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6.1.1 时、分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6.1.1 时、分的认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2 07: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1 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例3和第78--79页相关的课堂活动,认识时和分。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使学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借助生活经验体验1时、1分的长短,建立单位时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1时、1分时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1个时钟模型、跳绳、皮球、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游戏:“猜猜我是谁”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出示钟面,谁能告诉我你已经知道了关于钟的哪些知识。我们这节课先来研究钟面。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1、观察、认识钟面。
谈话: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面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代替。所以在观察钟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手中学具表,对其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识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谈话: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走3个小格呢?5小格呢?
游戏:看谁反应快!看看分针走了几分钟。(出示课件,分针走5分,7分,15分,30分,33分,45分,55分,60分)
提问:分针从12回到12,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板书60分)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分针走一圈走了60分,那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时针怎么走呢?请小朋友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走一圈,看一看时针怎么走的?从几走到几?
学生汇报交流:分针走一圈,时针从几走到几。
小结: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不管从几走到几,都是走了一个大格。
提问: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小时)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的演示。(课件演示:开始时刻是12时,然后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到1,是1时。)
小结:时针走了1大格是1时;分针走了1圈,是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那么1时=60分。时可以用字母h表示,分可以用字母min表示,也可以写成1h =60min,给学生范读:1 时等于60 分,60分等于1时。
【设计意图:通过对钟面的充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钟面,即秒针、大格、小格,分针怎么走,时针怎么走,在此基础上学会认几分和几时及知道时和分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1、感受1分有多长?
(1)听一分的音乐
刚才我们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分的音乐,你来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播放音乐)
提问:你感觉一分钟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一分钟很短;一分钟很快)
谈话:其实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口算,写字或者背古诗,我们来试试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2)学生体验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3) 汇报交流:一分钟做口算的做了几道?写字写了几个?古诗背了几首?
谈话: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一分钟能做事情的资料,一起读一读。(课件展示资料:生产线上一分钟生产可口可乐2185瓶等。)
2、小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老师出示的信息更能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深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四、感受1时的长短。
1、导语:时,是比分大得多的时间单位,1时里有60个1分,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跳1时,就是60个1分的绳,拍60个1分的球,连续做60分的口算,想想你会是什么样子呢?
2、学生谈想法。
3、引导学生推算并感受1时的时间。大家知道我们一节课是上多少分吗? (板书:40 分。)有没有1 时呢? 课间休息多久呢?(10分。)那要加上几个课间的时间就是1时呢? (2个。)你发现什么了吗? 不错,1节课加上两个课间的时间刚好60分,也就是1时,也就是说从第1节课下课开始到上第2节课,再到第2节课间休息完,到第3节课打上课铃这段时间就是1时。(板书:10分+40分+10分=60分=1时。)
4、感受1时能做哪些事。《动画城》和《大风车》栏目连播的时间大约是1时;足球比赛半场加中途休息时间恰好是1时。
5、学生交流1时还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将1分的体验活动类推,做60个1分做的事,初步让学生感受1时比1分长得多;其次利用学生熟悉的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的计算和举例,让学生再次感受1时的长短;最后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感受1时。以上3个层次突破建立1时的时间概念这个难点。】
五、巩固新知:
1、用1分(老师看时间)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完成教科书第79页第2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
3、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7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独立练习,选取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题材,通过填时间单位既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建立起了时和分的时间概念,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找时间单位的正确方法。】
六、达标反馈:
1、填一填。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
(3)1时=()分。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间休息10( ), 看一场电影需要2( ),
踢20个毽子大约需要1(), 京沪高铁的速度达到1( )300千米。
答案:1、(1)12 60 (2)一圈(3)60 2、分 时 分 时
七、总结回顾
教师:同学们,猜猜这节课已经过了多少时间了呢? 这节课40分,你们在不到1时的时间里,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在这节课不光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珍惜时间的意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前不久,老师听同学们唱了一首歌,叫《时间像小马车》,对吗?那我们就以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收获,让学生感受在不到1时的时间里有如此多的收获,渗透珍惜时间教育。】
布置作业:
1、想一想,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爸爸每天中午大约要看15()的新闻。
(3)两节课之间休息时间是10( )。
(4)我吃早饭大约需要20( )。
(5)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要进行1( )的体育锻炼。
(6)我回老家,在路上大约需要花9( )。
(7)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6( )。
(8)“新闻联播”节目每次的播放时间大约是30()。
(9)我打完一篇500字文章的时间大约是10( )。
(10)在少年宫上素描课每次大约需要3( )。
2、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设计意图:时、分、秒的学习,学生除了通过建构一定的时间观念,会认识钟表,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之外,还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因此,让学生经历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自己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实践的合理分配,不浪费时间,不虚度光阴,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答案:1、(1)分(2)分(3)分(4)分(5)时(6)时(7)时(8)分(9)分(10)时2、略
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1时=60分
【设计意图:板书是体现数学教学的要求,是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体现教师的劳动成果。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看出此课学习的重点。本课时板书简单明了,突出主题,直观的告诉学生1时=60秒,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资料包:
精彩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好消息,想知道是什么吗?动物电视台要招聘节目主持人了,熊猫台长通知大家今晚5时30分准时到电视台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快到了看看都谁来了?
生:小兔子。
师:小兔子可是森林中有名的金嗓子,这个主持人的位置非它莫数,可是当它来到熊猫台长面前时,熊猫台长看了看手表说不遵守时间的人是不能当主持人的,大家快看一看熊猫台长为什么会这么说?看看熊猫台长让大家几点来的,它是几点到的?
生:熊猫台长通知5:30分到,它却6:30分到的小白兔迟到了,(你可真行!如果他要像你这样认识时间他就不会迟到了。)
(噢,你还认识时间呢,看来你是在生活中善于学习的孩子。)
师:是呀,小白兔不认识时间看错了钟面,误了大事它特别后悔,看!今天小白兔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共同认识时、分。(板书:时、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导入新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的教育,教育孩子从小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资源:
1、钟 面
小小钟面,知识不少;
十二大格,六十小格;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分钟适中;时针一格,
一个小时;分针一格,
是一分钟;时针一格,
分针一圈,永不停歇。
2、数学谜语。
方方圆圆运动场,兄弟三人比赛忙。
大哥时针粗又短,二哥分针粗又长。
剩下秒针小弟弟,又细又长真苗条。
(---打一日常生活用品)(谜底:钟表)
资料链接:
1、钟表。
钟和表的统称。钟和表都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2、时间开始的地方。
仅仅迟到了6分钟就被宣判败诉,这是1858年发生在英国多塞特郡法院的案例。
原本安排的开庭时间是上午10时,可惜过了6分钟一名当事人还没有出现。法官随即以没有按时到庭为由,宣布这名当事人败诉。
不过两分钟后,那位败诉者赶到了,并向法官申诉:按照他家乡坎伯兰卡莱尔镇车站时钟所指示的时间,他是准时到达的。
这起土地诉讼案不得不重新审理,而类似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网已遍及全国,但由于各地采用的时间标准不同,整个铁路运行陷入混乱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女子学院院长查尔斯·多德教授于1870年提出,按经度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时区,每个时区自东向西依次相差1小时。他还建议把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地理经度和时区的起点。
“距离伦敦8公里的泰晤士河畔,有座闻名世界的小山峰——格林尼治。从海上经过泰晤士河河口进入伦敦的船只,必须从这里经过。”在著作《时间的由来》中,史密斯这样描述格林尼治。
在此之前,世界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甚至有些地区仍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计算时间。比如生活中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根据海豹和企鹅等动物的活动时间来判断季节。在漫长的冬季,他们不问过去了多少天,而是问“睡了多久”。在那里,长达数月之久的黑夜,没有白天与夜晚之分。
伴随着城市的兴旺发达,一些地区的公共场所建起了巨大的塔钟,方便每个人都能时刻把握自己的时间。塔钟的建造耗资巨大,成为城市财富的象征和市民的骄傲。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经常把钟表当做礼物送给别人,可见人们将时间看得多么宝贵。
1884年,世界经度会议在华盛顿举行。经讨论,国际天文学家代表最后决定,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将全球按经线等分24个时区。这一年的10月13日,格林尼治时间正式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现代的标准时间正式被确立。
当时,不少航海者都会来此“对表”。格林尼治一栋三层小楼的楼顶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红色球体。每天格林尼治时间13时球会准时落下。当年泰晤士河上的航船就是靠这个来对表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对21世纪到底应该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展开一场争论。最后,还是“德高望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出面,宣布21世纪应始于2001年,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世界各国相继采用以格林尼治为时区起点的计时标准。但也有国家迟迟不愿承认,比如苏联,直至1924年才以格林尼治时间作为计时标准。
也正是这一年,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一次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向太空播发时间信号,使世界无线电听众可以根据这种时间信号校正自己的钟表。
从此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便开始在闹钟设定的固定时刻起床,在工厂下班的铃声准时敲响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天文仪器的发展,格林尼治天文台已经容纳不下大量的现代化仪器。再加上伦敦的空气污染也影响对天象气候的观测,格林尼治天文台迁到了东南沿海的苏萨克斯郡,旧址改为英国天文博物馆。
时至今日,天文台旧址依然保留着一条混凝土嵌着铜条的“格林尼治子午线”,继续用作零度经线和位置。人们习惯称这里是“时间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