共同语素积累法。
②同义关系。③反义关系。④亲属关系。 顺序关系。 词语都表示“数量多”。 词语都是拟声词。可以根据一些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行分类积累,这叫语义关系积累法。
2、小试牛刀:将下面20个词语分成四组,并说明分组依据。
沉静 破土 布衣 踌躇 平静
结籽 静谧 安静 犹豫 寂静
果断 拔节 黔首 迟疑 萌芽
爽快 百姓 抽穗 黎民 庶人
第一组:包含共同语素“静”:沉静、平静、静谧、安静、寂静
第二组:“百姓”的近义词:布衣、黔首、百姓、黎民、庶人
第三组: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迟疑、踌躇、犹豫、果断、爽快
第四组: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破土、萌芽、拔节、抽穗、结籽
3、练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一组包含语素“想”的词语,不少于五个。
2)写出与“高兴”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不少于五个。
3)请以“夜半”开头,写出天色纪时法的十二个名称。
4)写出几组与示例结构样式相同的词语。
示例:合适-适合
第3题:
第1小题:
如:思想 空想 理想 想法 想念 想象 猜想 休想 梦想 设想 遐想 痴想 冥想
第2小题:
相近:开心、喜悦、愉悦、快乐、欣喜、欢乐
相反:悲伤、悲哀、哀伤、伤心、生气、沮丧
第3小题: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第4小题:
美貌-貌美 心痛-痛心 和平-平和 演讲-讲演 计算-算计
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熟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在意义表达上非常丰富、灵活。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熟语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两大主要特征。
(一)成语的积累
成语的积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积累:
1、按成语的来源积累
2、按成语结构特点积累
3、按成语含义积累
1、按成语来源积累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②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
文人作品,如青出于蓝、老骥伏枥
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谚语俗语,如天下乌鸦一般黑
小试牛刀:把下列各成语按照来源进行分类
三顾茅庐 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春风得意 一帆风顺
纸上谈兵 朝三暮四 空中楼阁 集思广益 巫山云雨
锦上添花 想入非非 中流砥柱 可歌可泣 天衣无缝
百感交集 痛改前非 战无不胜 孤芳自赏 居心巨测
循规蹈矩 恨铁不成钢 自欺欺人 语重心长 水深火热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邯郸学步 张冠李戴 雪中送炭
答案:
成语来源 成语
神话故事 天衣无缝、巫山云雨
寓言故事 朝三暮四、画蛇添足、邯郸学步、掩耳盗铃
文人作品 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空中楼阁、集思广益、中流砥柱、可歌可泣、痛改前非、战无不胜、孤芳自赏、循规蹈矩、自欺欺人、语重心长、水深火热
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纸上谈兵、百感交集、居心叵测
外来文化 想入非非
谚语俗语 锦上添花、恨铁不成钢、张冠李戴、雪中送炭
2、按成语结构特点积累
成语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关系多样,主要有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
主谓关系: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等;
并列关系: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等;
偏正关系: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等;
动宾关系: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等;
补充关系: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等;
承接关系:如画龙点睛、落井下石等;
转折关系:如虽死犹生、明知故犯等;
递进关系:如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等;
选择关系:如宁死不屈、宁缺毋滥等;
因果关系:如打草惊蛇、亡羊补牢等;
条件关系:如唯利是图、逢人说项等;
目的关系:如守株待免、借刀杀人等;
假设关系:如有闻必录、风雨不改等;
让步关系:如死不瞑目、插翅难逃等
3、按成语含义积累
成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平时积累成语时,可根据成语含义,按主题积累,如:爱国、诚信、勤奋、读书、动物、植物等。
爱国的:以身许国、匹夫有责、毁家纾难、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救亡图存、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等。
诚信的:言信行果、驷马难追、金口玉言、言而有信、抱诚守真、季布一诺等。
读书的:专心致志、凿壁偷光、好学不倦、学富五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卷有益、闻鸡起舞、学而不厌、学海无涯、博览群书、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
小试牛刀:
按成语含义积累的方法,把下列各主题相应的成语加以积累。
时间:
动物:
植物:
示例:
时间:分秒必争、似水流年、争分夺秒、日日夜夜、青山不老、日月如梭、稍纵即逝、弹指之间、光阴似箭、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千秋万代、呼吸之间、一日三秋、昙花一现
动物:鼠目寸光、狐假虎威、鹤立鸡群、投鼠忌器、鸡鸣狗盗、鼠窃狗盗、狐朋狗友、万马齐喑、鹬蚌相争、虎背熊腰、龙盘虎踞
植物:春暖花开、金枝玉叶、青梅竹马、风花雪月、雾里看花、杏雨梨云、缘木求鱼、如火如荼、镜花水月、空谷幽兰、出水芙蓉、草木皆兵、
(二)歇后语的积累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注释”,如同谜底。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如“墙上挂狗皮——不像话(画)”,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在一定的语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类积累
1、会意型
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
如:“老虎驾车——谁敢(赶)”“两手进染缸——左也难(蓝)右也难(蓝)”“荷花塘里着火——偶然(藕燃)”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老虎驾车——谁赶”,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小试牛刀: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水仙不开花——
哑巴吃黄连──
炒了的虾米——
揍鸡毛——
冬瓜皮做甑子——
豆芽炒虾米(小虾)——
外甥打灯笼——
孔夫子搬家——
黄牛肩脚——
老鼠上街——
棋盘里的卒子——
纸糊的琵琶——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zèng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三)惯用语积累
惯用语是口头语言中短小的固定的习惯用语。惯用语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主要表示比喻义和引申义。
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固定词组形式,如动词性的“背黑锅、开倒车、踢皮球、抬轿子、碰钉子、炒冷饭、走后门、泼冷水、戴高帽”,名词性的“墙头草、马后炮、定心丸、耳旁风、老油条”等。
三、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起来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新词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在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
1、新词的来源
新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汉语自身的新造词
二是外来词
汉语自身的新造词
新字新词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椅子有靠背,最初就用“倚”字,后来才写作“椅”。凳子最初借用“橙”字,后来才写作“凳”。桌子也是后来才有的,古代只有“几”“案”,都是很矮的,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后来坐高了,几案也不得不加高,于是有了新的名称,最初就叫“卓子”(“卓”是高而直立的意思),后来才把“卓”写作“桌”。
外来词
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虽然汉语对于外来语以意译为主,音译词(包括部分译音的)比重较小,但是数目也还是可观的。比较早的有葡萄、苜蓿、茉莉、苹果、菠菜等,近代的像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冰激淋、白兰地、啤酒、卡片、沙发、扑克、哔叽、尼龙、法兰绒、道林纸、芭蕾舞等,都是极常见的。由现代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外来语就更多了,像化学元素的名称就有一大半是译音的新造字,此外像摩托车、马达、引擎、水泵、卡车、吉普车、拖拉机、雷达、爱克斯光、淋巴、阿米巴、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来苏水、逻辑、米(米突)、克(克兰姆)、吨、瓦(瓦特)、卡(卡路里)等,都已经进人一般语汇了。
2、小试牛刀:
(1)将下列新词语按内容特点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
医闹 八项规定 雾霾 颜值 尘霾 海淘 一带一路
广场舞 手机报 正能量 中国梦 大爱 食品安全
“一带一路”“中国梦”“八项规定”等词语,体现出国家的大政方针、思想政策;
“广场舞”“手机报”“海淘”等词语,折射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颜值”“大爱”“正能量”等词语,体现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
“食品安全”“医闹”“雾霾”“尘霾”等词语,反映出新时代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2、小试牛刀:
(2)有一些新词语来自网络用语。网络用语往往通过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传递着人生百味。根据下列描述文字,猜猜是哪个新词。
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②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
③一个人的戏很多,很会给自己加戏,爱以博眼球出位。
④羡慕、嫉妒别人,又有点自嘲。
⑤断绝不要的东西,舍弃不必要的牵绊,只留下自已真正需要的。
洪荒之力
佛系
戏精
柠檬精
断舍离
3、交流与分享
搜集十个新词,说出它们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蕴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享。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探究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看似纷繁复杂,其实也有规律可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不是孤立的,其间存在着各种联系。抓住了义项间的联系,往往就抓住了理解多义词的“线索”,就能更好地理解多义词。
1、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个词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叫作词的本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作引申义。
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①北窗。②朝向,对着。③方向,趋向。究竟哪一个意义是“向”的本义呢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解字》:“向,北出牖 yǒu 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瑾户。”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引申义。
小试牛刀:查找资料,明确下表中各字(词)的本义
字(词) 本义





兵器、武器
逃离、逃跑
旦、早晨
捕鱼捉鸟兽的工具

2、抓住词的本义,理解引申义
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作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
如:“亡”字的本义是“逃离”“逃跑”,由这个意义引申出其他的意思。如: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今夏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暮而果大亡其财。
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逃跑
指人的死亡
指国家的灭亡
丢失、丧失
通“无”,没有
小试牛刀:
“绝”的本义是“将丝线切断”,请根据其本义,说出你知道的引申义,并解释在下列各句中的含义。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横渡
与世隔绝的
独一无二
阻断、隔绝
极、最
消失、断绝
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字的含义
1)信: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世说新语,雅量》)
④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⑥不忍粘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书乐天纸》)
诚信、守信
信任、相信
信息、消息、信使
确实、的确
随意、任凭
书信
2)闻:本义:听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听见
听说、知道
接受
传布、使……听到
向君主报告
有名、著称
3、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
词义引申不是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趋势,总的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由近及远
二是由具体到抽象
三是由个别到一般
四是由实到虚
1)由近及远
如:“朝”字本义是“早晨”,古代臣子要在早晨拜见君王,便引申出“朝见”“朝拜”之义,由“朝见”引出朝见的地方“朝廷”,再有一个接一个的帝王居于朝廷,引申出表示时间的“朝代”。
可见,“朝”的义项的引申是“早晨—朝见—朝廷—朝代”这样不断延展开去的,这种引申就是由近及远的引申规律。
2)由具体到抽象
如:“爪牙”,古代多用作中性词,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也比喻勇士,形容勇武。《劝学》中“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后来喻指坏人的党羽,这就比较抽象了,但用久了新的意义便固定了下来,不再是临时的比喻用法了。
又如:“网”,本义只是指捕鱼捉鸟兽的工具。后来引申出“广泛搜求”的怠思。《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网罗天下旧闻”的意义就比较抽象了。
3)由个别到一般。
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又如,“涉”字,本义是指“蹚水过河”。后来引申为“渡河”。《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
4)由实到虚。
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又如:“和”字,本义是指“应和”。《老子》:“音声相和。”后来引申为“连带”。又由“连带”引申为“与”“同”等。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一词多义是词义发展演变的结果,而演变的结果并不一样,根据演变的结果大致可以归纳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和感彩改变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词义的扩大。
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如《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大泽。”《史记·项羽本纪》:“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后来“江”“河”逐渐作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古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今义,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金”,先秦泛指金属。《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楚王担心赏赐给郑国的铜会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与郑盟誓。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
又如:“坐”,古代除当“坐下”的动作讲之外,还有“犯罪”“因为”的意义。《晏子春秋·内篇》:“王日:‘何坐 ’曰:‘坐盗。””中的“坐”当“犯罪”讲。汉乐府《陌上桑》:“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当“因为”讲。现在专指“坐下”讲,今义比古义缩小了。
3、词义的转移
如果原来的词义和现在的词义之间没有类属的关系,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简单地说就是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
例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河堤。《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这里就是指大的土堆。远古时埋葬死者并不堆土,后来才在墓穴上堆成一个大堆。于是坟由土堆转为专指坟墓。
又如“汤”:本义是热水,如“媵人持汤沃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现在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4、词义褒贬色彩转变
在词义发展的过程中,习俗风尚和社会思潮的改变,往往引起人们对事物的爱惜与善恶评价的变化,从而影响词义的褒贬。有的词由褒义变为贬义,有的词由贬义变为褒义,有的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
例如:“复辟”古代是指“恢复君位”,是个褒义词,现在是指“反动势力的复活”,成为贬义词了。
“锻炼”古义为“冶炼”,也指“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是个贬义词,现在指“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成为褒义词了。
“谤”古代是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谤”的今义是指“诽谤”“毁谤”“造谣中伤”,成为贬义词了。
“卑鄙”:本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为中性词,如“先帝不以臣卑”(诸葛亮《出师表》)。现在多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为贬义词。
“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利牙,为中性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后引为男士、武臣,或形容勇武,为褒义词。现在多指党羽、帮凶,为贬义词。
小试牛刀:写出下列各词的古义,并明确其含义变化类型
词语 古义 今义 变化类型
菜 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宫 帝、后等居住的房屋
睡 睡觉
瓦 安装在屋顶上的瓦片
臭 难闻的气味
走狗 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
钩心斗角 比喻互用心机、相互排挤
专指蔬菜
房屋、居室
坐着打瞌睡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
气味
猎犬、谦辞
宫室结构精巧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扩大
词义转移
词义缩小
感彩变化
感彩变化
三、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在词语积累的过程中,除了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转变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改变,与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了。如果不能正确掌握这些古今异义词,就容易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例如: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区域”。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丈夫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无出路的境地”。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无比憎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古义为“于是创作”,今义是连词,与“所以”连用,表因果关系。
学习现代汉语,尤其是从古代延续而来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而误用。了解成语的来历,或者理解成语中某些字的含义,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义。如“不赞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它本来是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来也指一言不发。如果将“赞”理解为现代常用义“赞扬”,就会歪曲成语的意思而误用。
小试牛刀:解释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不足为训 (2)不速之客 (3)苦心孤诣
(4)不经之谈 (5)不刊之论 (6)屡试不爽
(7)不名一文 (8)吊民伐罪 (9)细大不捐
(10)久假不归 (11)危言危行 (12)侧目而视
(13)不孚众望 (14)春意阑珊
(1)准则 (2)邀请 (3)独自达到 (4)正常 (5)修改 (6)差错(7)占有 (8)慰问 (9)舍弃 (10)借 (11)正直 (12)斜着眼睛 (13)令人信服 (14)将尽,衰落
四、积累与整理
结合上述所学知识,全班分若干小组梳理教材必修上册几篇文言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议的词,在班上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补充、更正。
每个小组整理好自己的成果,全班共享,用于本册书的文言文复习。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词语的选择,不仅讲究用“对”,也追求用“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古人早就有“炼字”一说,这说明词语的选择不但极其重要,而且绝非易事。
一、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1、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首先要结合语境。
我们可以从名家作品的修改中得到启发。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修改。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首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
请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好处。
答案:
“脊梁”词义范围更具体,背脊的范围过大,相比于“背脊”,它的语体色彩更富有童趣,更符合文章整体情感的表达。
“窍”的意思是窟窿,特指眼耳口鼻的孔。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是斑蝥“放屁”,因此,从“后窍”里喷出烟雾显然要比从“后身”更形象、准确。
“一股”是用来形容名词“烟雾”的,而“一阵”是用来修饰前面的动词“喷出”的。在这里,鲁迅先生是想通过对动作的刻画将斑蝥“放屁”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所以换成修饰“喷”这个动作的“一阵”比修饰“烟雾”这个事物的“一股”更好些。另外斑蝥放出的“烟雾”不可能马上消失,肯定会在空气中弥漫一段时间。比起“一股”来,“一阵”含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因此用“一阵”更准确。
小试牛刀: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简要分析“排”“摸”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一“排”一“摸”,这两处细节细腻、生动地传达出孔乙己不同的心理和境况,值得玩味。“排”带有一种优越的气势,表示自己分文不少,是个规矩人,与短衣帮们不同,但此时,孔乙己正处于无端受人讪笑、嘲弄,很窘迫的境地,他用表面的镇定、从容、装阔气来应对嘲讽和攻击,心理上的自我“优越”与实际的拮据穷酸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孔乙己的可悲可叹。
“摸”则有从口袋往外挖出的意思。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从肉体到精神,都遭受极大的摧残和打击,陷入穷困潦倒、已近末路的悲惨境地,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形成鲜明对比。
练习:请体会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思考其表达效果
1)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
第1小题:
分析:作者通过对荷塘里的青雾、叶子和花的描写来写月色。“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浮”字突出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洗”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纯净;“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这些字赋予眼前荷塘的景物以神韵,雾、叶、花的“动”体现了景与情的交融,其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分析:“狡猾”一词本是贬义词,意为论计多端,不可信任。此处则贬词褒用,既表现顽皮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可谓一举两得。
2、正确使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例如: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通常的说法是“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作者突破常规,写成了“剥蚀了古殿檐头的琉璃”。动词“剥蚀”的运用有两个特点,它虽是动词,但通常情况下,它后面不跟宾语。“颓圮”“散落”也属此类。“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一句,按一般的语言习惯说法应是:门壁上朱红的油漆淡褪了。另在“朱红”前面又用拟人手法,“炫耀”二字,对描写地坛的面貌、沧桑变化、破败相确实是恰到好处。拟人手法很生动,同时对作者的精神状态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在此段中,作者让这几个动词都带上了宾语。如按常规写成“琉璃剥蚀了”,“琉璃”成为主语,是被说明的对象,本文让“琉璃”作宾语,成为被处置的对象,“剥蚀”作谓语,强调了是怎样处置的,这样写,突出了荒园的剥蚀状、淡褪状、坍圮状、散落状。历经沧桑的地坛变得荒凉破败,这正与作者落魄的精神状态相吻合。
二、体会词语的感彩
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感彩,即便是中性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常带有褒贬色彩。词语的感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彩也会发生转化,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例如: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鲁迅《拿来主义》
分析:“染污”“孱头”“昏蛋”“废物”,都是带有非常鲜明的贬义色彩的词语,直接表露出鲁迅对这三类人的漠视和愤怒。
一些中性词,在上下文语境中也带上了感彩,如“徘徊”“勃然大怒”“羡慕”“蹩”等,这些词活画出三类人的动作和心理,透露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还有一些原是褒义的词语,其感彩在特定语境中也发生了转换,比如,“欣欣然”,本是表现喜悦之情的褒义词,而“欣欣然地蹩进”却带有强烈的讽刺、漠视意味。这个“蹩”决不能换成“走”和“踱”:“走”缺乏形象感,过于平淡;“踱”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形象不协调;“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和猥琐,再加上“欣欣然”,活画出“废物”见到鸦片情急、贪馋、丑态百出的样子。
1、褒词贬用
褒词贬用,往往与反语联系在一起,含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增强了表达效果。
如:“胡老方才这一巴掌打得亲切。”“亲切”一词本义是褒义的赞美之情。而《范进中举》中的胡老平时在范进面前是耀武扬威、毫无顾忌的,范进中举后,他却胆战心惊起来,所以,乡人们说胡老这一巴掌打得“亲切”意在讽刺他已经在讨好范进了,进一步讽刺了胡屠户这种趋炎附势的嘴脸,语境义由褒义变成贬义。
小试牛刀: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分析:“标致极了”本是形容美到了极点,是褒义词,但在这里是反语,是“丑陋”的意思,用作贬义词,强烈地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2、贬词褒用
贬词褒用,用本来含贬义的词语表达赞美、喜爱等感情。
如:“大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傻二哥!说他‘傻灵傻灵’的。”“傻”本是贬义词,指“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或“死板,不知变通”。在文中指“为人老实,不自私,不取巧”用作褒义词,赞扬了傻二哥老实聪明,热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高贵品质。
小试牛刀: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分析:“鼓吹”指宣传提倡,也略带吹嘘的含义,“吝啬”指过分看重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这两个词本来都是贬义词,用在此处,表达出作者对于“拿来主义”的鲜明态度,幽默而坚定。
三、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有些词语常用于特定的语体中,带有鲜明的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主要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大类。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语体色彩表明,不同的词适用于社会交际的不同范围,适用于不同的文体。通常情况下,具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词语要用于相应的语体,以求得风格的协调一致。
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如:在古代,有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是个粗人,没读过书,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他听懂了“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了秀才面前。秀才又问他:“其价如何 ”卖柴的人也听不太懂这句话,但他听懂了“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意思是说木柴的外表是干的,里面是湿的,燃烧时会浓烟多,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这一次,卖柴的人彻底听不懂秀才在说什么,只好担着柴走了。
小试牛刀: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的红色词语,从语体色彩的角度选出表达更得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1) ①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薄暮中。
②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荆风《驿路梨花》
2)①“什么 北京 ”我益发困惑不解了。
②“什么 北京 ”我越发困惑不解了。(峻青《秋色赋》)
句子中的“薄暮”和“益发”等带有文言色彩,是书面语,在现代散文中,结合上下文,改成“暮色”和“越发”更通俗和谐。
高考链接: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①“堵住”改为“堵塞”;
  ②“管子”改为“管道”;
  ③“换掉”改为“更换”;
  ④“打算”改为“计划”;
  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四、巩固练习
1、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 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 的基本手段。
A .素养 情境 沟通 B .修养 情境 勾通
C .素养 环境 勾通 D .修养 环境 沟通
A
2、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的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B .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C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C
3、请从词语的感彩角度分析下面几则新闻用词是否准确。
(1)2017年4月《今日头条》新闻标题:获得赛点,新疆队有望横扫广东队染指总冠军。
(2)《中国文化报》2017年7月新闻标题:贾科梅蒂如何从一贫如洗到炙手可热。
(3)《山西经济日报》2017年8月新闻标题:新兴职业快速“崛起”,育婴师首当其冲。
夺取
名声大噪
势不可挡
4、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教书”改为“从教”;
  ②“光临”改为“参加”;
  ③“惠赠”改为“敬赠”;
  ④“先睹为快”改为“予以斧正”;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