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中册
1. 了解时评这一体裁及其特点。
2. 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体会其生动形象、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3.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探究工匠精神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素养目标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写作背景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是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提出的。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201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近些年来,在媒体上频频被提及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共识,我们的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本文发表于 2016 年劳动节前一天 4 月 30 日的《人民日报》第 4 版“人民论坛”,是对中央精神的积极回应,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在于就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热点表明立场,引导舆论,反映出媒体鲜明的倾向性。《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的观点和立场,往往具有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评论的特点: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时评,又称时事评论、新闻时评,简称时评,是新闻评论文体的一种,指报刊上评论时事的文章。具体说,它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知识卡片
资料链接
大道至简,匠心至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2018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部分)
高凤林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他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等。
李万君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 30 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 150 多项,其中 27 项获得国家专利。荣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
夏立先后承担了“天马”射电望远镜、远望号测量船、索马里护航军舰、 “9·3”阅兵参阅方阵上通信设施等的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 0.004 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20 粗细。荣誉:全国技术能手、2016 年河北省军工大工匠等。
王进是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kV 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与执行抗冰抢险、奥运会和全运会保电、线路防舞动治理等重大任务,带电检修300余次,实现“零失误”。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等。
易错字音
①墓志铭( ) ②不懈( ) ③ 雍( )容
④卓( )越 ⑤挑剔( ) ⑥ 精湛( )
⑦ 造诣( ) ⑧肺( )腑( ) ⑨ 臻( )于至善
⑩践( )行
míng
xiè
yōng
zhuó
ti
zhàn
zhēn
fèi
fǔ
( )琢磨(思考,考虑)
( )精雕细琢
琢
( )衣冠禽兽
( )沐猴而冠
冠
zuó
zhuó
guàn
guān
yì
jiàn
易混字形
(chóng)( )拜 ( )论宏议
(suì)邪魔外( )
①
崇
崇
祟
(diāo)( )虫小技
( diāo )民生( )敝
( diāo )( )堡
②
雕
凋
碉
(zào)( )躁动不安(zào)( )荻枯柴(cāo) 同室( )戈
③
稠
燥
操
课内词语
不谋而合:
离群索居:
炉火纯青:
废寝忘食:
臻于至善: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指做到极致。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
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超今冠古:
出类拔萃:
冰心一片:
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
超越古今。冠,超出众人。
《孟子 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后来用“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冰心,清洁的心。
近义词语
1. 赋予/ 付与
相同点:都有“交给”的意思。
不同点:“赋予”指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有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色彩,涉及对象多为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的交接双方无上下之分,涉及对象多为具体事物。
2. 推崇/ 崇尚
相同点:都有“尊崇”的意思。
不同点:推崇”指十分推重,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尚”指尊崇提倡,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
3. 内涵/ 内含
相同点:都有“包含一定内容”的意思。
不同点:“内涵”是概念的内容,又指人的内在涵养,是一个名词;“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是一个动词。
4. 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相同点:都有“技艺高超”的意思。
不同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
极其精巧。“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
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课文探究
1.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重要句子
由“匠”字在《说文》里的意义引申出“匠”字的时代意义——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
2.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从个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到企业气质、活力,再到国家市场环境、人文素养,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3.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先描述匠人世界之狭小,然后揭示工匠精神内涵: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就“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展开论述,从个体、企业、国家的层面论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它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神,倡导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深入探究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就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 1 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这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之后的三段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第 2 段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第 3 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深化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1.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
第 4 段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这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 5 段是评论的总结,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指出“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深化。
① 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更符合时代要求;工匠精神可以使企业产品更加精致,使企业拥有金字招牌,这样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企业拥有工匠精神,可以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② 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工匠精神可以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蕴含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工匠精神关乎我们的生命尊严。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作者为何要提倡“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在本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总之,作者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引证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3. 作者在证明观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对表达文章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观点一:“工匠精神”的回归,首先要破除思想上的障碍。
凡事思想先行,理念引领。要使“工匠精神”回归,一定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各种障碍。舆论界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企业界要循循善诱地进行疏导,社会各方面要齐心协力地进行引导。这样,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工匠精神”滋养的舆论环境与氛围。
观点二: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融于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长久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团体发展之途充满荆棘。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时代,在互联网思维“泛滥”的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不啻于一种追本溯源,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
4.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人大代表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工匠精神”回归?
①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除运用引证法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力量大。第1 段中“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以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第4 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则是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这些论证手法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5.本文作为一篇时评,具有强而有力的说服力。试从论证方法和句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② 整散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以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如第1 段中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第2 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文章第3、4、5 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中标色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② 两人笑笑,学着电视里的大哥,尽量摆出莫测高深的样子,却不知那种沐猴而冠的神态,就是两个小丑。
③ 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④“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诗句如是说,充满隐者离群索居飘逸洒脱意境,但身处囚室中的他可没有这么高雅脱俗。
⑤ 他的身高,即使在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也是出类拔萃的。
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看足球比赛,当他们的球队参加比赛的时候,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为他们的队员加油。
⑦ 东西两路军同室操戈,紧密配合,在长山湖一带重创来犯敌军。
⑧ 此书面世以后,我读到过十余位评论家的文章,评论家的崇论宏议都很精辟;也收到了百余位普通读者的亲切来信。
A.①③⑤ B.②④⑧ C.①④⑥ D.②⑤⑦
B
解析:① 不合语境,根据前面讲要真抓实干,应该改为“花拳绣腿”。③ 望文生义,“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⑤ 对象错误,“出类拔萃”不用来形容身高。⑦ 望文生义,句中误理解为“一家人拿起刀枪对抗外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B.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可是近来却直线下降。经分析,他近来考试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早恋造成的。
C. 不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针对香港青年在内地就读、创业、生活、科研的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的出台,都使我们感受到国家心系香港的未来,始终支持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中。
D. 许多事情表明: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尽管基本上已经被人们抛弃,但是其思想残余仍然存在并且在顽强地表现自己。
C
解析:A 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将“不只是”改为“不是”;B 项结构混乱,“主要原因是早恋造成的”句式杂糅,可以改为“主要原因是早恋”或“主要是由早恋造成的”;D 项语序不当,应将“尽管”放到“封建主义”前面。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宣传工匠精神,就会改变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就能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而有了工匠精神,就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树立品牌。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不懈追求。
① 宣传工匠精神,不一定使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改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大宣传力度,不一定能让全社会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③ 有了工匠精神,不一定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树立品牌。
解析:本题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不合逻辑的句子,如“宣传工匠精神,就会改变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表述过于绝对,且武断,“宣传工匠精神,不一定使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改变”;“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就能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只要……就能……”表述过于绝对,加大宣传力度,不一定能让全社会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有了工匠精神,就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树立品牌”,推断存在问题,有了工匠精神,不一定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树立品牌。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而这种制作意识的反面,是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但它是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精雕细琢的制作意识 ② 坚守工匠精神的业主也不例外
③ 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补写句子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 空注意后文“制作意识”,第② 空注意后文“坚守工匠精神”,第③ 空注意前文“坚守”。
5.右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一
学生周末放假学习生
活情况调查结果。请仔
细阅读图表,完成题目。
根据图表反映的
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并据结论为高一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高一学生度周末的方式各不相同,
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周末回家休息或在校学习,只有少数
学生选择户外运动。建议:多在周末进行户外锻炼,合理地
放松,才能更有效率地投入学习。
解析:根据图表所示内容简述结论即可。“户外运动”所占比例最小,建议围绕这一点提出建议。
6.请针对下面这则新闻的内容,以记者的身份,写一则短评。
不超过30 字。
从单休到双休,从月薪4000 元到5000 元……春节一过,又到一年招工季,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开出各种条件招兵买马。
招聘会上走一圈,记者发现,虽然企业招工还是一个难字,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用人单位显得淡定了很多,一位企业的人事经理向记者袒露心声:反正年年都这样,急也没有用。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不少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如愿者寥寥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反映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日益突出。②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反映了企业需求与教育目标的脱节。③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不对称。
解析:新闻评论要抓住材料的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如这则材料介绍了“招工难”“就业难”这两种现象,抓住这一点进行评论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