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2 07: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八单元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页。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境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
2.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通过摆一摆,找一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合作交流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3.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字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羊村数码乐园探秘行动开始了,同学们想参加吗?一起出发吧。
2.按要求填数.
3.找规律填数.
2, 4, 2, 4, __, __
5, 6, 7,8, __, __
4、揭示课题:小朋友们,数字中也蕴含着规律,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到达探索馆。(课件出示例3)
先出现3个圆形,再依次出示6个、9个圆形,师依次贴黑板,接下去要怎么贴呢?请生演示。思考: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如果用数字怎么表示呢?你能找到它们的规律吗?
每次+3我们还可以说成是:依次多3.请生读。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接着填出下面三个数吗?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2、教学例4.
先出示图形,请生说规律。
再出示数字,请生说规律:依次少2.
请生接着填出后两个数字。
与前面规律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找规律,填数。
(1)、5 10 15 20 25 ---- -----
(2)、24 20 16 12 8 ----- ------
这幅图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依次加5和依次减4,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3)小结: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4、接力比赛。想一想:中间的数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找出下面图形与数字的规律。
6、出示三叶草。让生观察每组数字间的关系,找出这些数的规律。
介绍三叶草:是优质豆科牧草,茎叶细软,叶量丰富,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既可放养牲畜,又可饲喂草食性鱼类。
这些数的规律是:①下面的数字都是40;②上面两个数相减等于40;③右边的数字和下面的数字相加等于左边的数字;④左边的数字减下面的数字等于右边的数字。
7、小结。
三、方法应用
1、活动一:接力赛。
2、活动二:比眼力。
3、找出数字规律、渗透数学文化:1、1、2、3、5、8、13、21
斐(fěi)波纳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0年代起出版了《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4、活动三:跳一跳。
4、你能创造出一些有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你们都有那些收获呢?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好吗
【教学反思】
《找规律》的第二课时,这是学生在学习找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观察、推理等过程中发现数字变化规律,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羊村数码乐园探密活动为引子,通过“找图形的规律——找数字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创造有规律的数字,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