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指导书写“鼎”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课
1、出示张思德资料。交流:张思德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即兴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全党全民向他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演讲稿。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结合“服务”在词典中的解释理解课题“为人民服务”。题目一目了然地传达了演讲人的观点——要为人民利益而工作。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属论说类文章,没有鲜活的故事情节,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以阐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贯穿全文。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文章,在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该环节通过交流资料,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同时知道本文的文体特点,为下文教学奠定基础;理解题意,明确题目阐释的演讲观点。(二)检查预习,梳理课文内容
认读词语。出示:剥削兴旺尽量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特别强调:尽jǐn量
2、指导书写 “鼎”字。 “鼎”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目”字,左下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右下角相对应的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学生练写,教师提示注意笔顺和写字姿势。
3、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具体指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谁找到了?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讨论:这里的“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板书: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观点明确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内容。相机板书:完全彻底生死(2)为人民服务批评(3)(1)团结(4、5)连起来说说这篇演讲稿的主要内容:这篇演讲稿先提出观点——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再层层论证,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互助、寄托哀思。或:这篇演讲稿围绕“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第二,要正确对待批评;第三,要团结互助,寄托哀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材选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检查预习环节,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明确中心论点,理清叙述顺序,了解演讲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的特点和方法。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特点。
教学第二自然段(1)指生读。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毛主席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预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用了引用、举例子、对比的方法来说明正确的生死观是什么样的。(2)体会“引用”的论证方法。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体会“对比”的论证方法。理解人心里的“重”和泰山的“重”有何相似之处?人心里的“轻”和鸿毛的“轻” 有何相似之处?通过举例和对比朗读体会不同人的死,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悬殊!(4)体会“举例”的论证方法。毛主席举张思德的例子,说明张思德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师穿插解说。了解张思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战士?毛主席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他平时又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说说印象最深的镜头。知道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5)把整段文字连起来读读,体会本段是怎样围绕一句话,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等方法,把意思讲具体,讲深入的。
【设计意图】作为一篇红色经典,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点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该环节通过挖掘文本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与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等演讲类文章常用的方法作为两条并行的线,将领会表达贯穿于体会情感之中,实现“文意兼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词句训练为突破口,通过挖掘“重”和“轻”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文字背后隐含的人们内心的敬重和轻视,赋予文字以情感,在咬文嚼字中辨别是非。再通过资料补充、列举事例加深理解,使学生对于“为人民服务”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和当代内涵有初步的判断。
扶学第三自然段(1)同学们,生死问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内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2)我们都来看这段话,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预设: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讲有缺点不怕批评、指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二句讲党内人士,还是党外人士,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谁都可以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三、四句是说,只要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就虚心接受。接受批评——接受任何人的批评——接受任何人只要是正确的批评。你发现了什么?(意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啊!论说严密是演讲稿的又一特点。(3)这一段为了让意思表达更严密,还用了几组关联词语。都用了哪些关联词语呢?(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注意这些关联词语,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这段话议论的严密。(4)我们把整段话连起来看看,它是分几层意思讲的呢?这篇演讲稿不仅全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说严密,在讲某一方面时同样是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说严密。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教学难度在于如何引领学生体会论说文、演讲稿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说严密的特点。该环节从典型段落入手,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将学生带入其中去感受。学生从“教——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钓“如何分析演讲词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说严密”这条“鱼”的方法。为第四自然段的“试钓”奠定基础。
3.自学第四自然段(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演讲稿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说严密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体会到了演讲稿哪一方面的特点?(2)预设:观点明确:团结互助。层次清晰:四个层次(团结、努力奋斗、勇于牺牲、互相帮助)论说严密: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强调:抗战时期,牺牲在所难免,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但是在和平年代,我们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3)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如何看待牺牲,第四自然段对于如何对待同志,如何对待困难也有精彩的表述。我们来读读这些语句。出示: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排比句)板书:排比演讲中运用排比句式有什么好处?(更有气势,可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意思表达更全面)(4)假设这里就是庄严肃穆的追悼会现场,面对着参加追悼会的战士,作为革命领袖,你将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呢?我请同学到台上讲演给大家听,让我们边听边感受这一段落明确的观点、清晰的层次和论说的严密。(配乐演讲)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学生畅谈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梳理: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演讲稿全文以及每个段落都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说严密的特点,知道了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排比的句式就可以将某一方面的意思讲得具体、深入。
2、拓展延伸,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当代内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在很多单位最醒目的地方经常可以看见“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为人民服务要勤勤恳恳,做人民公仆要清清白白”已成为许多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普通人,他们立足本职岗位,默默地做着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
3、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背诵课文,完成检测。