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10:51:05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认识“八股取士”的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知识结构:
一、明朝的建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经济的发展
视频导入: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 放牛
1344 年-1347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导入新课
朱元璋
这是谁的档案?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庙里当了和尚,到处乞讨为生。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被推为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1368年,建立了明朝。最终在1388年统一了全国。
历史故事新讲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府
(南京)
攻占大都,推翻元朝
南京
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京师)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年号:
灭元:
迁都:
洪武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连年,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
1、元朝灭亡的原因
2、明朝建立
朱元璋称帝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
目的:
措施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其他
思想文化上
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八股取士”;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禁锢思想,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地 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央
布政使司
( )
按察使司
( )
都指挥使司( )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行中书省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地 方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从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丞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行省制度:元朝; 丞相制度:秦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军事方面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职能:
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特点: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
设厂卫特务机构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情景再现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行 省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五军都督府
中央
地方
都察院
锦衣卫
皇帝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考试内容:
2.解释题目:
3.答题格式:
“四书”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
八股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实行八股取士。
4.录取标准: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
八 股 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评价八股取士
材料一:“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
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万新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材料三:
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
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
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明朝僵化
【八股取士】
1.农业引进了新品种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三、经济的发展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很高。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以苏州为中心
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青花瓷)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③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3.商品经济的活跃
三、经济的发展
制瓷业
中心
青花瓷
丝织业
中心
苏绣
商帮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按地域划分,有本帮和客帮之分。商帮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十大商帮:徽商、晋商、福建商帮、广东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江西商帮、宁波商帮、洞庭商帮、龙游商帮
4、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著名的徽杭商道
晋商以经营票号最为出名。徽商经营的范围十分广泛,尤以盐业为最。
山西晋商乔家的大院,共313个房间,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